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為何有暴力傾向

美國中央情報局的犯罪心理學家在2000年9月初公佈了一套評估學生暴力傾向的標準, 希望社會、學校、家庭能夠對青少年犯罪傾向加以關注。
他們認為學生暴力犯罪傾向與4個因素有直接關係:個性、家庭、學校、同齡群體。
如果一個學生經常出現某些行為方式, 例如:在他的作文中反復出現帶有暴力情節的片段;對他認為存在的不公正現象表現極大的憤怒;對暴力片段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在家裡藏有武器, 那麼學校方面就應該加以注意, 警惕他是否有暴力傾向。 美國中情局舉了一個例子, 一個有暴力傾向的學生甚至會在家政課中做出手槍形的蛋糕,

Advertisiment
這無意中也流露出了他潛在的暴力傾向。
美國中情局同時表示, 要綜合個性、家庭、學校和同齡群體這4個方面全面、客觀地判斷學生是否具有暴力傾向, 不能用其中一個標準輕易地下結論。
中情局官員表示, 儘管學校暴力事件已經有所減少, 但去年學校發生的一系列暴力事件已經在社會公眾心裡投下了陰影。 在這樣的氣氛中, 學校要對校園內發生的各種事件迅速、公正、負責地作出反應。
一個結論是, 適當的班級規模、良好的校園氣氛和對學生一視同仁的態度對防範學生暴力犯罪非常重要。 另一個重要結論是, 學校要防患於未然, 老師之間要相互協助, 但老師不是偵探,
Advertisiment
不是保姆, 更不是替補父母。 因此, 在學生自我管理的學校裡, 預防暴力犯罪就格外重要。
中情局還認為, 放學以後對學生的看管也十分重要。 美國大約有400萬至600萬兒童放學後處於無人看管的狀態, 這段時間也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峰時期。
當然, 中情局公佈評估學生暴力傾向標準的做法也受到一些人的反對。 他們認為, 這可能使得在校學生間的關係越來越生疏, 那些與“暴力學生”標準有些符合的學生更是可能被大家孤立起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