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學齡前兒童教育要警惕六個問題

對於孩子的教育問題, 現在的父母都特別的重視, 特別是對於學齡前期的兒童而言, 由於這個時期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行為能力, 但是又還沒有入學, 所以家長們在孩子的教育上往往就佔據了更為重要的地位。 雖然家長們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是一個好事, 可是如果你的教育方式不當, 可能反而會害了孩子。 因此, 掌握科學的育兒知識是非常有必要的, 這是你教育好孩子的有力保障。 下面我們就說一說家長們在孩子的教育過程中最容易出現的錯誤問題。

Advertisiment
 

(1)父母對小兒期望過高:當前“望子成龍”的父母很普遍, 時常超過小兒的實際可能和興趣給小兒施加學習壓力, 上各種輔導班如書法、舞蹈、外語等, 使小兒經常處於緊張狀態, 以至引起焦慮、睡眠障礙和多種身體不適。 學校過多抓學習而忽視文體活動, 休息、睡眠時間不足, 對思想品德素質教育重視不夠等,

Advertisiment
均可促使兒童情緒和行為問題的發生。 而部分家長對小兒不加要求, 放任自流, 期望過低也影響小兒心理健康。

(2)家長管教過嚴:霸道不講道理, 動輒打罵, 使小兒自小養成呆板、膽小怕事、抑鬱和自卑, 或反抗、說謊、翹課、偷竊和破壞等行為。

(3)父母溺愛子女:尤其對獨生子女放縱, 易造成小兒以自我為中心、任性、依賴、獨立生活能力差, 對大人不尊重, 甚至成了“小皇帝”。

(4)父母與爺爺、奶奶教育小兒意見不一致:一方管一方護, 使小兒無所適從或利用大人矛盾從中取利。

(5)父母不良習慣:如父母常講粗話、髒話, 也會影響到小兒的言行, 父母酗酒、吸煙、打架等不良行為, 也可使小兒誤人歧途。 小兒善於模仿, 父母的榜樣作用是必需的。

Advertisiment

(6)精神創傷:如離婚家庭中兒童脾氣大、焦慮、說謊、欺 騙、鬥毆罵人等現象比較多見, 家庭不和、父母死亡等精神創傷都會導致小兒心理發展失衡。

望子成龍是每一個父母的共同特點, 但是如果你要是對孩子期望過高, 往往就會自覺或不自覺的給孩子過多的壓力, 要知道孩子的承受能力是非常有限的, 過多的壓力不僅不能帶給孩子很好的成長, 反而還會危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對於孩子的成長產生不利的深遠影響。 孩子天生是自由的, 所以父母們應該給孩子留出一些空間, 讓他能夠自由的成長, 棍棒底下出孝子是有史以來最大的謬論。 父母們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還要注意教育方式的統一, 如果一件不一致,

Advertisiment
就會給孩子造成無所適從的感覺。

相關用戶問答
  • 7回答

    學齡前兒童應如何教育?

    我覺得這個階段的孩子應該把任性改掉,可以什麼事都跟他商量,不同意他的觀點和想法時要給他解釋,也可以讓他嘗試一下失敗,不要干涉,讓孩子自己解決,還有,不要騙孩子,給孩子做出的承諾必須實現,這樣可以培養...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注意力發育?

    此期兒童的無意注意已有高度發展,而且相當穩定,有意注意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其注意的穩定性差,容易分散,範圍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較鮮明的特徵和動作。其觀察力缺乏隨意性、獨立性、細緻性,持續性和穩定...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智力發育?

    考察孩子的智力發育主要看一下幾點1、觀察力: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聲音、氣味、溫度等有一個新的認識,並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提高對事物本質認識的能力。我們可以...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促智力發育?

    學齡前兒童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能以自己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對顏色的色度開始區別。此期主要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想像力特點?

    想像和好奇喜問:學齡期兒童逐漸能按要求進行想像,其想像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像還只初步發展。其想像有以下特點:(1)想像容易與現實混淆;(2)想像主題易於變化,如正在用積木搭大橋,...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