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會與孩子聊天

很多父母非常想和孩子溝通, 卻不太會和孩子溝通。 他們一見孩子, 就問:“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或者“你在學校乖不乖啊?”通常, 小朋友的回答是:“沒什麼, 就跟平常一樣。 ”“乖啊。 ”

還有一些父母根本不懂怎麼跟孩子聊天, 他們對孩子說的話永遠是:“作業寫完沒?”“琴練了沒?”“這次考了多少分?”這種情況比較像質問不像聊天, 通常情況, 都以問句開始, 以斥責結束。 於是, 你發現孩子在你面前幾乎是個啞巴, 不但話少, 而且就是你不斷追問也問不出個所以然, 久而久之, 親子關係越來越差。

有些媽媽苦惱地問我:“為什麼我的孩子跟你有那麼多話講,

Advertisiment
跟我卻無話可講?”這時, 我才赫然發現, 大概因為職業原因, 我的確很有聊天的天分, 小孩子碰到我, 總是說個沒完。 那麼, 我到底用了什麼魔法, 讓孩子願意向我訴說呢?

我仔細思量, 歸納整理自己的聊天秘訣, 發現我的聊天技巧一點不難學, 家長們都可以做到。

1. 問“小”不問“大”

孩子跟大人不一樣, 他們很難理解抽象的問題, 也很難回答。 因此, 想要瞭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 要儘量避開“抽象”“大範圍”的問題, 問一些簡單、一定有答案的問題, 而且不妨從細節開始。

不要問:“你今天在學校過得如何?”“你今天在學校做了什麼?”這種問題範圍太大, 孩子不好回答或者一言以蔽之:“還好。 ”“沒做什麼。 ”這樣會讓聊天很難繼續下去。

Advertisiment

可以改問:“你今天在學校上了哪些課?”當孩子說出自然、音樂的時候, 你就有機會接著問:“自然課今天教了什麼?”孩子會接著回答:“什麼氣溫、風向的, 無聊死了!”“哦, 那音樂課有沒有好點?”這樣, 你就可以借機瞭解他今天做了些什麼, 並持續交談下去。

以前, 我的女兒桐桐剛上學時, 我跟孩子聊天的開頭常常是:“今天的午餐有什麼呀?”“你們班誰吃得最多?誰吃得最慢?”“你們班最多人喜歡的男生是誰?你喜歡誰呢?”

通過一些生活小事打開話匣子比較容易, 這些問題簡單易答, 孩子通常會馬上說出答案, 不會感到壓力。

2. 從別人的事談

桐桐剛入學時, 我想知道她在學校的狀況, 就用了迂回的方法。 在聊天中, 我先問她:“你們班最調皮的學生是誰?”

Advertisiment

她說了一個名字。 “他做了什麼惹老師生氣?”我接著問。

女兒如數家珍地說:“上課講話, 用粉筆砸同學的頭!”

“那老師怎麼辦?”

“老師罰他站!”

“站多久?”

“站到下課, 超慘!”

“啊, 好可憐。 都不能坐下, 腿一定很酸。 ”

“對啊, 下課也不能出去玩!”

“哇!你們老師這麼凶?”

“還好啦, 有一點凶。 ”

“那你有沒有被老師罰過?”

“沒有, 我很乖。 ”

“哦, 好險!所以你都沒有被老師罰過站了?”

她遲疑了一下。 我趕緊說:“你也被罰過站?好可憐, 你有沒有哭?”

她搖搖頭說:“沒有。 ”我接著說:“老師這麼凶, 你都沒有哭, 很勇敢啊。 ”

“不是!我不是被這個老師罰的, 我是被別的老師罰的。 ”

“也是講話嗎?”

“是, 不過還好只站了一下下。 ”

於是, 我從這樣一段對話中, 約略得知她對老師的觀感、上課的情形以及老師對孩子的調皮行為如何處置等。

Advertisiment

從別人談起是一個很好的聊天方法, 比方說, 孩子會告訴我班上誰吃飯吃得最慢、誰常被罰、誰功課最棒、誰今天又打了誰等。 聊天中, 我窺見女兒在班上處於什麼位置、對同學有什麼看法, 然後瞭解她在學校的狀態。

3. 不“否定”, 只“同理”

大人跟孩子聊天時, 很容易從自身經驗出發, 否定孩子的感受。 比方, 當女兒說:“自然課無聊死了。 ”我絕不會當即否定她:“自然課不無聊啊!天氣、氣象都很有趣……”

相信我, 只要你這麼一說, 兩個人就聊不下去了!因為孩子覺得你不認同他, 後面的話很容易就咽回去了。

比較好的回答是:“哦, 自然課很無聊, 那是什麼讓你覺得很無聊呢?”

“我以為自然課可以做實驗、看酒精燈的,

Advertisiment
結果只是坐在教室裡聽課, 無聊死了!”

保持平和的語調、同理孩子的感受, 可以讓你知道孩子更多的想法和需求, 進而幫助他解決困難。

前一陣子, 有個媽媽告訴我, 她兒子跟她抱怨“功課好難、好多, 很難考好”時, 她明明溫柔地回答:“考不好也沒關係, 成績不是那麼重要!”結果, 兒子卻生氣了, 說她不瞭解他, 拒絕再跟她說話, 讓她很難過。

事實上, 孩子當下需要的不是你來否定他的心情, 而是瞭解他的心情。 所以, 如果媽媽改口說:“考不好, 心情一定也不好, 你是不是為這很苦惱?”我相信, 兒子的心情一定會好許多, 也會繼續把心事對媽媽說出來。

4. 不“說教”, 只“傾聽”

很多時候, 女人們常常聚在一起, 罵婆婆、罵老公, 這些話罵給別人聽,其實不一定要別人幫她們解決問題,只是發洩一下而已。所以,跟孩子聊天也是這樣,想要孩子誠實地說出感受,重要的一步就是只“傾聽”,不“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個話題,只要淪落到說教,就沒趣到了極點!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聊天滔滔不絕地繼續下去。

比如,孩子說:“媽,×××今天打我。”

“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准我玩。”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訴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媽媽採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麼話題肯定就此打住。孩子一定緊閉雙唇,不肯再多說一句。

此時不妨這樣詢問:“那你心裡有沒有覺得不舒服啊?”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怎麼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係,等他玩完了,我再玩。”或是“我很生氣,所以我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我當老師時,每週至少要和一個孩子聊天一個小時。聊天時,我就是陪伴跟傾聽。我發現,要讓孩子放心地說出心裡話,輕鬆地聊天,一定要“不評價、不說教”,只要你做到這兩點,孩子通常都願意說出心裡話。而且,說出心裡話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紓解和快樂,他們經常在聊了一個小時之後,還不願意離開,還想和我繼續聊下去。

5. 注意肢體語言

聊天時,肢體語言也很重要。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想和他認真地說話。

除非是在開車,否則我和孩子聊天時,都儘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他。如果孩子還小,我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我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我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扭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表明你很在乎他。

孩子對肢體語言很敏感,如果你跟他談話一邊敷衍地說“嗯、嗯、嗯”,一邊盯著電腦,孩子一定會抗議:“你沒有專心聽我講話!”

另外,大部分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通常,對比較熟悉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積極的效果。

和孩子聊天時,跟孩子坐在同一邊比坐在相對的位置好;躺在地上講話比坐在地上好;讓孩子一邊畫畫一邊和你聊天,他們更容易卸下防範心理。另外,要注意,跟年幼的孩子交談時,不要隨意亂髮笑,不論他的話多麼幼稚、多麼奇怪,你都要一本正經,否則孩子會覺得大人在嘲笑他,而不願意聊下去。

我女兒最近告訴我他們班上小朋友的座號,每天都要我猜×××是男生還是女生?我每天都很認真地猜,雖然我早已經知道答案。此外,她常常表演班上唱的歌給我聽,雖然我已經聽了很多次,但每次都像第一次聽那麼忠實,不時地問長問短,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跟孩子聊天時,有時孩子說出一些令你驚訝、反感的話時,切記要不動聲色──聲調平常、假裝毫不在意,這很重要。在尚未明白事情真相或者尚未想出應對方法時,先保持朋友般的傾聽。如果孩子犯了錯,你需要教訓孩子或跟他講道理時,最好和聊天分開,這才能夠讓孩子暢所欲言、無所不言。

6. 創造家裡的金色時光

雖然我現在已經結婚成家,並且有了自己的女兒。但是我始終不能忘記,我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媽媽在廚房忙著做晚飯,而我跟前跟後,嘰嘰喳喳,忙著把學校發生的事告訴媽媽。過一會兒,爸爸也回家了,一家人一起端菜盛飯吃晚餐,爸爸聊聊他辦公室裡的新聞,媽媽聊聊街坊鄰居和她的弟弟妹妹,我則說說學校裡發生的事情。那段時光是長大後的我最懷念的,也是很多作家筆下最珍貴的所謂的“金色的團聚”。

而這“金色的團聚”中,最美好的當屬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分享光榮的事、訴說傷心的事、笑談出糗的事、暢言經歷的事……就是這些在一起聊天的時光,把我們一家人緊密地黏合在了一起,也增進了彼此的感情。後來,有一次我跟爸爸媽媽說起我小時候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聊天的情形,他們也是感慨萬千,非常懷念。

如今,我有了丈夫和可愛的女兒。我常常不自覺地模仿當初我的媽媽,做一頓豐盛的晚飯,和女兒放鬆地聊聊,我總能和她聊出信任與理解。

可是,有些媽媽對此很苦惱:“你剛才說了,既不能否定孩子的說話內容,又不能對他說教、講道理,那我除了聽他說,還可以講些什麼呢?”

我的經驗是,說自己的故事,讓孩子掏心掏肺。聊天既然名為聊天,就必須“你來我往”“有聽有說”才好。如果你光聽孩子說你不說,孩子會覺得不放心,不知道你有沒有將他當朋友。

其實,我的做法非常簡單,只要在聊天時,暫時把孩子當成平等的朋友般聊聊“自己的事”,就不愁沒有話題!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當故事的主角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尤其聽到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也有出糗、丟臉、考試不及格、被處罰的時候,他們通常會目瞪口呆,聽得極為專心。

別擔心你的過往會讓孩子看扁你,事實上,發現大人也有脆弱的一面或出糗的過去,往往能在刹那間消弭你跟孩子年齡、地位上的差異,而讓孩子視你為“同一戰壕的戰友”,對你掏心挖肺,依賴信任。

我當老師時在作文課上必講的一個故事,也是最受學生們歡迎的一個故事,就是我上小學二年級時,上課偷吃同學送我的零食被老師抓到、罰站了一整節課,下課後還被媽媽臭駡了一頓的事情。

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形容當時幼小的我是多麼羞辱、丟臉、窘困時,學生們總會投以瞭解、同情的目光,仿佛故事中的我就是他們的化身,他們再熟悉不過了。

接著,我佈置了當天的作文題目“一次慘痛的教訓”,讓同學們寫。接下來,你就可以看到同學們大膽地寫出了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些糗事,一點不隱瞞。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們認為,一個有過相同經歷的老師絕對不會取笑他們,所以他們可以放心地傾訴。

所以,每次我跟學生聊天或是跟需要輔導的孩子個別談話時,經常以自己的經歷開頭,好讓他放心,知道這個大人曾經跟他一樣糊塗,好讓他卸下心理防禦,不必膽怯。

在和孩子的聊天中,我經常尋找過去的自己,然後跟他們分享我青春年少時的各種好事壞事:比如,我暗戀隔壁班的男生啦、忘記寫作業啦、考試不及格啦、跟爸媽吵架啦、離家出走啦、說謊被揭穿啦、考試作弊啦,等等。

這些過來人的經驗和教訓,不但展現了你的同理心,也可以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導向:雖然我曾經做過很多錯事,不過我有機會變好。這說明一時的迷途不代表永遠的失敗,過去的錯並不影響現在的對。這無形中也可以給孩子一種力量:誰都會犯錯,犯錯沒有什麼丟人的。只要以後改正了,依然不影響你成為一個朝氣蓬勃的、充滿理想的人。

另外,父母小時候的經驗教訓,其實也是勸誡孩子最好的例子,比你對孩子說什麼大道理都有用、都管用,家長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這些話罵給別人聽,其實不一定要別人幫她們解決問題,只是發洩一下而已。所以,跟孩子聊天也是這樣,想要孩子誠實地說出感受,重要的一步就是只“傾聽”,不“說教”。

和孩子聊天,最忌諱的就是說教。任何一個話題,只要淪落到說教,就沒趣到了極點!所以,聊天時可以對對方、對話題保持高度的興趣,多詢問,少評論,多說“你”,少說“我”,就很容易讓聊天滔滔不絕地繼續下去。

比如,孩子說:“媽,×××今天打我。”

“為什麼?”

“因為我要玩恐龍,他不准我玩。”

“那你怎麼辦?”

“我就去玩別的了。”

“你怎麼不告訴老師呢?我不是教過你,人家欺侮你就去告訴老師嗎?你也可以跟他說,公用的東西大家都可以玩!媽媽不是跟你說過嗎?”

如果媽媽採取這樣的聊天方式,那麼話題肯定就此打住。孩子一定緊閉雙唇,不肯再多說一句。

此時不妨這樣詢問:“那你心裡有沒有覺得不舒服啊?”或者“那你還想玩恐龍怎麼辦呢?”

這時,你就會聽到他真正的想法:“還好啦,我想他先玩也沒關係,等他玩完了,我再玩。”或是“我很生氣,所以我跟他說:‘我不跟你玩了!’”

我當老師時,每週至少要和一個孩子聊天一個小時。聊天時,我就是陪伴跟傾聽。我發現,要讓孩子放心地說出心裡話,輕鬆地聊天,一定要“不評價、不說教”,只要你做到這兩點,孩子通常都願意說出心裡話。而且,說出心裡話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紓解和快樂,他們經常在聊了一個小時之後,還不願意離開,還想和我繼續聊下去。

5. 注意肢體語言

聊天時,肢體語言也很重要。適當的肢體語言,會讓孩子覺得你重視他,想和他認真地說話。

除非是在開車,否則我和孩子聊天時,都儘量以平行的目光注視他。如果孩子還小,我就蹲下來;如果是個大孩子,我就拉著他的手坐下來。即使是我在忙著折衣服、洗碗,在跟孩子講話時,也必須要時時扭頭看他的表情。因為注視別人、專心傾聽,表明你很在乎他。

孩子對肢體語言很敏感,如果你跟他談話一邊敷衍地說“嗯、嗯、嗯”,一邊盯著電腦,孩子一定會抗議:“你沒有專心聽我講話!”

另外,大部分孩子都喜歡親密的接觸:握握他的手,摸摸他的頭,摟摟他的肩,搓搓他的頸背,順順他的頭髮,拍拍他的背等。通常,對比較熟悉的孩子適當地使用一些肢體語言,會在聊天時產生非常積極的效果。

和孩子聊天時,跟孩子坐在同一邊比坐在相對的位置好;躺在地上講話比坐在地上好;讓孩子一邊畫畫一邊和你聊天,他們更容易卸下防範心理。另外,要注意,跟年幼的孩子交談時,不要隨意亂髮笑,不論他的話多麼幼稚、多麼奇怪,你都要一本正經,否則孩子會覺得大人在嘲笑他,而不願意聊下去。

我女兒最近告訴我他們班上小朋友的座號,每天都要我猜×××是男生還是女生?我每天都很認真地猜,雖然我早已經知道答案。此外,她常常表演班上唱的歌給我聽,雖然我已經聽了很多次,但每次都像第一次聽那麼忠實,不時地問長問短,表現出很大的興趣。

最後要提醒大家的是,在跟孩子聊天時,有時孩子說出一些令你驚訝、反感的話時,切記要不動聲色──聲調平常、假裝毫不在意,這很重要。在尚未明白事情真相或者尚未想出應對方法時,先保持朋友般的傾聽。如果孩子犯了錯,你需要教訓孩子或跟他講道理時,最好和聊天分開,這才能夠讓孩子暢所欲言、無所不言。

6. 創造家裡的金色時光

雖然我現在已經結婚成家,並且有了自己的女兒。但是我始終不能忘記,我小時候,每天放學回家,媽媽在廚房忙著做晚飯,而我跟前跟後,嘰嘰喳喳,忙著把學校發生的事告訴媽媽。過一會兒,爸爸也回家了,一家人一起端菜盛飯吃晚餐,爸爸聊聊他辦公室裡的新聞,媽媽聊聊街坊鄰居和她的弟弟妹妹,我則說說學校裡發生的事情。那段時光是長大後的我最懷念的,也是很多作家筆下最珍貴的所謂的“金色的團聚”。

而這“金色的團聚”中,最美好的當屬全家人圍坐在一起聊天:分享光榮的事、訴說傷心的事、笑談出糗的事、暢言經歷的事……就是這些在一起聊天的時光,把我們一家人緊密地黏合在了一起,也增進了彼此的感情。後來,有一次我跟爸爸媽媽說起我小時候一家三口在一起吃飯聊天的情形,他們也是感慨萬千,非常懷念。

如今,我有了丈夫和可愛的女兒。我常常不自覺地模仿當初我的媽媽,做一頓豐盛的晚飯,和女兒放鬆地聊聊,我總能和她聊出信任與理解。

可是,有些媽媽對此很苦惱:“你剛才說了,既不能否定孩子的說話內容,又不能對他說教、講道理,那我除了聽他說,還可以講些什麼呢?”

我的經驗是,說自己的故事,讓孩子掏心掏肺。聊天既然名為聊天,就必須“你來我往”“有聽有說”才好。如果你光聽孩子說你不說,孩子會覺得不放心,不知道你有沒有將他當朋友。

其實,我的做法非常簡單,只要在聊天時,暫時把孩子當成平等的朋友般聊聊“自己的事”,就不愁沒有話題!

孩子都喜歡聽故事。當故事的主角是自己的爸爸、媽媽,尤其聽到這些高高在上的大人也有出糗、丟臉、考試不及格、被處罰的時候,他們通常會目瞪口呆,聽得極為專心。

別擔心你的過往會讓孩子看扁你,事實上,發現大人也有脆弱的一面或出糗的過去,往往能在刹那間消弭你跟孩子年齡、地位上的差異,而讓孩子視你為“同一戰壕的戰友”,對你掏心挖肺,依賴信任。

我當老師時在作文課上必講的一個故事,也是最受學生們歡迎的一個故事,就是我上小學二年級時,上課偷吃同學送我的零食被老師抓到、罰站了一整節課,下課後還被媽媽臭駡了一頓的事情。

每當我竭盡所能地形容當時幼小的我是多麼羞辱、丟臉、窘困時,學生們總會投以瞭解、同情的目光,仿佛故事中的我就是他們的化身,他們再熟悉不過了。

接著,我佈置了當天的作文題目“一次慘痛的教訓”,讓同學們寫。接下來,你就可以看到同學們大膽地寫出了自己曾經經歷過的一些糗事,一點不隱瞞。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們認為,一個有過相同經歷的老師絕對不會取笑他們,所以他們可以放心地傾訴。

所以,每次我跟學生聊天或是跟需要輔導的孩子個別談話時,經常以自己的經歷開頭,好讓他放心,知道這個大人曾經跟他一樣糊塗,好讓他卸下心理防禦,不必膽怯。

在和孩子的聊天中,我經常尋找過去的自己,然後跟他們分享我青春年少時的各種好事壞事:比如,我暗戀隔壁班的男生啦、忘記寫作業啦、考試不及格啦、跟爸媽吵架啦、離家出走啦、說謊被揭穿啦、考試作弊啦,等等。

這些過來人的經驗和教訓,不但展現了你的同理心,也可以給孩子一個正確的導向:雖然我曾經做過很多錯事,不過我有機會變好。這說明一時的迷途不代表永遠的失敗,過去的錯並不影響現在的對。這無形中也可以給孩子一種力量:誰都會犯錯,犯錯沒有什麼丟人的。只要以後改正了,依然不影響你成為一個朝氣蓬勃的、充滿理想的人。

另外,父母小時候的經驗教訓,其實也是勸誡孩子最好的例子,比你對孩子說什麼大道理都有用、都管用,家長們又何樂而不為呢?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