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的準備之六

自我意識是作為主體的我對於自己以及自己與周圍事物的關係, 尤其是人-我關係的認識。 兒童的自我意識從無到有, 最後達到成熟, 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

兒童生活的第一年沒有自我意識。 他們還沒有把自己作為主體從周圍世界的客體中區分出來, 他們甚至還不知道自己身體的各個部分是屬於自己的。 大約到了第一年末, 自我意識的萌芽產生了, 兒童開始把自己與周圍客體分開來, 認識了自己與客體的關係, 也認識了自己的力量。 例如, 知道由於自己推皮球, 皮球就滾了。

在生活的第二年,

Advertisiment
兒童開始認識到自己的身體, 並意識到自己的身體感覺。 2~3歲的兒童開始把自己當作主體來認識。 2歲兒童在表達自己願望時, 總要把自己的名字掛在前頭, 如“茜茜吃糖”。 從稱呼自己的名字變為稱呼“我”, 這是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轉折。

兒童在與其他人的交往中, 逐漸懂得哪些東西是屬於自己的, 哪些東西是屬於別人的, 並且學會用“我的”物主代詞來標誌, 以後過渡到使用“我”這一人稱代詞。 從這個時候起, 兒童不再把自己當作一個客體來看待, 而是作為一個主體來認識了。  
兒童進入小學前後, 自我意識出現了加速發展的現象。 一方面是由於兒童已能利用語言符號調節和指導自己的行動, 另一方面是由於客觀環境向兒童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

Advertisiment
迫使兒童經常按照這些要求來對照和檢查自己的行為, 加之成人和同伴也經常以這些要求來評定兒童的行為, 因而使兒童對自我有了更多的瞭解。

學習的基本前提是分清物-我關係, 即把自己的世界和外在的世界區分開來。 倘若沒有這一概念上的準備, 學習就成了一句空話。 在自我意識中, 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分, 心理學上叫做“控制點”, 它直接影響到學習的效果。

所謂控制點, 就是一個人找出控制他生活的主要力量, 也即人們對影響自己生活和命運的某些力量的看法。 年齡越小越有可能到外部世界中去尋找這種力量, 因為他們不知道“我”對“物”能起什麼作用和影響。

Advertisiment
例如, 年幼兒童對待學習的態度, 往往不是出自自己的本願, 不是依靠自己的力量來控制學習, 而是把學習看作遵循父母的命令、迎合世襲的傳統, 或者出於對學習的新鮮感。 隨著年齡的增長, 兒童逐漸認識到自己所從事的活動和活動的結果, 關鍵不在外部, 而在自己的內部。 他們開始認真地看待自己, 控制點更多地落在內部。 控制點由外部轉向內部的這個過程, 一般到成年期才能完成。

在自我意識中,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成分, 心理學上叫作“自我觀念”。 所謂自我觀念, 就是一個人對他自己的觀念的認識和調節。 一個人想做什麼或已經做了什麼, 自我觀念是非常清楚的, 並能對自己的行為作出評價。 如果評價是積極的,

Advertisiment
那麼他就會按那樣的方式繼續行動下去;如果評價是消極的, 他就會進行分析、總結經驗、修正已有的觀念, 使它在下一次行動中更合理、更適當。 例如, 有一部分兒童剛進入小學時, 往往表現出很大的不適應, 在最初幾天, 他們可能會一人獨處, 拒絕參加遊戲和活動, 上課時注意力難以集中。 這說明, 一部分剛離開幼稚園的兒童, 一時難以儘快把幼稚園成員的自我觀念轉變成小學成員的自我觀念, 畢竟幼稚園與小學有很大的不同。 他們必須花一定的時間來修正舊觀念, 形成新觀念, 以調節自己的行為。 所以, 在這一過渡階段, 一部分兒童往往表現出陌生、混亂, 甚至敵意行為。 當然, 一旦他們形成了小學成員的自我觀念,
Advertisiment
就會自覺地改變自己的行為, 使之更現實。

有經驗的父母往往不會急功近利, 意欲讓兒童在短時間內迅速適應新的學習環境, 因為他們知道, 兒童形成新的自我觀念是有過程的, 這個過程實際上是一個準備時期, 即為適應新環境作觀念上的準備。 父母需要瞭解的是, 兒童的自我觀念是否同他們的年齡相適應, 這樣的自我觀念作為學習的準備是否充分了, 在哪些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充實, 怎樣在兒童可以接受的前提下進行充實等等, 使兒童在自我意識方面為學習作好充分的準備。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