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5個技巧瞭解寶貝個性

我們該如何瞭解寶貝的天生氣質?要以一般同年紀的兒童區分男女性別來比較, 而且要考量生活習慣或是相關活動, 不能以單一情境、單一觀察來論斷。

技巧1:固定生活規律型態

孩子日常生活作息和生理機能變化, 像是睡覺、起床、肚子餓、上廁所、洗澡的時間等。 規律性高的孩子, 父母親比較能掌握孩子的生活型態;規律性低的孩子則捉摸不定較難照顧。 一般來說, 讓孩子有較為固定的生活規律, 是比較恰當的。

技巧2:動作大小vs活動量

孩子的動作快慢, 與平時活動量大小有關係, 有些孩子不太愛動,

Advertisiment
比較喜歡靜靜地坐在一旁;有些孩子喜歡跑來跑去, 爬上爬下, 坐不久。 有些孩子動作慢吞吞;有些孩子動作迅速。 通常「慢活」的孩子喜歡靜態活動, 也喜歡較慢的生活步調;對於活動量大、動作快的孩子來說, 運動、戶外活動、球類玩具等, 比較適合他們。

技巧3:面對新刺激的態度

孩子面對新刺激的態度, 代表著趨避性。 “趨”傾向的孩子比較外向, 遇到陌生人不會怕, 沒吃過的東西也不排斥, 對新奇事物都很好奇;“避”傾向的孩子遇到陌生人會害羞, 逃避接觸;比較難接受沒有遇到過的事物。 因此, 教養“趨”傾向的孩子, 我們要多加以告誡提醒, 注意意外的發生;反之, 要多引導“避”傾向的孩子接觸新的人事物, 鼓勵他們嘗試。

技巧4:專心及分心的程度

Advertisiment

孩子是否容易受到外界刺激影響而分心的程度。 專心的孩子在從事自己的活動時, 比較不會受到外在的聲音、光線、人事物等刺激干擾。 對於過度專注的孩子, 我們要提醒他們多注意外在的刺激。 易分心的孩子, 在環境上就要嚴謹規劃, 減少刺激。 玩具一次一個, 並且要讓他們玩15分鐘以上, 不要讓他們隨意更換。

技巧5:對事物的回應與表現

孩子回應外在與內在刺激的表現。 例如:有些孩子生氣會歇斯底里地哭鬧, 有些孩子發燒不舒服, 反而不太會表現出來。 所以, 反應強度較高的孩子, 比較容易被注意到。 反應強度弱的孩子較容易被忽略。 教導孩子適當表現自己的喜怒哀樂很重要, 家長要多加觀察, 平日的詢問也很重要。

Advertisiment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