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說話前寶寶就能辨情緒

有一項研究結果證實, 寶寶在學說話前就能分辨情緒。 一項刊登在7月號《發育心理學》雜誌上的研究表明, 6個月大的嬰兒可以區分犬類憤怒的咆哮和友好的汪汪叫。
“汪汪”實驗
“當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 他們並不清楚將要學習哪種語言, ”美國楊伯翰大學心理學教授羅斯。 弗洛姆說。
弗洛姆帶領研究人員展開一項“汪汪”實驗。 他們挑選128名很少或從未接觸過狗的嬰幼兒, 年齡從6個月到2歲不等。 研究人員隨機給他們播放溫和或狂躁的犬吠聲, 同時向他們展示同一條狗的兩張照片, 一張照片中的狗表現出攻擊性,
Advertisiment
另一張中的狗則流露出溫順友好的表情。
當狂躁的犬吠錄音播放時, 大多數6個月大的嬰兒把目光停留在那張狗表現出攻擊性的照片上。

寶寶學說話
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2日援引弗洛姆的話報導:“6個月大的嬰兒可以持續盯著一個方向, 稍大的孩子只是瞥一眼照片便開始四處張望, 好像在說‘哦, 我明白了, 這種叫聲和這張臉相配。 這個任務可真滑稽, 我要看看這間屋子的其他地方’。 ”
“萬能”嬰兒
實驗結果顯示, 6個月至2歲大的嬰幼兒都能正確區分狂躁或溫和的犬吠。 但是年齡稍大的孩子與6個月大的嬰兒反應方式不同。
先前有關嬰兒才智的研究表明, 6個月大的嬰兒是分辨面部表情和語氣的行家, 不管這表情或語氣出自人類還是猴子。
Advertisiment
但隨著年齡增長, 這種分辨能力逐漸喪失。
傳統觀點認為嬰兒攜著“萬能工具箱”出生, 這使他們具有很大可塑性。 隨著對外部世界的認知不斷增加, 這些“初學者”開始精煉自己的能力並聚焦在與自身切實相關的事物上。
弗洛姆說, 但是最新研究結果表明, 年齡小一點的孩子可能並未喪失這些能力, 只是表現方式不同。
60秒“課程”
“情緒是嬰兒來到這個世界上最先認識的東西, ”弗洛姆說。 先前有實驗證實, 嬰兒能夠感受到貝多芬音樂中的情緒波動。
既然嬰兒能在一定程度上分辨情緒, 弗洛姆計畫下一步研究這種分辨能力可以維持多久。
一篇還在審閱中的論文指出, 嬰兒的記憶力相對較短。
Advertisiment
一段60秒的“課程”, 譬如“不要把叉子插進插座裡”, 僅能在孩子的記憶中停留一天。
“但60秒‘課程’並不是家長通常與孩子交流的方式, ”弗洛姆說, 與之相反, 家長們總是不斷警告和提醒孩子“注意危險”, 從而加固孩子的記憶。
狗可能是人類最好的朋友, 就連寶寶在學說話前就能分辨出狗的情緒。
(兼職編輯:鄭靜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