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步車會阻礙寶寶的運動發育

嬰兒學步車, 會阻礙寶寶的運動發育

通常, 在寶寶出生前, 大人們就已經為寶寶準備了各種嬰兒用品, 嬰兒學步車就是其中之一。 人們去看望小寶寶時, 無論寶寶家裡是否有足夠的空間, 都喜歡將這種帶有小輪子的漂亮小車作為禮物送給寶寶。 人們覺得, 寶寶哭鬧的時候可以把他放進學步車裡搖一搖, 媽媽忙碌的時候可以讓寶寶在裡面獨自玩耍, 而且寶寶可以在車裡兩腳蹬地向前走, 能早點兒學會走路。 於是, 學步車逐漸變成了寶寶成長過程中並不需要的“必需品”。 每當四五個月的寶寶因為運動發育遲緩來做發育檢查時,

Advertisiment
我都會囑咐媽媽們:

“別再讓寶寶用學步車了。 ”

有一次, 一位媽媽帶著寶寶來做發育檢查, 因為寶寶5個月了還不會翻身, 也不能伸直胳膊去拿玩具。 我認為, 如果沒有其他特殊障礙的話, 學步車就是導致寶寶運動發育遲緩的罪魁禍首。

“您經常讓寶寶用學步車吧?”

“嗯, 經常用。 ”

寶寶平躺著翻身時, 需要扭轉上半身、抬高腰背部才能轉向側面。 但是, 如果寶寶的背部肌肉太僵硬, 他就很難扭轉身體。 這種情況就如同腦性癱瘓導致的肌張力異常一樣, 寶寶試圖向前移動, 身體卻會不由自主地向後仰。 寶寶在使用學步車移動的時候, 需要把腿向後伸直, 而這個動作與寶寶爬行時膝蓋彎曲向前運動的動作恰恰相反,

Advertisiment
因此經常使用學步車會影響寶寶的爬行甚至邁步。 肌張力偏低或身體肌肉僵硬的寶寶本來就不擅長運動, 如果再讓他頻繁地使用學步車, 就是在讓他反復做與爬行相反的動作, 這樣寶寶想學會爬行就更不容易了。

寶寶長時間兩腿用力, 會使背部和肩部的肌肉無法放鬆, 而肩、背部肌肉長時間處於緊繃狀態又會使寶寶的肩膀越來越往後靠, 就算面前有他喜歡的玩具, 他也無法向前伸胳膊去拿玩具。 我們經常能看到一些剛出道不久的模特在走臺步的時候, 因為過度緊張而將肩膀高高聳起, 手臂幾乎要貼在後背上。 同樣, 如果在距離寶寶20釐米的地方放玩具, 寶寶會試圖伸手去拿, 但由於他肩、背部的肌肉太過僵硬,

Advertisiment
他的手臂像是長在背部的翅膀一樣, 只能不停地“拍動”而無法向前伸。

學步車的坐墊通常比較高, 寶寶坐在上面時大多需要用腳尖觸地滑行。 所以前行時, 寶寶基本上是腳尖用力, 這就容易使他的足關節變形, 發生腳尖走路等步態異常, 嚴重時還會導致跟腱攣縮。 要知道, 人的行走、跑、跳等動作, 依賴的就是這條強而有力的肌腱。 總而言之, 學步車對寶寶的運動發育沒有任何益處。

寶寶不宜使用學步車是有科學根據的。 由美國凱斯西儲大學的卡羅爾・西格爾(實驗心理學家)和紐約州立大學的羅傑・伯頓(發展心理學家)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對100多名寶寶進行了調查, 並發表了關於學步車對寶寶運動發育的影響的研究結果。

Advertisiment
他們將寶寶分為兩組, 一組寶寶從不使用學步車, 另一組寶寶平均每天有2.5個小時會待在學步車裡, 然後每3個月檢查一次寶寶的發育狀況。 研究結果表明, 沒有使用學步車的寶寶平均5個月時能自己坐起來、8個月時能爬行、10個月時能走路。 而另一組寶寶平均6個月時能自己坐起來、9個月時能爬行、12個月時才能走路。 這說明, 學步車對寶寶的身體發育不但沒有幫助, 反而會阻礙寶寶的發育。

讓寶寶使用學步車等於剝奪了寶寶鍛煉的機會。 一般來說, 運動發育出眾的寶寶都不太願意使用學步車, 喜歡自己活動。 然而, 那些存在發育遲緩傾向的寶寶, 因為自己活動起來比較吃力, 所以會欣然接受學步車。

Advertisiment

POINT 儘量少讓寶寶使用學步車

使用學步車的副作用

阻礙寶寶翻身;

阻礙寶寶爬行;

使寶寶養成踮著腳走路的不良習慣。

學步車的使用方法

當寶寶哭鬧或覺得無聊時、當媽媽需要打掃衛生時, 學步車的確可以為媽媽減輕負擔。 對那些獨自撫養寶寶的媽媽來說, 當寶寶不太溫順時, 沒有學步車她就沒法做家務活。 有時候, 因為寶寶哭個不停, 媽媽甚至連去趟洗手間、吃口飯的時間都沒有。 因此, 當周圍實在沒有人可以幫忙照看寶寶時, 媽媽便不可避免地需要用學步車暫時安置寶寶。 不過要記住, 每次使用學步車的時間一定要控制在20分鐘以內。 之後, 媽媽還要讓寶寶趴著, 嘗試自己爬行。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