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改變自己才能改善家庭關係

媽媽如果和婆家產生糾紛, 對子女會有不良影響。 我以前曾擔心女兒們會像我母親一樣和未來的婆婆有矛盾, 但是後來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總是想去改變別人, 如果先改變自己, 那麼你討厭的人也會有所改變。

婚後作為媳婦的我們在與婆家建立和維繫關係時, 會面臨很多挑戰。 媳婦往往不能理解婆婆, 很多向我諮詢的女性們對婆媳關係都有許多不滿。 婆家和娘家畢竟是兩個完全不一樣的環境, 女性在結婚之後要重新進入一個全新的家庭環境, 自然會有多方面的不適應。 現在的女性不會像以前的女性一樣忍氣吞聲,

Advertisiment
但她們還是不能完全按照自己習慣的方式去為人處世。 新婚的妻子面對新出現的各種關係時會表現得很生疏, 如果丈夫擅長與父母溝通還好, 但現實經常事與願違。

很多年輕媽媽非常討厭婆婆參與養育子女的過程。 她們不喜歡聽婆婆說“孩子沒吃好, 所以那麼瘦”之類的話;孩子明明不喜歡穿纏著脖子的衣服, 但不知情的婆婆卻非說“脖子暖和才不會咳嗽, 這樣穿孩子容易感冒”;她們也不喜歡聽婆婆對自己嘮叨。 如果年輕媽媽們用狹隘的心態去面對婆婆, 即使孩子很喜歡慈祥的奶奶, 也會因為媽媽的態度而感到尷尬, 甚至會左右為難。

如果年輕媽媽們能轉換視角, 不再站在娘家的立場去對待婆婆,

Advertisiment
比如, 試著對婆婆多多噓寒問暖, 或者和小姑子暢談彼此的興趣, 經常交流的婆媳關係自然會慢慢得到改善。

改變自己是改變所有關係的第一步。 改變自己不是損失, 它能使自己變得更加健康和成熟, 而這兩點是一個好媽媽的必備要素。

如果我們能從個人僵化的標準中抽離, 心胸會變得更寬闊。 超越凡事只從自己家族利益出發的自私性, 就能產生公眾意識。 如果女性一直在個人孤獨的世界中戰戰兢兢地生活, 總是想像著各種可能會發生的不幸, 那麼不幸有可能真的在現實中發生。

有些媽媽會認為其他一切都不重要, 只為孩子和家人生活著就夠了。 然而事實上, 只為家族利益著想的生活是處於道德發展階段中幼稚和低層次水準的。

Advertisiment
有位媽媽在回顧過去後發現, 自己以前對自家以外的人往往都只在必要的時候才加以“利用”, 在沒必要的時候就把他們當成是可以隨意拋棄的道具。 在接受了心理諮詢以及和別人交流過真實內心之後, 她開始把自己關心的範圍逐漸擴大到鄰居和同事, 也終於交上了一些知心朋友。

每當想到自己過去的形象, 媽媽們會在承認進步的同時擔心自己仍然不夠完美。 但是通過利他社, 有了由媽媽們組成的團體, 媽媽已經不再是獨自養育子女了——團體的每個成員都成為其他媽媽孩子的“姨媽”。 喜歡讀書的女兒, 之前只能和媽媽分享讀後感, 但是現在更願意和她眾多的“姨媽”一起聊天;而她的媽媽也成為別人家女兒的“姨媽”,

Advertisiment
可以聆聽其他孩子的故事。

對孩子來說, 生活中也不是只從媽媽身上才能看到、聽到、學到做人處事的方法了。 有了這種轉變, 媽媽可以遊刃有餘地應對所有事情。

心理健康的人有幾個重要特徵:獨自處事的獨立性, 擺脫僵硬的柔韌性, 堅持信念的勇氣。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