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指南》新理念 家園攜手共發展

《指南》的頒佈, 標誌著今後家長參與幼稚園管理、幼稚教育的深度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階段, 也為家長成為教育的參與者、支持者、指導者提供了可能性。 但要將這種可能性轉化為現實, 還有待于家長對《指南》進行深入學習。

一、學習引領, 把握精神

《指南》頒佈後, 我園就成立了學習宣傳《指南》活動領導小組, 制定活動實施方案, 召開教職工會議, 對學習宣傳活動作了全面的動員和部署:印發人手一冊學習資料, 製作宣傳標語, 並把《指南》全文上傳到校園網及家長學校網站中;開展“致家長一封信”、問題諮詢等活動形式,

Advertisiment
向家長宣傳學習《指南》精神及教育部頒佈《指南》的重大意義。

通過集中學習、分組學習、自學、專題講座、交流研討、測試等方式, 加深保教人員對《指南》的理解。 不僅如此, 我們還邀請家長來園觀看專家解讀《指南》講座的視頻, 根據家長要求我們還把視頻連結於幼稚園網站, 以便家長隨時、反復聆聽, 解讀、領悟其精神。 之後, 我們進行了學習《指南》體會交流, 有的家長還寫了比較深刻的學習體會。

二、現場觀摩, 發現問題

在學習及聆聽《指南》解讀後, 我們發現有些家長的觀念有了明顯轉變。 然而我們知道, 道理往往容易懂, 一旦遇到實際問題, 有的家長又把握不好了。 因此, 我們利用每學期的家長開放日活動, 來説明家長真正認識和理解“幼兒的學習是以直接經驗為基礎,

Advertisiment
在遊戲和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我們設計了一份觀察記錄表, 提示家長哪些內容需要重點觀察, 同時提出一些問題引發家長思考, 引導家長帶著問題來進行有針對性地觀察。

例如, 家長開放日的音樂活動《包餃子》, 教師引導幼兒通過角色表演和律動來表現“包餃子”主題:每個幼兒先扮演包餃子的人, 表演和麵、擀餃子皮等動作, 然後自己變成餃子跳進“鍋”裡翻騰。 然而, 在活動過程中家長發現不同孩子的表現有很大差異。 有的家長十分困惑:為什麼別的孩子能大膽地用身體各個部位去表現在沸水中翻騰的餃子, 而我的孩子卻始終游離於活動之外呢?

活動結束後, 我們組織家長、教師們共同研討,

Advertisiment
深入分析幼兒的學習特點, 反思幼兒行為背後的原因。 家長明白了, 有的孩子平時生活中從沒看過包餃子、煮餃子, 由於缺乏生活經驗的鋪墊, 孩子就沒法用肢體動作來表現和創造了。 家長們認識到:孩子只有有了生活經驗, 才能大膽地表現和創造。 許多家長感慨道:“原以為看書、做算術、彈鋼琴等才是學習, 想不到生活中各種各樣的事都是孩子學習的內容。 ”

家長開放日活動讓家長看到了幼稚園是如何貫徹《指南》理念, 並將其運用於日常教育活動的組織和實施中的, 為他們在家庭中實施教育作了示範引領。

三、跟進指導, 深化理解

家長不可能僅僅通過一次講座、一次家園活動、一次討論學習就領會了《指南》精神,

Advertisiment
並將其轉化為理解孩子、尊重孩子等科學的教育行為。 家長通過初步學習有了運用《指南》的意識, 並努力在日常的家庭教育中實踐, 但在落實的過程中還會遇到許多具體問題, 需要教師説明他們深入解讀, 針對他們的問題和困惑來跟進指導, 不斷深化其對《指南》核心價值的理解。

有的家長沒有正確認識《指南》的作用, 將《指南》中列出的目標一條一條地對照著去考核孩子, 一旦發現孩子達不到“標準”, 就異常焦慮。 如, 大班幼兒安然的媽媽學習了《指南》後, 覺得培養孩子的語言能力很重要, 就對照《指南》的語言領域目標一條一條測試孩子。 她發現孩子的語言能力和《指南》中“能有序、連貫、清楚地講述一件事情”、“講述時能使用常見的形容詞、同義詞等”的要求相差甚遠。

Advertisiment
她著急地來和教師交流、探討:“我每天都要他講幼稚園裡的事情, 或者講我們一起外出時經歷的事情。

原本他雖然講不完整, 也講不連貫, 但還是願意講的。 現在我要求他講完整, 他反而不願意跟我說話了。 ”教師聽了家長的表述後, 首先指出了她方法上的不妥之處:“首先要引導孩子自覺自願地講述才行, 可以在講話前作個鋪墊, 也可以幫助他一起回想幼稚園裡或外出時發生的事情等等。 像你這樣每天去考他, 凡事都讓他講, 而且要求他講完整, 還不把孩子講述的欲望和激情都扼殺了嗎?”同時, 教師告訴家長:“《指南》中的目標是指到該年齡段末期幼兒可以達到的發展水準, 您孩子現在才剛滿6歲(大班上學期),不要著急,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壓力的。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孩子發展的各個方面不是整齊劃一、全面開花的。有的孩子可能動作能力發展遠遠好于其他孩子,有的孩子可能語言能力發展得更好,有的孩子對科學現象很感興趣,很願意探究,有的藝術方面表現突出,作為家長應該給他一點時間,耐心地等待他的成長,而不是急於求成、揠苗助長。”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幼稚教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單獨可以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現代學校管理機制研究中,也特別強調幼稚園與家庭的關係的重要,提出建立幼稚園、家庭互動機制,增強幼稚園與家庭的橫向聯繫與溝通,宣導家庭介入幼稚園的管理、決策,讓幼稚園引領家庭教育的方向,實現家園共育。因而幼稚園與家庭要摒除浮躁、功利的心態,攜手合作,實施符合科學規律的、奠定基礎的教育,穩住孩子成長的步伐,為孩子的未來奠基,給予孩子幸福、快樂的童年!

您孩子現在才剛滿6歲(大班上學期),不要著急,這樣會給孩子造成壓力的。每個孩子是不一樣的。孩子發展的各個方面不是整齊劃一、全面開花的。有的孩子可能動作能力發展遠遠好于其他孩子,有的孩子可能語言能力發展得更好,有的孩子對科學現象很感興趣,很願意探究,有的藝術方面表現突出,作為家長應該給他一點時間,耐心地等待他的成長,而不是急於求成、揠苗助長。”

教育家陳鶴琴說過:“幼稚教育是一件很複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單獨可以勝任的,必定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在現代學校管理機制研究中,也特別強調幼稚園與家庭的關係的重要,提出建立幼稚園、家庭互動機制,增強幼稚園與家庭的橫向聯繫與溝通,宣導家庭介入幼稚園的管理、決策,讓幼稚園引領家庭教育的方向,實現家園共育。因而幼稚園與家庭要摒除浮躁、功利的心態,攜手合作,實施符合科學規律的、奠定基礎的教育,穩住孩子成長的步伐,為孩子的未來奠基,給予孩子幸福、快樂的童年!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