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齡前兒童到了逆反期怎麼辦

學齡前是孩子第一次的逆反期, 很多家長會感到奇怪, 為什麼乖寶寶突然不聽話了?下面小編就來為你找出兒童逆反的原因。

一、學齡前兒童逆反的原因

1、缺乏安全感

缺少父母關愛和陪伴的孩子在情感上會感到十分饑餓, 即使物質條件再好也彌補不了他們內心的空虛和不安, 時間一長, 孩子就會以逆反和沉默來表示自己的不滿。 另外, 爸媽缺乏與孩子經常的感情溝通, 缺乏對孩子的尊重, 孩子也會以不尊重來對待爸媽。

2、壓抑了好奇心

對於處在生長發育階段的孩子來說, 周圍的一切都是充滿神奇的,

Advertisiment
他們四處摸摸碰碰, 以探索位置的世界。 但是不少爸爸媽媽們認為孩子的這種舉動是在搞破壞, 或者教訓孩子要講衛生而不能摸來碰去。 長此以往, 孩子的好奇心就得不到滿足, 自然而然地產生抵觸情緒。

3、家長喋喋不休

一些父母為了強調傳授給孩子的話語, 總是在他們身邊嘮嘮叨叨的說個不停。 時間一長, 孩子就會厭煩, 產生逆反心理。

4、家長期望過高

不少家長為了讓自己的孩子出類拔萃, 滿足自己的虛榮好勝心, 經常強迫孩子違背自己的興趣學這學那, 忽視了孩子真正的能力和意願。 這樣的結果往往適得其反, 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對立情緒。

5、孩子沒有得到尊重

假如家長因為一點小事就打罵孩子,

Advertisiment
甚至對其進行諷刺、挖苦、辱駡、體罰, 對孩子過於嚴厲會令他們的自尊心受創, 從而對家長產生敵對之情。

那麼, 孩子到了逆反期, 怎樣的溝通才是最有效的呢?

二、如何與逆反期兒童溝通

1、尊重孩子平等對待:父母應避免對孩子的行為過多的不必要的限制, 尊重孩子, 以朋友的身份平等地對待孩子, 給孩子一定的空間去自由探索, 這是從源頭上治理逆反心理和反抗行為的辦法, 讓孩子感受到被瞭解、被接納、被理解。 不要用高壓手段或恐嚇威脅。 逆反心理的發生, 正是出於孩子對父母的不滿或憤怒。 壓服和威脅雖然一時可以使逆反心理和反抗行為減少, 但卻增加了孩子的內心的憤怒, 助長了潛在的矛盾。

2、對孩子先說“是”:人際關係大師戴爾 卡耐基在剖析人性弱點時指出:人的思維有慣性,

Advertisiment
當你的思維朝某一方向傾斜時, 就傾向於一直延續下去。 我們如果牢記這一原理並巧妙地加以利用, 就可能有助於親子之間的溝通。 具體來說, 和孩子談話或討論問題時, 不要一開始就批評孩子, 或反駁孩子的意見, 那樣會將雙方的觀點對立起來, 接下來你說什麼孩子都可能說“不”。 相反, 嘗試先談論一些你可以和孩子達成共識的話題, 營造和諧愉快的談話氛圍, 讓孩子在溫和的情緒中, 從心理上接受父母。 一旦從心理上接受了父母, 對父母的觀點就會認同和接受, 在此基礎上再逐漸過渡到雙方可能存在分歧的話題。 此時, 由於前邊的談話氛圍和心理定勢做基礎,
Advertisiment
孩子對於父母有分歧的問題反應就不可能太強烈, 雙方的溝通就容易進行下去。

3、讓孩子感覺他是“大人”:有些父母習慣于在談話開始便提出批評或不同意見, 認為這樣可以顯示出自己的重要或權威。 事實上, 這是許多家庭親子溝通陷入僵局的一個常見原因。 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父母的架子, 坦開自己的胸懷, 尊重孩子的觀點, 和孩子平等地交談。 給孩子營造一種他已是大人的氣氛, 讓他享受大人的部分權利, 同時引導他自覺地履行大人的義務。 如果做到這些, 他與父母的共同語言就多了, 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自然就更容易了。 時間一長, 孩子就會什麼都告訴你的, 父母和孩子就會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Advertisiment

4、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考慮問題、處理問題, 同時也讓孩子做做當父母的角色, 讓他體驗一下做父母的難處, 角色的互換就很容易贏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最重要的前提條件。 不妨試試和孩子輪流做家長, 讓孩子體驗一把做家長的感覺, 負責整個家庭某一段時間的日常事務。 到時候, 他不和你們溝通, 恐怕也不行了。

5、順勢方法化解孩子情緒: 這是一種心理學方法。 當孩子對父母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時, 他會故意做一些事情來氣父母, 目的是激怒父母, 如果父母被孩子牽著鼻子走, 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 使親子關係陷入僵局。但是父母出乎意料地接受了他的行為,平靜地接受他的反抗情緒,孩子就會感覺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從而轉變態度,達到與父母溝通。

6、避免長篇大論的說教: 批評孩子就事論事,不算舊賬,不對孩子發出過多的指令。溝通的問題要具體化。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這樣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

7、給孩子做好表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並為有這樣的父母而引以自豪。這就給父母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不要把工作和夫妻間的壓力發洩到孩子身上,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對孩子發脾氣,不要喜怒無常。如果父母自身在情緒處理上有問題,先要解決好自身的情緒問題。

孩子到了逆反期,不必過於擔心,找出原因就可以輕鬆應對啦。

使親子關係陷入僵局。但是父母出乎意料地接受了他的行為,平靜地接受他的反抗情緒,孩子就會感覺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從而轉變態度,達到與父母溝通。

6、避免長篇大論的說教: 批評孩子就事論事,不算舊賬,不對孩子發出過多的指令。溝通的問題要具體化。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這樣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

7、給孩子做好表率: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並為有這樣的父母而引以自豪。這就給父母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不要把工作和夫妻間的壓力發洩到孩子身上,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對孩子發脾氣,不要喜怒無常。如果父母自身在情緒處理上有問題,先要解決好自身的情緒問題。

孩子到了逆反期,不必過於擔心,找出原因就可以輕鬆應對啦。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語言情況?

    學齡前兒童主要發展詞彙量,學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其語音逐漸正確,詞彙逐漸豐富,4歲兒童掌握600—2000個詞,5歲時為2200—3000個詞,而6歲時為3000—4000個詞,從3歲到6歲,詞...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注意力發育?

    此期兒童的無意注意已有高度發展,而且相當穩定,有意注意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其注意的穩定性差,容易分散,範圍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較鮮明的特徵和動作。其觀察力缺乏隨意性、獨立性、細緻性,持續性和穩定...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智力發育?

    考察孩子的智力發育主要看一下幾點1、觀察力: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聲音、氣味、溫度等有一個新的認識,並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提高對事物本質認識的能力。我們可以...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促智力發育?

    學齡前兒童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能以自己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對顏色的色度開始區別。此期主要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想像力特點?

    想像和好奇喜問:學齡期兒童逐漸能按要求進行想像,其想像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像還只初步發展。其想像有以下特點:(1)想像容易與現實混淆;(2)想像主題易於變化,如正在用積木搭大橋,...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