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說話的寶寶需特殊的關懷

寶寶從出生起的三年內, 大腦發育進步神速, 其中學說話的能力發展是寶寶身心發展的重中之重。
多數寶寶在這時候剛剛會說話, 寶寶說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以正常心理看待寶寶不說話, 培養寶寶的說話情緒, 在寶寶面前不要表現出來特別關注或在意他的不愛說話, 慢慢地幫助他提高表達能力, 但絕對不能心急或表現出任何的急躁情緒, 否則寶寶一旦覺察, 就會影響他對自己的信心, 反而變得更嚴重。

寶寶學說話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經常鼓勵讚美寶寶, 讓他樹立信心。 尊重寶寶, 不當眾揭寶寶短,
Advertisiment
比如寶寶尿床、口吃之類的事情不要當著寶寶的面反復提起。 爸爸媽媽可以採取精神或物質獎勵的辦法鼓勵寶寶的點滴進步。
每天可以固定一個時間, 把寶寶抱在懷裡, 一邊和他一起看圖畫書一邊念給他聽。 這些規範化、具有韻律且優美的語言會在寶寶的大腦裡形成印刻, 隨著時間的推移, 不斷滲透, 雖然寶寶不能完全理解意思, 但能説明寶寶逐步建立語言方面良好的品位。
強化寶寶由片語表達變為短句表達, 如寶寶以重複“餅乾”來表達想吃餅乾時, 媽媽則可以將句子延長, 問寶寶:“寶寶要吃餅乾嗎?”來加深寶寶印象, 促使寶寶能夠簡單模仿。
讓寶寶多接觸同伴, 培養說話願望。 集體活動是寶寶間相互交流的紐帶。
Advertisiment
在集體中, 寶寶們互相幫助, 互相學習, 並可以從同伴那裡獲得安全感。 同伴之間能彼此吐露心聲, 從而使寶寶不再沉默。
給兩歲的寶寶:
這時候的寶寶有一定的社交、溝通能力, 如果寶寶在這個時期不愛說話, 最好將集體環境與給寶寶的關懷結合起來, 多創造跟寶寶對話的機會, 改善寶寶因性格內向、不擅長表達、不喜歡表達引起的不愛說話。
爸爸媽媽可以這樣做:
給寶寶創造說話機會, 當全家人在一起時, 做遊戲扮演各種角色, 比如讓寶寶當老師, 爸爸媽媽做小學生, 引起寶寶說話的興趣, 同時鍛煉寶寶的表達能力, 一點點提高他的表達能力。
在寶寶說話時, 不要打岔, 讓他自己把話說完。 如果有一個快嘴總替寶寶說話的媽媽,
Advertisiment
寶寶就可能永遠都不善於表達了。
給寶寶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 在家裡, 爸爸媽媽儘量多講話, 讓寶寶聆聽別人是怎樣表達的, 要知道, 寶寶的進步都是靠模仿和學習的。 給寶寶提問, 讓寶寶回答, 激發他的表達願望, 有些他可能答出來, 有些則不能, 這沒有關係, 互相對話將使寶寶更願意跟人交流。
給兩歲半以上的寶寶
這時候的寶寶如果不愛說話, 關懷重點在於讓寶寶形成表達的習慣, 促進寶寶語言發展。 重述與寶寶的對話, 或者讓寶寶把正在做的事情用語言表達出來, 都是好方法。 也可以讓寶寶從複述故事開始。 比如寶寶喜歡念兒歌、講故事就讓他高聲地朗讀出來, 大聲的朗誦會為他熟練的表達語言提供説明,
Advertisiment
形成口語表達的語言習慣, 成為愛說愛笑的寶寶
寶寶學說話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多數寶寶不肯學說話是由家庭環境造成的。 有些父母經常把寶寶不會說的話掛在嘴邊, 久而久之, 寶寶習慣了聽, 就不願開口了;也有極少數家長, 強迫寶寶說話或把寶寶的發音不准當笑料, 不經意間傷害了寶寶的自尊心, 寶寶於是變得不肯開口。
(兼職編輯:鄭靜渝)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