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習親子溝通 你要像孩子那樣思考

孩子的世界是很單純的, 簡單思維的他們往往難以理解家長的一些轉彎抹角。 世界上最好的交流理應是自己最親的人, 但是為什麼有時親子之間明明是相互愛著, 但相處、交流起來卻有隔閡、代溝呢?

爸媽遇到親子對話煩惱

翠兒媽媽:我嘗試著和他解釋這個是怎麼一回事, 但翠兒似懂非懂地一臉茫然, 我也不知道她有沒有聽懂我的話。

小米爸爸:本來我想通過“鳥兒與蜜蜂”的故事來給孩子上性教育課, 但只招來他的取笑, 是因為我說話的方式嗎?還是因為用故事來說很幼稚?


親子對話 你要像孩子那樣思考

Advertisiment

小濤媽媽:濤濤4歲了, 總是把房間弄得亂糟糟又不打掃收拾。 有幾次我訓誡他房間總是髒髒的被叔叔阿姨看到會笑話的, 並且女孩子不喜歡房間總是髒髒的男生。 但他也還是這樣, 沒什麼效果。

有時孩子是聽不懂你的委婉之詞, 有時候孩子聽懂了只是他不能接受你的說法, 因而和你對著幹。 怎樣才能讓父母的話進入孩子的耳裡、心裡?家長應該要懂得用他那個年紀的語言有效地交流, 這樣你才能很好的享受你們之間的談話。

1、像孩子那樣思考

當你試著用適合孩子年齡的語言來解釋一些事情的時候, 試著把自己放到你兒子或者女兒的位置上找到最好的交流語言。 最好的方法就是聽聽你的孩子他們平時怎麼說,

Advertisiment
然後使用他們的詞彙。

不要以為這個很簡單, 我們總嘗試去猜測孩子想什麼, 他們小小的腦袋裡總是有很多天馬行空的東西, 但我們成人往往已經固化了思維, 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和思維方式, 因此想要真正地像孩子那樣思考, 還真需要家長們多用心觀察孩子, 多向孩子取取經呢!

2、讓孩子們提問

日常的親子談話大多是大人一直在做主導, 無論是填鴨式的教導, 還是灌輸式的經驗教育, 家長難免滔滔不絕。 其實孩子真沒聽進去多少東西, 幾乎只是你在自說自話而已。

不妨讓孩子掌握談話的主動權, 在這過程中你發現你得到一堆“是或不是”的問題。 這不僅能夠緩解你思考用什麼詞語來跟孩子交流的壓力,

Advertisiment
同時也能讓你瞭解到你孩子的成熟度, 掌握他們已經學到了哪種類型的事情。 這些都有助於你將來在向你的孩子解釋其他事情的時候使用最恰當的詞語。 而且提問式的溝通有更好的學習效果, 這讓孩子學習得更多他感興趣的事物, 而不是你認為他感興趣的事物。


讓孩子掌握談話的主動權

3、簡單的語言或動作

小寶寶喝完水將玻璃杯子隨手放在地板上, 媽媽繼而一串“連珠炮”:“以前就跟你說過喝完水的杯子要放在桌子上, 這樣放在地上很容易踢到灑出水或者打碎杯子。 ”這句話的信息量真大!思維簡單的小寶寶絕對不能理解你這事所謂的前因後果, 所以別把他們要理解的事情弄得太複雜,

Advertisiment
儘量把事情說得越簡單越好, 不然他們是不會明白的。

其實有些時候簡單的動作會比語言來得更有效。 比如你可以牽引寶寶的手去把杯子放在桌子上, 然後給他們輕聲提醒“把杯子放在桌子上”簡單的話語簡單的動作更有效哦。

4、讀讀他們的書

你有沒有留意過你孩子喜歡看哪種類型的書?哪種類型的電影或者音樂?如果你細心觀察, 你可以通過孩子所處的環境來感受他們的語言。

對你孩子的業餘愛好和興趣感興趣, 不妨嘗試融入他們的小圈子, 讀讀他們的書, 和孩子一起唱他喜歡的歌, 陪寶寶一起看他最愛的電影或者卡通片, 找到更多的機會去親近他們, 站在他們的角度看看他們眼中的小世界, 如果你做足這些事情,

Advertisiment
使用適合孩子年齡的話最終會變成你的習慣。


你可以通過孩子所處的環境來感受他們的語言

5、巧借“東風”

由於代溝的關係, 有時跟的你的孩子交流起來會有些困難。 但你可以豐富交流的材料, 比如通過利用學校生活、老師説明甚至一些視頻來説明縮窄你和孩子之間的距離。

當你試著向你的孩子解釋一些事情的時候, 用學校發生的事情或者假設學校的情況來説明你的孩子理解你要說的意思;老師每天和孩子打交道, 已經瞭解怎麼有效的和孩子進行交流, 所以你可以多向老師取取經;你還可以借助萬能的互聯網, 將你想要說的道理、知識通過相關視頻、材料來給孩子更多的感性認知。 這些方法都能讓孩子更好地理解你想要表達的內容。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