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齡前兒童攻擊性行為的原因

一般將能引起別人對立和爭鬥的行為稱為攻擊性行為。 攻擊性行為表現為:當兒童遭受挫折時顯得焦躁不安, 採取打人、咬人、抓人、踢人、衝撞別人、奪別人東西、扔東西等方式, 引起同伴或成人與他對立和爭鬥。 兒童的攻擊性行為可以針對教師或同伴, 但更多的則是針對自己的父母。 攻擊性行為以學齡前兒童最為常見, 到學齡期就日漸減少了。
關於兒童攻擊性行為產生的原因, 有多種解釋。 精神分析學派認為, 攻擊性行為是一種本能驅動力的結果。 行為學派則認為。 攻擊性行為是一種社會學習性行為,
Advertisiment
是通過觀察別人的攻擊行為模式而學習到的。 攻擊性行為與父母的教育和期望有關。 社會對男子角色的期望之一是強悍有力, 對男孩的攻擊性行為也較多寬容。 經常受到父母體罰的兒童, 傾向于崇尚武力, 習慣于用“武力”解決問題, 攻擊性行為較多。 此外, 攻擊性行為與兒童身體活動能量過剩, 缺乏社會交往能力等因素有關。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語言情況?

    學齡前兒童主要發展詞彙量,學會連貫地表達自己的思想,其語音逐漸正確,詞彙逐漸豐富,4歲兒童掌握600—2000個詞,5歲時為2200—3000個詞,而6歲時為3000—4000個詞,從3歲到6歲,詞...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注意力發育?

    此期兒童的無意注意已有高度發展,而且相當穩定,有意注意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其注意的穩定性差,容易分散,範圍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較鮮明的特徵和動作。其觀察力缺乏隨意性、獨立性、細緻性,持續性和穩定...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智力發育?

    考察孩子的智力發育主要看一下幾點1、觀察力: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聲音、氣味、溫度等有一個新的認識,並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提高對事物本質認識的能力。我們可以...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促智力發育?

    學齡前兒童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能以自己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對顏色的色度開始區別。此期主要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想像力特點?

    想像和好奇喜問:學齡期兒童逐漸能按要求進行想像,其想像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像還只初步發展。其想像有以下特點:(1)想像容易與現實混淆;(2)想像主題易於變化,如正在用積木搭大橋,...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