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感謝,而不是拒絕

我曾碰到過一件挺尷尬的事兒。
一天, 剛搬來的鄰居小女孩來串門, 我捧出一堆花花綠綠的巧克力時, 她驚奇地瞪大了眼睛。 當她明白這是送給她的, 小女孩並沒表示出應有的欣喜, 也未伸出雙手來接, 只是猶豫地搖了搖頭說:“叔叔, 媽媽不讓我要別人的東西。 ”儘管她嘴裡這樣說, 可她的眼神分明告訴我她非常想得到這份禮物。 於是我開導她:“小朋友, 你看叔叔是不是壞人?”她肯定地搖了搖頭。 我說:“既然這樣, 你就收下吧, 你媽媽不會怪你的。 ”小女孩終於把巧克力裝進兜裡, 一蹦一跳地唱著歌走了。

Advertisiment

誰料過了不一會兒, 小女孩又站在了我的門外, 紅著眼睛怯生生地說:“叔叔, 媽媽說了, 誰的東西也不能要, 媽媽讓我把巧克力還給你。 ”說著, 她把裝有巧克力的塑膠袋遞到我的手上, 一步一回頭地走了。
這件事給我的尷尬尚在其次, 倒是小女孩那無奈與留戀的目光深深烙在了我的記憶裡, 它讓我感受到了現代兒童教育的一種遺憾。
誠然, 品質高貴的人必須擁有自尊, 拒絕施捨, 拒絕貪婪, 年輕的父母讓孩子從小就培養不伸手索取, 不隨便接受饋贈的好品德, 是完全應該得到理解和支持的。 況且, 在競爭日趨激烈、物欲不斷膨脹、欺騙與奸詐日益增多的今天, 增強孩子的自立自強、自我防範和保護意識, 也顯得尤為重要。
Advertisiment

但是, 孩子的健康成長, 更需要愛的陽光, 需要親情、關愛和幫助。 只有在愛的陽光沐浴下, 孩子的笑容才更燦爛, 才會對明天有美好的憧憬;只有在充滿親情和關愛的氛圍中, 孩子才會由被愛學會愛別人, 由被呵護學會呵護別人;只有接受他人幫助然後再去幫助別人, 孩子才能逐步學會在人生旅途的跋涉中克服一個又一個困難, 一步步邁入成功的殿堂。 如果父母從小教育孩子, 除了親人以外, 誰也不相信, 對誰也不能有感情, 一味拒絕他人, 那麼長此以往養成的所謂自尊與獨立, 必然包含更多的是淡漠與孤僻。 有了這種封閉的心靈, 很難想像孩子將來如何經歷風吹雨打, 如何在五光十色的社會中立足與生存。 就像鄰居女孩這件事,
Advertisiment
如果其父母教孩子在這種情況下接受好意然後再說聲“謝謝”, 豈不是一種更好的選擇。
孩子本來就是愛的結晶, 而孩子的成長更離不開愛的滋潤與薰陶。 年輕父母需要做的, 是首先教會他們如何接受愛, 然後才能進一步領悟愛、鑒別愛、回報愛。 所以, 在孩子成長的道路上, 別忘了給孩子一個說“謝謝”的機會。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