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齡前兒童焦慮的原因及表現特徵

孩子焦慮, 是一組以不安和恐懼為主的情緒問題。 好發于學齡前期, 女孩相對較多。

焦慮的原因, 多數學者認為主要與心理應激和遺傳因素有關。 焦慮主要表現有焦慮情緒、不安行為和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等症狀。 孩子在情緒上多表現為煩躁、哭泣或吵鬧, 無論在饑餓或飽餐、寒冷或溫暖、倦怠或清醒之時均哭鬧, 難以安撫和照料, 不易撫養。 大一些的孩子常表示害怕、恐懼, 或有大禍臨頭的不祥感覺, 在行為上表現膽小、不願意離開家人、惶恐不安、哭泣、拒絕上學。 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紊亂症狀, 以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興奮症狀為主,

Advertisiment
多有呼吸急促、閉氣、胸悶、驚慌、頭暈、頭昏、出汗、噁心、嘔吐、腹痛、口幹、四肢發冷、腹瀉、便秘、尿急、尿頻、失眠、多夢等。

根據發生原因和表現特徵可分為3種類型:

分離性焦慮

多見於學齡學兒童。 當與親人分離深感不安而產生明顯的焦慮情緒, 甚至多數孩子常無根據地擔心親人會離開自己而發生危險, 將會發生意外的事故, 會有大禍臨頭使自己與親人失散, 或自己被拐騙等, 因此不願意去幼稚園, 即使勉強送去, 也表現哭鬧、掙扎, 出現自主神經系統功能症狀(如嘔吐、腹痛等)。

過度焦慮反應

表現對未來過分地擔心和憂慮、不切實際的煩惱。 如擔心完不成學業, 擔心考試成績差, 怕黑暗, 怕孤獨,

Advertisiment
常為一點小事影響情緒而惴惴不安、焦慮、煩惱。 女孩子多見。 其個性為膽小、多慮、缺乏自信心, 對事物反應敏感, 同時有自主神經系統症狀。

社交性焦慮

孩子每當與人接觸或談話時會緊張、害怕、局促不安, 尤其是當接觸陌生人或在新環境, 表現持久而過分緊張不安、煩躁焦慮, 並企圖回避。 此類孩子從小恐懼上幼稚園, 年長者怕上學, 怕見老師和同學。 若勉強到校也不與同學接觸, 單獨一人站在牆角邊, 明顯有社交和適應方面的困難。

對學齡前兒童的焦慮, 首先應查明原因, 解除誘發焦慮的心理應激因素, 如家庭環境因素、家庭或幼稚園教育因素或“母愛”缺乏因素。 可求助於心理醫生, 家長應配合醫生的治療, 消除家庭環境或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

Advertisiment
克服父母自身弱點或神經質的傾向。

相關用戶問答
  • 1回答

    寶寶缺鋅的原因及表現是什麼?

    鋅是人體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小孩缺鋅常常表現為:免疫力下降、食欲減退、偏食異食癖、生長遲緩等,影響身體和智力發育。鋅攝入不足是小兒鋅缺乏的主要原因,但有些先天性代謝障礙的疾病科可能會導致寶寶缺鋅,見...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注意力發育?

    此期兒童的無意注意已有高度發展,而且相當穩定,有意注意處於逐步形成的階段,其注意的穩定性差,容易分散,範圍較小,一般只注意事物外部較鮮明的特徵和動作。其觀察力缺乏隨意性、獨立性、細緻性,持續性和穩定...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智力發育?

    考察孩子的智力發育主要看一下幾點1、觀察力:是指大腦對事物的觀察能力,如通過觀察發現新奇的事物等,在觀察過程對聲音、氣味、溫度等有一個新的認識,並通過對現象的觀察,提高對事物本質認識的能力。我們可以...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促智力發育?

    學齡前兒童運用大肌肉的控制能力不斷改善,學會運用正確的姿勢跑,並能聽信號改變速度和方向跑,能保持軀體平衡,學會在平行線中間或平衡木上行走。能以自己為中心辨別左右方位,對顏色的色度開始區別。此期主要的... [詳細答案]

  • 1回答

    學齡前兒童想像力特點?

    想像和好奇喜問:學齡期兒童逐漸能按要求進行想像,其想像表現出一定程度的目的性和有意性,但有意想像還只初步發展。其想像有以下特點:(1)想像容易與現實混淆;(2)想像主題易於變化,如正在用積木搭大橋,... [詳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