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三招讓寶寶愛上興趣班

興趣班很有必要

在寶寶滿1歲之後, 對周圍的事物開始產生濃厚的興趣, 而且1歲後寶寶白天睡覺的時間開始減少, 可能每天只會在午飯後睡2個小時左右。 這樣一來, 從每天上午吃完早飯之後到午睡之前, 就有兩大段空餘的時間, 這正是寶寶認識新鮮事物的好時光。 因此, 媽媽的作用就是幫助寶寶安排時間、管理時間, 將寶寶的空余時間充分利用起來。

對1~3歲的寶寶來說, 他們需要的是鼓勵肢體鍛煉、促進四肢平衡、同時能夠刺激手眼耳協調的活動課程, 這樣的課程一般每節都在45分鐘左右, 由成人陪同,

Advertisiment
許多課程鼓勵父母參加, 所以也可以稱為“親子班”。

當寶寶慢慢長大, 過渡到3歲之後, 寶寶白天的睡眠規律更為固定, 時間也相應減短, 白天有了更長的閒置時間, 此時可以讓寶寶參加一些長期的、循序漸進的興趣班(也叫“早教班”), 但是要注意, 仍應該讓寶寶在玩樂中學習、在快樂的氛圍下身心並進地健康成長。

第一招:興趣班, 以寶寶的興趣為主

既然是興趣班, 一切都應該從寶寶的興趣出發。 那麼, 究竟如何為寶寶挑選興趣班呢?

首先, 可以從寶寶的日常生活入手, 去發現寶寶的興趣所在。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媽媽需要細心觀察、仔細聆聽, 多跟寶寶一起參加各類活動, 在親子互動中耐心尋找。

如果暫時實在看不出寶寶有什麼特別的興趣,

Advertisiment
媽媽則可以創造環境去引發寶寶的興趣。 當然, 媽媽要先解放思想、開闊眼界, 積極去進行多方面的嘗試, 為孩子尋找和創造機會, 讓他表現出潛在的興趣。

記得在半年前, 我發現3歲的小兒子響響喜歡唱歌, 但帶他去觀看少年合唱隊的課程, 他又怕羞不願加入。 於是, 我帶著他隨意參加了一些與音樂相關的活動, 在一個小朋友打鼓的興趣班裡, 他一下子表現出了濃厚的興趣。 回家後我就問他:“響響, 你想跟那些小朋友一起打鼓嗎?”兒子清脆地回答:“想!”第二天我就帶他去上了一次45分鐘的體驗課, 在課上他非常雀躍, 下課後還不斷問我, 什麼時候可以再去上課。 所以, 有時父母可能無法立即判斷出寶寶的興趣,

Advertisiment
但是只要做個有心人, 機會到了, 就會水到渠成。

第二招:及時發現問題, 迅速解決

如果說寶寶的興趣是種子, 那麼父母的角色就是為寶寶尋找一塊合適的土壤, 讓寶寶的興趣可以生根發芽、健康成長。 就大多數年齡稍長的寶寶來說, 參加早教班多半都有個特點, 就是父母俗稱的“3分鐘熱度”。 寶寶在剛去上課的第一次、第二次都是情緒高漲, 然而第三次就可能哭喪著臉回來宣佈:“我再也不去那個早教班了!”或者在媽媽為寶寶的興趣投資了很多之後, 寶寶卻對某些“興趣”失去了原有的興趣。

這時, 父母要特別冷靜, 切忌打罵、責備, 甚至說出諸如“我為你付了這麼多錢, 你怎麼可以浪費”之類的話, 否則會對年幼的孩子產生非常消極的影響,

Advertisiment
很可能讓孩子更加封閉自己的感受。 比較有效的方法是進行冷處理, 父母先細心觀察, 對狀況做出分析, 到底這個早教班真的不是寶寶的興趣所在, 還是中間某個環節出了小問題, 讓寶寶不願意繼續這個“興趣”。

我的大兒子學了4~5年鋼琴, 之後對鋼琴的興趣漸漸淡了下來。 我問他是否願意停止鋼琴練習, 他又不同意。 因此, 我分析可能這幾年都是老師一對一的學習模式, 對一個孩子來說, 時間久了, 難免生厭。 於是, 我想幫他換一種學習方式和環境, 讓音樂學習變得更有意思。 我去了他學校找樂隊老師商量, 老師覺得既然孩子有鋼琴的底子, 那就可以讓他參加樂隊打鼓。 在樂隊排練的第一天,

Advertisiment
兒子很開心, 可是第二次回來後就大哭, 表示再也不願意去了。 我跟他聊了兩次, 他都沒跟我具體說明原因。 於是我就給他的老師寫郵件, 老師說孩子表現很好、很努力, 只是不熟悉樂隊的排練方式。 回家後我向他轉達了老師的誇獎, 也告訴他樂隊隊員都很喜歡與他合作, 於是他放開心懷, 對我解釋說可能因為他是個打擊樂新手, 在講究合作的樂隊中, 他沒有自信, 怕拖累了別人, 也對整個樂隊不負責任。 找到了原因後, 我就和他的鋼琴老師協商, 讓他每次上課時練半小時鋼琴, 另外半小時用來補習打擊樂的內容。 2個星期後, 再從樂隊回來時, 就見兒子又眉開眼笑了。

因此, 當父母幫寶寶選擇了合適的早教班後, 千萬不要認為任務完成、萬事大吉了。 父母此時的角色應該是一個護航者,做一個有心人,及時發現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迅速解決問題,從而讓孩子快樂地學習下去。

第三招:放鬆心態,以快樂成長為本

在寶寶參加早教班的整個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始終應該是引導、輔助寶寶,而不要急功近利,非要讓寶寶參加可以立即看到所學成果的早教班。其實,寶寶興趣的種子一旦種下了,終歸會有結果的一天。最早結的果子,未必是最大的。

記得教我小兒子打鼓的黃老師,在開課的第一天曾經對我們這些家長說過,雖然每次她都會給小朋友們佈置課後作業,但是對家長來說,不應該一出教室就去問寶寶:今天學了點什麼啊?而應該說:寶寶,今天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啊?你玩得開心嗎?對學齡前的兒童來說,他們的學習始終應該以快樂成長為本,只要快樂,他們就更樂意繼續學下去。

很多興趣班都會舉行比賽活動,許多父母對此也有疑惑,該讓寶寶參加比賽嗎?這樣會不會讓他從小變得急功近利?在我看來,比賽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去年,大兒子的鋼琴主教老師組織學琴的小朋友去音樂廳舉辦了一個專場音樂會,演奏者一個挨著一個地上臺表演,最後,每個小朋友都得到一張獎狀,這樣的方式我覺得就非常好。在寶寶學習一段時間後,應該給他們一個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這樣的“比賽”是展示性的,而不是競爭性的,太早鼓勵競爭,對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好事。

最後,我覺得不管是興趣班還是早教班,都不應以學技能為首要目的,它們應該是幫助寶寶走出家庭這個小環境、走進集體這個大環境的一種途徑,父母為寶寶選一個健康的大環境作為播撒興趣種子的土壤,讓寶寶的興趣可以自由、健康地成長,至於種子會長成什麼樣,等到合適的時候,寶寶自然會展示給父母看。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

早教班選擇小帖士

1、在選擇早教班時,事先多帶寶寶去觀摩上課,並且儘量選擇那些有試聽課的班。

2、不可採用強壓政策,將父母的意志強加到寶寶身上。比如寶寶非常喜歡折紙,父母覺得這個興趣沒意義,希望寶寶可以去念唐詩班。這時候父母可以跟寶寶一起協商,是否可以2個班都去試試,但最後仍應以孩子的選擇為重。

3、不要貪圖品牌效應,而去選擇一個離家很遠的早教班,每天舟車勞頓,到了早教班,孩子已經沒有精力參與活動了。在家附近找一個適合孩子的班,讓孩子輕鬆快樂地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4、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早教班,讓孩子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切忌揠苗助長。

5、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狀況量力而行。

父母此時的角色應該是一個護航者,做一個有心人,及時發現孩子學習過程中的問題,迅速解決問題,從而讓孩子快樂地學習下去。

第三招:放鬆心態,以快樂成長為本

在寶寶參加早教班的整個過程中,父母的角色始終應該是引導、輔助寶寶,而不要急功近利,非要讓寶寶參加可以立即看到所學成果的早教班。其實,寶寶興趣的種子一旦種下了,終歸會有結果的一天。最早結的果子,未必是最大的。

記得教我小兒子打鼓的黃老師,在開課的第一天曾經對我們這些家長說過,雖然每次她都會給小朋友們佈置課後作業,但是對家長來說,不應該一出教室就去問寶寶:今天學了點什麼啊?而應該說:寶寶,今天有什麼好玩的事情啊?你玩得開心嗎?對學齡前的兒童來說,他們的學習始終應該以快樂成長為本,只要快樂,他們就更樂意繼續學下去。

很多興趣班都會舉行比賽活動,許多父母對此也有疑惑,該讓寶寶參加比賽嗎?這樣會不會讓他從小變得急功近利?在我看來,比賽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情。去年,大兒子的鋼琴主教老師組織學琴的小朋友去音樂廳舉辦了一個專場音樂會,演奏者一個挨著一個地上臺表演,最後,每個小朋友都得到一張獎狀,這樣的方式我覺得就非常好。在寶寶學習一段時間後,應該給他們一個展示學習成果的機會。這樣的“比賽”是展示性的,而不是競爭性的,太早鼓勵競爭,對孩子來說未必是件好事。

最後,我覺得不管是興趣班還是早教班,都不應以學技能為首要目的,它們應該是幫助寶寶走出家庭這個小環境、走進集體這個大環境的一種途徑,父母為寶寶選一個健康的大環境作為播撒興趣種子的土壤,讓寶寶的興趣可以自由、健康地成長,至於種子會長成什麼樣,等到合適的時候,寶寶自然會展示給父母看。作為父母的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耐心的等待。

早教班選擇小帖士

1、在選擇早教班時,事先多帶寶寶去觀摩上課,並且儘量選擇那些有試聽課的班。

2、不可採用強壓政策,將父母的意志強加到寶寶身上。比如寶寶非常喜歡折紙,父母覺得這個興趣沒意義,希望寶寶可以去念唐詩班。這時候父母可以跟寶寶一起協商,是否可以2個班都去試試,但最後仍應以孩子的選擇為重。

3、不要貪圖品牌效應,而去選擇一個離家很遠的早教班,每天舟車勞頓,到了早教班,孩子已經沒有精力參與活動了。在家附近找一個適合孩子的班,讓孩子輕鬆快樂地學習才是最重要的。

4、選擇適合孩子年齡的早教班,讓孩子在合適的年齡做合適的事,切忌揠苗助長。

5、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濟狀況量力而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