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解除煩躁
當寶寶哭鬧時, 身體會產生壓力激素, 這時免疫力會下降。 通過撫觸可以讓寶寶的壓力激素降低, 免疫力恢復, 情緒放鬆。
2.增加體重
通過皮膚上的撫觸刺激, 可以增加迷走神經活動, 使人體產生更多的荷爾蒙及胰島素, 這有助於食物吸收, 所以撫觸可以讓寶寶的體重增加。
3.安撫情緒
撫觸可以促進寶寶的EQ發展, 所以媽咪可借撫觸來穩定寶寶情緒。 如果寶寶出生3個月中都沒有被擁抱或撫摸, 情緒發展會容易暴躁。
4.減輕疼痛
撫觸可以讓疼痛減輕, 這從寶寶的反應就可觀察出。
Advertisiment
5.安然入睡
研究顯示, 接受撫觸的嬰兒大部分能安然入睡, 而且也比較少哭鬧, 不安情況大幅降低。
6.增進親子感情
撫觸可以讓寶寶感受到媽咪的愛心與耐心, 在充滿愛的呵護下, 寶寶會覺得被重視, 也能增加孩子以後的自信心。 由於媽媽撫觸時會注視著嬰兒, 寶寶會感受到媽咪眼光中的母愛, 也可借此觀察寶寶視覺移動的反應是否正常。
7.觀察孩子的身體狀況
撫觸時寶寶身體多半是光溜溜的, 媽媽在撫觸時, 可以觀察寶寶的身體狀況。 最好在撫觸同時和寶寶說話, 不但能增加親子間的互動, 還能觀察到寶寶的反應及是否有聽力問題。
8.讓寶寶熟悉身體各個部位的名稱
Advertisiment
媽咪在幫寶寶撫觸時, 可以邊撫觸邊說出身體各部位的名稱, 例如:這是小手手、這是小腳腳等, 讓寶寶漸漸熟悉這些部位。
9.增進食欲緩解氣脹
撫觸的過程增加了寶寶的“運動量”, 在一定程度上使寶寶的食欲增加。 而且適當的撫觸, 可以緩解寶寶腸胃的氣脹。
10促進恢復
早產兒接受撫觸, 可平均提早出院6天;患病的足月嬰兒也可在撫觸中得到更好的恢復。
嬰兒撫觸需要的條件撫觸時小兒應在溫暖的環境中, 嬰兒體位舒適, 安靜不煩躁, 不能在饑餓或剛吃完奶時撫觸。 撫觸者的雙手要溫暖、光滑, 指甲要短, 無倒刺, 並不戴首飾, 以免劃傷孩子的皮膚。 可以倒些嬰兒潤膚液於手掌中, 起到潤滑作用。
嬰兒撫觸的順序頭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背部-臀部
Advertisiment
嬰兒撫觸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1.頭部
A.用兩手拇指指腹從眉間向兩側滑動。
B.兩手拇指從下頜上、下部中央向外側、上方滑動;讓上下唇形成微笑狀。
C.一手托頭, 用另一隻手的指腹從前額髮際向上、後滑動, 至後下髮際, 並停止於兩耳後乳突處, 輕輕按壓。
2.胸部
兩手分別從胸部的外下方(兩側肋下緣)向對側上方交叉推進, 至兩側肩部, 在胸部劃一個大的交叉, 避開新生兒的乳☆禁☆頭。
3.腹部
食、中指依次從新生兒的右下腹至上腹向左下腹移動, 呈順時針方向畫半圓, 避開新生兒的臍部。
4.四肢
兩手交替抓住嬰兒的一側上肢從腋窩至手腕輕輕滑行, 然後在滑行的過程中從近端向遠端分段擠捏。
Advertisiment
5.手和足
用拇指指腹從嬰兒手掌面或腳跟向手指或腳趾方向推進, 並撫觸每個手指或腳趾。
6.背、臀部
以脊椎為中分線, 雙手分別放在脊椎兩側, 從背部上端開始逐步向下漸至臀部。
A.嬰兒呈俯臥位, 兩手掌分別於脊柱兩側由中央向兩側滑動。
B.以脊柱為中線, 雙手食指與中指併攏由上至下滑動四次。
撫觸的注意事項1.確保撫觸時不受打擾, 可伴放一些柔和的音樂説明彼此放鬆。 以每日3次, 每次15分鐘為宜。
2.選擇適當的時間進行撫觸, 當嬰兒覺得疲勞、饑餓或煩躁時都不適宜撫觸。
3.撫觸最好在嬰兒沐浴後或給他穿衣服時進行, 撫觸時房間需保持溫暖。
4.做撫觸之前, 要將雙手指甲修平, 並將首飾摘掉。
Advertisiment
5.撫觸前需溫暖雙手, 將嬰兒潤膚液倒在掌心, 先輕輕撫觸, 隨後逐漸增加壓力, 以便嬰兒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