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過程中時間因素具有決定作用, 因為孩子能準確地覺察出信號和回饋, 即哭叫和得到回應之間的平均時間間隔。 這樣就形成了一種習慣。 嬰兒習慣了在哭叫和得到回應之間有一段規律性的間隔, 他學會了在這段時間裡要忍耐。 如果母親正忙著, 比如正在做飯, 而延長了時間間隔, 他就會產生不安, 這種不安可能會轉而成為恐慌。 現在他不能夠正確估計時間間隔, 因此也變得無法忍受。
嬰兒很快就會學會把單個的回饋信號聯繫起來, 當然只有在這些信號反復出現的時候。
Advertisiment
偶然和有序
當我們說嬰兒能對他的環境進行一定程度的組織, 那他就具備了一些成年人的特點了。 因為我們多數認為世界是有序的, 只是人們必須從中找到進入的路徑。 而事實上正是人類把這個世界組織了起來。
我要這樣說:為了能夠在這個宇宙世界中生存,
Advertisiment
大腦兩半球
大腦再現外界各種事物的功能在出生後幾個月裡就開始發展了。 人們可以觀察到在出生後的頭四個月內, 嬰兒的大腦兩半球出現分工, 有的人可能稍微晚一些。 但聯繫兩半球的胼胝體還沒有發育完善。 所以左半球的資訊還無法同時傳遞到右半球, 同樣右半球的資訊也不能傳遞到左半球。 在這幾個月裡, 嬰兒的動作是單側的:左側, 左側或右側,
Advertisiment
嬰兒在給出信號時一開始是手腳並用的。 嬰兒最早用動作發出的一組信號就像機械操縱的娃娃一樣, 手臂和腿一起動。 我們四肢動作的獨立性, 即相互間不依賴, 是逐步實現的。
要使手腳分開活動和各自成為獨立的信號發出者, 練習和發展的時間是必要的。 剛開始時, 讓人覺得兒童的興奮是全身的, 他又是手舞足蹈, 又是搖頭晃腦, 嘴裡還咿咿呀呀不停。
即使到了左右兩半球間聯繫已經形成了的階段,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人們曾用實驗的方式把連接大腦兩半球的胼胝體割斷。 一個只有左半球發揮作用的人, 如果給他手裡放進一個物體, 這時他能夠很準確地說出手裡拿的是什麼。 但他無法說出這塊東西是屬於哪一類的。
他也能逐字逐句地朗誦一首詩, 但卻對它的內容一無所知。 相反那些只有右半球正常的病人手裡拿著物體的一個部分, 他閉著眼睛也能毫無困難地說出這整個物體是什麼。 但他卻無法描述物體的各個部分。 他能複述一首詩的內容, 但卻無法準確地回憶這首詩的原文。
兒童的這種整體性功能從出生到兩歲這段時間裡占絕對優勢。 在他們的感覺裡, 他們的世界是一個整體。 在這一整體性☆禁☆感知佔優勢的階段, 整體性也意味著,兒童要求他的各種需要立刻並且全部得到滿足。因為兒童知道事物,當然也包括時間,是不可分割的,不能分解開來進行分析,然後再逐一理解。對他們來說,每一種情形都是不可分的。他們也不能根據輕重緩急來對事物進行分類。所有的事情對他們來講都是一樣的,這就是說,都是最重要、最緊急的。
整體性也意味著,兒童要求他的各種需要立刻並且全部得到滿足。因為兒童知道事物,當然也包括時間,是不可分割的,不能分解開來進行分析,然後再逐一理解。對他們來說,每一種情形都是不可分的。他們也不能根據輕重緩急來對事物進行分類。所有的事情對他們來講都是一樣的,這就是說,都是最重要、最緊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