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放手讓孩子學會獨立

現在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 家庭自然都會溺愛孩子, 但是過度溺愛只會讓孩子不懂得獨立。
現實生活中, 顯而易見的是, 我們大多數家庭對孩子溺愛過度, 無論孩子在哪裡出了問題, 背後總有一雙援助的手, 在家裡, 父母更是包辦了孩子的一切, 孩子連基本的自理能力也沒有。
一天早晨, 我準備去上班, 在路上, 聽到了這樣一位年輕媽媽與女兒的對話。 女兒非常生氣地說:“都怪你, 我上幼稚園要遲到了, 讓小朋友笑話我。 ”媽媽說:“媽媽晚上不是加班了嗎, 很勞累, 所以起床晚了。 ”“那你應該想著把我叫醒,
Advertisiment
我看你一直睡, 我也睡過去了。 ”這時, 媽媽說了:“都是我不好, 媽媽錯了, 我領你打車還不行。 ”
這就是孩子明顯不能獨立生存的典型事例。 當然, 我們也會常常看到, 有一些孩子不會穿衣、疊被, 不會自己洗手洗臉, 還有的孩子跌倒了, 趴在地上哇哇大哭, 非要有人來扶他, 才能停止鬧騰。 凡此種種, 都是孩子缺乏獨立性的一些表現, 究其原因, 主要根源在於家庭教育。
科研證明, 孩子在幼稚園期間表現出來的獨立性、主動性, 對他今後主動學習、主動工作的影響是非常明顯的, 而我們現在許多家長往往只重視孩子讀寫的訓練、技能技巧的訓練, 恰恰忽略了對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放手, 才是真正能讓孩子學會獨立
從孩子呱呱落地的那天起,
Advertisiment
他就是一個獨立完整的人, 隨著年齡的增長, 有許多事情需要他們去嘗試。 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幫助孩子邁好人生的第一步。
第一、學會生活自理。
凡是孩子自己能夠做到的就要讓他自己做, 如自己洗臉刷牙, 自己收拾玩具, 自己整理衣物等, 家長要給予一定的指導, 並且要有耐心, 可能孩子做得不盡如人意, 這時, 家長也不能急躁或動憐憫之心, 必須讓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 鍛煉能力, 增強信心。
第二、讓孩子自己解決問題。
這種意識重點是培養孩子勤于動腦、勤於動手的習慣, 比如孩子穿不上鞋怎麼辦, 拉鍊不會拉怎麼辦, 想要的東西夠不著怎麼辦, 玩具滾到了沙發底下怎麼辦, 這些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
Advertisiment
家長應該讓孩子自己去體驗, 思考一下解決的辦法, 必要時給予一定的幫助, 家長千萬不可用“你就要笨死了”、“你不知道這樣危險嗎”等挫傷孩子積極性的語言, 來指責孩子或者乾脆包辦代替, 孩子失去了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機會, 獨立性很難形成。
第三、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現在的孩子有一個特點, 就是玩起玩具來, 散落得到處都是, 家長一定要提醒孩子, 自己的物品自己整理和保管, 這樣做, 就是要增強孩子的責任意識, 否則, 孩子只會讓家長給想著什麼東西放在哪兒, 自己坐享其成。 再一點就是孩子做錯了事情, 應當讓孩子承擔一定的責任, 比如, 孩子不小心打碎了碗, 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他有責任。
Advertisiment
孩子做錯了事,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做錯了就要大膽地承認錯誤, 人不可能不犯錯誤, 關鍵是要吸取教訓, 如果敷衍了事的話, 漸漸地, 孩子就會隱瞞錯誤。
第四、讓孩子參與做家務。
家長要有意識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 學做家務, 先從小事做起, 比如抹桌子、掃地、倒垃圾等, 這些小小的家務事, 即使孩子幹不好, 也不能放棄, 要讓孩子明白, 自己在家裡也有工作, 也有任務, 久而久之, 孩子有這個意識了, 這些小活才能幹好。
未來社會競爭激烈, 一個人的獨立生存能力往往決定著事業和創業的成敗, 有位兒童教育家說過:孩子都是好的, 就看你怎樣引導。 所以說,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人生的起跑線上, 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智力投資和培養的同時,
Advertisiment
千萬不可忽略對孩子責任心、獨立性的培養和造就。 放手, 讓孩子去體驗、去努力;放手, 讓孩子去生存。
家長放手才是真正能讓孩子學會獨立生存的一步, 愛孩子更應該讓他們學會獨立。 父母們不應該過度溺愛孩子, 放開手讓他們自己學會獨立才是成長之道, 這才是父母真正愛孩子該做的事情。
(兼職編輯:梁雋紅)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