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兩歲的小男孩拿著一輛紅色的玩具小汽車玩耍, 他輕輕一推, 小汽車跑得好遠, 他快速跑到小汽車旁, 再把小汽車推回原處。 很快, 廣場上的小朋友就被吸引過來, 他們一塊兒跟著小汽車奔跑。 這時, 小汽車停在一個小女孩腳下, 她正想蹲下摸一摸, 媽媽卻對她說:“這是別人的東西,
Advertisiment
上述場景中的兩個媽媽都沒抓住教孩子學習“分享”的好機會。 現在的孩子多是獨生子女, 具有強烈的自我中心傾向。 教孩子學會“分享”, 可以讓他們懂和諧相處, 學會愛別人, 從而更好地融入社會。 不懂分享的孩子往往獨佔欲強, 從不考慮別人的需要和想法, 長大後容易形成明顯的性格缺陷, 甚至不能正常與人交往。
一兩歲的孩子都知道某些東西屬於自己, 不許別人侵犯。 隨著價值觀念的形成, 他們的獨佔欲和對私物的保護欲更強。
Advertisiment
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 孩子不會擔心父母搶他們的東西, 也不害怕父母因得不到而生氣, 所以, 更易於接受和父母一同分享。 當孩子吃蘋果時, 父母可以說:“你的蘋果可以讓我咬一口嗎?”或在他玩玩具時, 詢問能否把玩具給父母玩一會兒。 然後, 將“分享”的範圍逐漸擴展至其他人。 同時, 父母要做出表率, 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如果父母處處表現得很大方, 經常拿出自己的東西幫助別人, 或與別人一同分享, 自然會在孩子心中留下記憶, 不知不覺學父母的樣子做。
學會“分享”, 孩子更快樂
上述男孩的媽媽在看到別的孩子對兒子手中的小汽車感興趣時,
Advertisiment
但是, 父母也不能強迫孩子接受“分享”。 經常有家長強行把孩子手中的玩具拿給其他小孩玩, 結果使孩子傷心、家長尷尬。 家長要認識到孩子有自己的想法, 不能強迫, 只能提醒他們和小朋友一起玩, 或提議交換玩具, 讓他們自願接受“分享”, 否則, 只會使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無法體會分享的快樂, 反而敵視“分享”。
孩子天性好奇, 看到別人手中的玩具, 就想摸一摸, 而很多家長都和上述小女孩的媽媽一樣予以阻止, 其實, 這時也是教孩子學習“分享”的好時機。 遇到類似情況,
Advertisiment
小編總結:當你擁有快樂時, 你是否想過把自己的快樂分給父母, 分給朋友, 分給老師嗎?你是否想過讓他們共用你的快樂?當你痛苦時, 你可曾想過把自己的難過告訴他們, 在你與人分享的時候, 就肩負著一份重任。 讓他更快樂, 讓痛苦全部溜走, 讓陽光灑滿你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