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保護孩子的自尊心

俗話說, 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而不是打罵出來的。 筆者曾聽過這樣一則故事:一天下午, 一個不足十歲的小學生放學後獨自到一片樹林裡玩耍。 天黑了, 這個膽小的孩子還沒有走出樹林, 他怕遭到野獸襲擊, 就爬到一棵大樹上躲了起來。 父親見孩子很晚還沒回家, 就沿孩子放學回家的路去尋找, 在一片樹林裡,借著天空那微弱的星光, 父親隱約看見兒子正躲在一棵大樹的樹杈上 。 父親沒有馬上喊兒子下來, 而是假裝沒有看見, 吹著口哨在離兒子藏身的大樹不遠處溜達。 兒子聽到父親的口哨聲好像遇到了救星,

Advertisiment
馬上從大樹上溜下來,吃驚地問:“爸爸, 你怎麼知道我在這片樹林裡呢?”“我是獨自散步, 沒想正碰上你在樹上玩耍呢。 ”據說這個孩子長大後進入軍官學校深造, 畢業後成了一名作戰勇敢的將領。

人們常說, 樹怕傷根, 人怕傷心。 自尊心、自信心是孩子成長的精神支柱, 是孩子向善的基石, 也是自我發展的內在動力。 凡是人都有自尊心, 不要認為孩子小, 就可以不尊重他們。 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需要家長和老師去保護去尊重。 如果教育者有意或者無意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那麼孩子的心靈就會受到打擊和摧殘, 就會失去向善發展的動力和精神支柱。 不管什麼情況下傷害或者詆毀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Advertisiment
都是違背教育規律的愚蠢行為。

現實生活中, 不注意保護孩子自尊心、自信心, 不尊重孩子隱私的事已司空見慣。 有的孩子一件事沒有做好, 就說你怎麼這麼笨;孩子平時有些膽小, 就說你真是個膽小鬼;孩子一次考試成績不佳, 就說你怎麼這麼沒用;孩子偶爾一次小小的失誤, 就指責你怎麼這麼不給人爭氣。 有些家長、老師看孩子不順眼, 總是指責、埋怨, 有的甚至打罵體罰。 這樣下去, 久而久之, 一個本來不錯的孩子, 會在一片指責埋怨聲中, 失去應有的上進心和自尊心, 最終難以成才。

簡單粗暴, 不講方式方法, 只會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一個合格的家長、教師應該用愛心去保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教育孩子要有愛心、耐心和恒心,

Advertisiment
堅持多表揚鼓勵, 少指責埋怨, 只有這樣才能調動和激發孩子成才發展的自覺性、積極性, 進而使他們不斷克服缺點, 逐漸完善自我, 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高素質的人才。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兒童的自尊心有什麼特點呢?科學家們發現:

一、具有高度自尊心的兒童比較活躍,善於表達自己的思想。

二、善於與他人建立良好關係,在與人交談中,他們樂於處在主導地位,而不願意當聽眾。 他們隨時準備發表自己的見解和主張,並不為別人的挑剔所煩惱。

三、他們往往對世界問題頗感興趣。

四、他們深信自己的能力,並確信能做好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經過研究,科學家們發現,孩子們的高度自尊心來源於父母對他們的真正關心和尊重:

Advertisiment

首先,具有高度自尊心孩子的父母不僅善於幫助孩子建立興趣、愛好,同時也善於關心、瞭解孩子的大部分朋友,能耐心地傾聽孩子的意見,對孩子們的正當需要能及時給予滿足。

其次,這些父母對孩子的要求比一般父母更為嚴格。 他們要求孩子們品行端正,遵守紀律。 他們用教育的方法而不是用懲罰的手段,來糾正孩子的錯誤行為。

再有,在這些兒童的家庭生活中,父母們總是用和藹的態度、寬厚的方法來引導孩子遵守家庭生活準則。 當孩子對家長有異議時,家長們總是能認真嚴肅地對待。

科學家的研究成果給了我們以新的啟示:孩子們有高度的自尊心,對他們成長有利;培養孩子的自尊心,家長的引導有重要作用。

Advertisiment

請勿傷孩子的自尊心

一位小學五年級的學生, 一次因數學測試成績差被老師當眾訓斥, 並罰抄試卷三遍。 平時性格內向的他, 從此便更加精神壓抑, 離群寡歡, 一上數學課就有一種莫名的畏懼感。 後來竟發展到只要朝學校方向走便渾身發抖, 上課常常覺得頭暈眼花, 耳邊總迴響著教師那尖刻的斥責聲, 度日如年。 最後, 家長不得不叫他休學。

這是一個受“心理虐待”產生嚴重後果的例子, 當然也是極個別的。 但是, 在現實生活中, 家長對子女、教師對學生, 一怒之下, 開口便訓, 且言語刻薄, 什麼“笨蛋”、“蠢貨”、“沒出息”, 順嘴劈向孩子, 這種不經意的“心理虐待”卻並非少見。

心靈虐待大致可分為這樣幾類:

一、 強迫型。根本不考慮學生(孩子)需要,強迫他們按老師或家長的意志行事,甚至連孩子的申辯、憤怒、反抗權力都被剝奪。這些孩子往往膽小怕事、遇事退縮,缺少獨立性,這必將難以適應複雜的社會生活。

二、 冷漠型。對孩子需要漠不關心,缺少親近感和同情心。對他們的過失,不是幫助教育,耐心引導,而是採取冷落態度。這些孩子多苦悶、孤獨。

三、 貶低型。對孩子的細微進步毫不重視,經常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貶低他們的學習成績,然又不放 過任何一點過失。致使孩子自悲,缺乏自信心,無主見。

四、 抹煞型。在孩子出現失誤時,不是從整體上評價他們,幫助其找出原因,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而是抹煞過去的一切,批評責駡,在孩子受傷的心靈上撒鹽,這類孩子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

“心靈虐待”實不可取。作為家長和學校的老師,首先要認識對孩子“心靈虐待”的危害性,認識到少兒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個性修養,慢慢改掉心靈虐待這個壞毛病,以耐心和情感打動孩子,儘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給孩子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及生活環境,這樣才能真正使孩子得到健康成長。

一、 強迫型。根本不考慮學生(孩子)需要,強迫他們按老師或家長的意志行事,甚至連孩子的申辯、憤怒、反抗權力都被剝奪。這些孩子往往膽小怕事、遇事退縮,缺少獨立性,這必將難以適應複雜的社會生活。

二、 冷漠型。對孩子需要漠不關心,缺少親近感和同情心。對他們的過失,不是幫助教育,耐心引導,而是採取冷落態度。這些孩子多苦悶、孤獨。

三、 貶低型。對孩子的細微進步毫不重視,經常傷害他們的自尊心,貶低他們的學習成績,然又不放 過任何一點過失。致使孩子自悲,缺乏自信心,無主見。

四、 抹煞型。在孩子出現失誤時,不是從整體上評價他們,幫助其找出原因,鼓勵他們克服困難。而是抹煞過去的一切,批評責駡,在孩子受傷的心靈上撒鹽,這類孩子常常一蹶不振,看不到希望。

“心靈虐待”實不可取。作為家長和學校的老師,首先要認識對孩子“心靈虐待”的危害性,認識到少兒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加強個性修養,慢慢改掉心靈虐待這個壞毛病,以耐心和情感打動孩子,儘量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給孩子一個和諧寬鬆的學習及生活環境,這樣才能真正使孩子得到健康成長。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