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學齡前兒童的家庭教育計畫

現在的父母對於一個孩子的出生與成長, 大多數是有計劃和安排的。 而新生代父母, 也特別注重孩子的初期啟蒙教育, 並給予各種階段式的學習安排, 似乎在現今的社會中孩子已經不再是“天生天養”的了。 尤其是在強大競爭力環境下成長的孩子, 從出生到入學前的這段萌芽時期, 父母該如何教育孩子, 才能讓家庭內的教育奠定良好的基礎, 以便將來與學校教育順利接軌。 以下的育兒教育計畫, 父母們可以作為參考。

■實行家庭內育兒教育計畫的3項優點

建立家庭教育計畫, 是否會提早帶給幼兒壓力呢?其實只要將父母希望孩子能做到的基本教育,

Advertisiment
給予具體的計劃性安排, 讓在家裡的教育也能有條理而不散漫。 這不只是針對孩子來做計畫, 也可將家裡的成員一起納入生活教育計畫中來並一起實行。

1、提供良好的環境與機會

只要建立起育兒教育計畫, 父母會為了實踐計畫內容而下功夫。 與計畫相關的情報資訊, 也會因此特別關注並提供給孩子吸收, 經過這個過程的用心, 父母更會配合孩子的成長, 來給予適宜的生長教育環境, 這正是啟發孩子能力發展的最佳環境。

2、讓生活中注入“緊張感”

平時如果沒有計劃好“未來”的目標, 平常每天只會與孩子一起反復過著散漫的日子。 但是如果有必須要執行的事也就不易怠惰,

Advertisiment
為了實現計畫內容, 也會警惕自己收斂那種“慢慢來”的心態, 而增添一些緊張感, 也為生活注入活力元素。

3、生活會變得充滿安定感

不妨想像一下孩子四五年以後的模樣吧!趁孩子還小, 就從現在起計畫一下他入學前該成為什麼樣的學齡兒童。 有了教育計畫為前提, 生活也會因內心的想法而變得更為踏實。

■讓“育兒計畫”能容易實現

所謂“計畫”聽起來不免生硬、枯燥, 更不必談育兒教育計畫是長期奮戰。 因此, 為了避免難度高、花費大且不耐久試的計畫, 應該以父母本身的狀況和家庭整體的條件來考慮, 在不勉強的範圍內建立計畫, 以如何能夠落實在孩子身上的計畫為前提。

1、考慮孩子的能力

如果要孩子在語言、才藝、體能上有所發展,

Advertisiment
首先應該考慮把握孩子現階段的能力, 但大多數的父母一般會以希望孩子能達成哪種“程度”來作為計畫目標。 但對於幼兒來說, 不論是年齡、心智, 還是對學習內容提出疑問的能力都有限, 甚至還要考慮孩子的健康狀況與體力問題, 這些都是比如何制定學習計畫, 讓孩子達到某種水準還應優先考慮的;其次才是針對孩子狀態來決定學習進度, 最後才確定如何讓孩子進行具體的學習內容等細節。

2、考慮經濟能力

育兒並非一朝一夕之事, 計畫安排孩子的教育前, 應按家庭經濟能力來衡量。 如果計畫著每個月都能帶孩子去旅行, 或者讓孩子進入幼稚園還是參加才藝班, 都要相當的花費。

Advertisiment
因此若以現行的收入是否能有足夠比例來分配, 須仔細考慮。

3、建立有連貫性的計畫

育兒也是有流行風潮的, 像是奶粉中添加了從DHA到益菌寡醣的成分, 每個時期都有不同的“流行”。 當你在計畫有效率的育兒企劃時, 不要盲目追求時下的風潮, 東學一種西學一種, 不但給自己和孩子壓力, 也造成學習不連貫。 只要相信自己的感覺, 孩子在不斷地成長, 學得開心, 以針對孩子個別的情況來安排, 就是最

好的育兒方式。

4、實行過程中隨時修正不適合的計畫內容

通常在不知不覺的育兒過程中, 便造就了一個孩子的雛形, 即使你有心制定育兒計畫, 實際執行起來也有適合與不適合的內容, 但往往在沒有察覺的情況下,

Advertisiment
繼續著錯誤的教育方式。 因此, 育兒計畫不是像憲法大綱那般無法更改, 應邊實行邊觀察孩子的狀況, 如有不當都可做適當的修正, 才會是個實用的計畫。

■充分活用時間的方法

為了能實踐育兒教育計畫, 有效的運用時間也是很重要的。 除了配合孩子的成長特性以外, 也可隨著父母本身工作的時間, 與生活環境來做彈性的調整安排, 以利於計畫能落實。

1、把握可能突出的時間

即使是做同性質的工作, 有些人早上比較有效率, 有些人則是晚上效率較高。 因此, 把握自己的做事時間集中效率, 上班族父母不要回到家還繼續工作, 專職媽媽不要整天像是有做不完的家事, 而減少了與孩子的相處機會。

2、善用家中你與孩子常逗留的地方

如果你計畫給孩子長期念故事書,可以試著把握時間和地點,如在孩子的床邊或你的工作臺邊,甚至玩具箱旁邊,只要是你與孩子常去的地方,都可以輕易完成你想要為孩子做的計畫,“念故事書”不一定非得在書房內,只要親子都感覺舒適又唾手可得的地方即可。

■分階段育兒計畫專案

所謂的計畫,除了5、10年的長期性計畫以外,也有短時間內,計畫在每天24小時要做的基礎事項,項目上可分短、中、長期性的各種目標,而且除了智慧、體能等各項發展也是必要。

1、培養健康寶寶的計畫

孩子在新生兒時期,重要的就是身體健康。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各種預防接種或這時期容易出現的感染疾病要預防,要準備好各種相關資料,或上醫院檢查健康等。而各種鍛煉孩子體能的遊戲活動,也可歸納在計畫之中。

2、以長、短期為單位的計畫

訂計畫,可以將要做的事簡單寫在備忘錄上,可以作為1個月甚至幾年內的中長期計畫來施行。如果是雙職工家庭,可另行安排週末、假日的特別計畫。

3、以度假或旅行為目標的計畫

“今年春天去賞花、夏天去海邊戲水、秋天去賞楓”等等,按季節和季度活動來給孩子做不同的計畫,除了靜態的學習,別忘了小小的外出旅遊體驗,帶給孩子的刺激比什麼都大。幼兒常去公園玩,也是一種良好學習體驗。

■想要培育喜愛大自然與音樂的孩子

不要把我們所提的“計畫”想像成多麼困難嚴肅的事,其實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心願”而已。例如這個模擬的希望“想要培育喜愛大自然與音樂的孩子”時,該怎麼做呢?

我們請教了一位教師媽媽崔老師,她有一個14個月大的女兒,她這麼計畫著:

1、6歲以前讓她學會拼音:崔老師認為只要語言能力增加,孩子就會自行向外吸收新的知識,思考能力也會劇增,所以入學前希望她能學會中文拼音,打算先從家裡的每樣物品上貼著名詞標籤開始,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去活記辨認。這也是很多媽媽身體力行的教育方式之一。

2、讓她學會一種樂器:把音樂或繪本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常聽音樂或直接學習某種樂器都好,用音樂的陶冶來培養豐富的感受。

3、希望她健康又喜歡運動:由於現在的孩子都住高樓大廈,運動量明顯的不足,而且飲食也較油膩,體能不如外表看起來的白胖來得好,因

此打算從現在她正學走穩跑步時,固定帶她去散步,從小鍛煉體力讓身體健康,成為充滿活力的孩子。

4、希望她多接近大自然:隨著季節的變換帶著她外出,去體驗各種不同的感覺與視覺上的變化。但是接近大自然也可以從家裡樓下的樹木,或是和孩子一起種植各種小盆栽開始,讓孩子在實踐中感受大自然的變化。

5、為她製作充滿回憶的相本:雖然大部分的父母都會為孩子拍照,但是崔老師希望隨著女兒各方面的成長與變化,以故事書的生活化方式來拍攝整理,好讓幼兒期能有完整的回憶記錄。

■讓孩子成為計畫中的主人

1、讓孩子也參與計畫的安排

孩子年紀還小沒有完整表達語言的能力,但只要能表達出自己的喜好時,父母就該徵求孩子的“想法”,而不要一味的以大人的意志為轉移。訓練孩子從小就對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

2、協助孩子完成計畫內容

和孩子一起完成計畫的安排後,父母要扮演從旁協助的指導者,而非完成計畫的主導者,一切以孩子的自身能力和步調來決定“進度”。而父母要做的只是把所處周圍的環境佈置成適合推動你們計畫的空間。

3、無論結果如何都要讚美孩子

如果孩子自己決定要做的事能有好的結果,當然值得讚美。但即使決定的內容效果不理想,也要鼓勵孩子把一件事情完成。

■徹底執行計畫的方法

制訂一個計畫並不難,如何按時去執行計畫才困難,因此為了能具體落實,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來提醒自己。

1、把計畫記錄下來

把想要實現的計畫做成記錄表,或製作成檔案夾分類整理,並將相關資料收集在一起,就可一目了然並隨時提醒自己,並且因較有正式感而會下定決心去做。

2、把計畫表或檔案夾放在明顯之處

做成的計畫檔案,不要將其束之高閣,而應把它放在常去、常用的地方。像短時間內要做的計畫,不妨寫下貼在冰箱上或者兒童房的門上,以孩子也能看得到的高度為原則,像是個備忘錄般提醒大家。

3、定期評量計畫結果

給這項育兒教育計畫一個“評量表”,以每日或每週為一個單位來評量,檢查計畫內容的實踐程度或孩子的表現等等,以貼紙或彩色筆來標注成果,也讓孩子感覺自己正在做一件事的榮譽感。

■實行育兒計畫的技巧

儘管計畫人人都有,但巧妙卻各自不同,這裡集合一些媽媽的實行技巧提供參考。如果是想常念故事書給孩子的話……

想要孩子多念故事書:

想要孩子培養豐富的想像力,故事書或圖畫都是好方法,因此,首先要創造一個讓孩子能容易接近書本的環境。

方法1:把故事當成玩具

大部分幼兒對於書本都還不會主動接近翻閱,但是若把書本拿來當玩具,排成各種形狀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漸漸的帶孩子翻閱內容,先從流覽開始培養“看”書的習慣。

方法2:念孩子喜歡的書

在各式各樣的繪本或故事書當中,一定有孩子特別鍾情的類別,可以常念給孩子聽,讓他聽習慣故事的走向後,再慢慢換別的書本,先挑讓孩子有興趣的書開始試試。

方法3:反復的念同一本書

幼兒有個特性就是喜歡反復做同一件事,如果書中有孩子喜歡的圖畫或句子,就多念給孩子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法4:加強繪本的翻閱

幼兒的另一個特性是不耐久候,因此不要挑戰他們的耐性,想要培養閱讀興趣,先從圖畫多、文字少的圖畫本開始,在還沒有被字句設限之前,讓寶寶自行從豐富的色彩和圖案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也很好。

方法5:讓孩子把有印象的故事情節畫下來

對於還不識字的幼兒,如何訓練他們做“讀書心得報告”呢?方法就是鼓勵孩子把最有印象的故事情節或人物給畫下來,比較會說話的孩子,還可請他們自己解釋圖書內容。

方法6:父母自己要多翻書

所謂大人的“以身作則”在幼兒身上特別有用,想要孩子親近書本,父母本身就該多“擺”出看書的樣子,讓孩子耳濡目染,減少家中開電視的時間,全家一起坐下來“看”書,即使幼小的孩子也都會靜下來“翻”書的。

選故事書的方法:

1、字體清晰粗大,容易辨別的;圖畫色彩鮮豔、不渾沌的。

2、外語童話書的話,最好是字句與插圖能一致,並反復出現多次。

3、使用較多形容詞或象聲語等,具律動感的內容較佳。

如果你計畫給孩子長期念故事書,可以試著把握時間和地點,如在孩子的床邊或你的工作臺邊,甚至玩具箱旁邊,只要是你與孩子常去的地方,都可以輕易完成你想要為孩子做的計畫,“念故事書”不一定非得在書房內,只要親子都感覺舒適又唾手可得的地方即可。

■分階段育兒計畫專案

所謂的計畫,除了5、10年的長期性計畫以外,也有短時間內,計畫在每天24小時要做的基礎事項,項目上可分短、中、長期性的各種目標,而且除了智慧、體能等各項發展也是必要。

1、培養健康寶寶的計畫

孩子在新生兒時期,重要的就是身體健康。隨著孩子的逐漸成長,各種預防接種或這時期容易出現的感染疾病要預防,要準備好各種相關資料,或上醫院檢查健康等。而各種鍛煉孩子體能的遊戲活動,也可歸納在計畫之中。

2、以長、短期為單位的計畫

訂計畫,可以將要做的事簡單寫在備忘錄上,可以作為1個月甚至幾年內的中長期計畫來施行。如果是雙職工家庭,可另行安排週末、假日的特別計畫。

3、以度假或旅行為目標的計畫

“今年春天去賞花、夏天去海邊戲水、秋天去賞楓”等等,按季節和季度活動來給孩子做不同的計畫,除了靜態的學習,別忘了小小的外出旅遊體驗,帶給孩子的刺激比什麼都大。幼兒常去公園玩,也是一種良好學習體驗。

■想要培育喜愛大自然與音樂的孩子

不要把我們所提的“計畫”想像成多麼困難嚴肅的事,其實簡單來說,就是父母對子女的一種“心願”而已。例如這個模擬的希望“想要培育喜愛大自然與音樂的孩子”時,該怎麼做呢?

我們請教了一位教師媽媽崔老師,她有一個14個月大的女兒,她這麼計畫著:

1、6歲以前讓她學會拼音:崔老師認為只要語言能力增加,孩子就會自行向外吸收新的知識,思考能力也會劇增,所以入學前希望她能學會中文拼音,打算先從家裡的每樣物品上貼著名詞標籤開始,讓孩子從日常生活中去活記辨認。這也是很多媽媽身體力行的教育方式之一。

2、讓她學會一種樂器:把音樂或繪本當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常聽音樂或直接學習某種樂器都好,用音樂的陶冶來培養豐富的感受。

3、希望她健康又喜歡運動:由於現在的孩子都住高樓大廈,運動量明顯的不足,而且飲食也較油膩,體能不如外表看起來的白胖來得好,因

此打算從現在她正學走穩跑步時,固定帶她去散步,從小鍛煉體力讓身體健康,成為充滿活力的孩子。

4、希望她多接近大自然:隨著季節的變換帶著她外出,去體驗各種不同的感覺與視覺上的變化。但是接近大自然也可以從家裡樓下的樹木,或是和孩子一起種植各種小盆栽開始,讓孩子在實踐中感受大自然的變化。

5、為她製作充滿回憶的相本:雖然大部分的父母都會為孩子拍照,但是崔老師希望隨著女兒各方面的成長與變化,以故事書的生活化方式來拍攝整理,好讓幼兒期能有完整的回憶記錄。

■讓孩子成為計畫中的主人

1、讓孩子也參與計畫的安排

孩子年紀還小沒有完整表達語言的能力,但只要能表達出自己的喜好時,父母就該徵求孩子的“想法”,而不要一味的以大人的意志為轉移。訓練孩子從小就對自己的事情負起責任。

2、協助孩子完成計畫內容

和孩子一起完成計畫的安排後,父母要扮演從旁協助的指導者,而非完成計畫的主導者,一切以孩子的自身能力和步調來決定“進度”。而父母要做的只是把所處周圍的環境佈置成適合推動你們計畫的空間。

3、無論結果如何都要讚美孩子

如果孩子自己決定要做的事能有好的結果,當然值得讚美。但即使決定的內容效果不理想,也要鼓勵孩子把一件事情完成。

■徹底執行計畫的方法

制訂一個計畫並不難,如何按時去執行計畫才困難,因此為了能具體落實,可以用以下的方法來提醒自己。

1、把計畫記錄下來

把想要實現的計畫做成記錄表,或製作成檔案夾分類整理,並將相關資料收集在一起,就可一目了然並隨時提醒自己,並且因較有正式感而會下定決心去做。

2、把計畫表或檔案夾放在明顯之處

做成的計畫檔案,不要將其束之高閣,而應把它放在常去、常用的地方。像短時間內要做的計畫,不妨寫下貼在冰箱上或者兒童房的門上,以孩子也能看得到的高度為原則,像是個備忘錄般提醒大家。

3、定期評量計畫結果

給這項育兒教育計畫一個“評量表”,以每日或每週為一個單位來評量,檢查計畫內容的實踐程度或孩子的表現等等,以貼紙或彩色筆來標注成果,也讓孩子感覺自己正在做一件事的榮譽感。

■實行育兒計畫的技巧

儘管計畫人人都有,但巧妙卻各自不同,這裡集合一些媽媽的實行技巧提供參考。如果是想常念故事書給孩子的話……

想要孩子多念故事書:

想要孩子培養豐富的想像力,故事書或圖畫都是好方法,因此,首先要創造一個讓孩子能容易接近書本的環境。

方法1:把故事當成玩具

大部分幼兒對於書本都還不會主動接近翻閱,但是若把書本拿來當玩具,排成各種形狀引起孩子的興趣,然後漸漸的帶孩子翻閱內容,先從流覽開始培養“看”書的習慣。

方法2:念孩子喜歡的書

在各式各樣的繪本或故事書當中,一定有孩子特別鍾情的類別,可以常念給孩子聽,讓他聽習慣故事的走向後,再慢慢換別的書本,先挑讓孩子有興趣的書開始試試。

方法3:反復的念同一本書

幼兒有個特性就是喜歡反復做同一件事,如果書中有孩子喜歡的圖畫或句子,就多念給孩子聽,會留下深刻的印象。

方法4:加強繪本的翻閱

幼兒的另一個特性是不耐久候,因此不要挑戰他們的耐性,想要培養閱讀興趣,先從圖畫多、文字少的圖畫本開始,在還沒有被字句設限之前,讓寶寶自行從豐富的色彩和圖案中,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也很好。

方法5:讓孩子把有印象的故事情節畫下來

對於還不識字的幼兒,如何訓練他們做“讀書心得報告”呢?方法就是鼓勵孩子把最有印象的故事情節或人物給畫下來,比較會說話的孩子,還可請他們自己解釋圖書內容。

方法6:父母自己要多翻書

所謂大人的“以身作則”在幼兒身上特別有用,想要孩子親近書本,父母本身就該多“擺”出看書的樣子,讓孩子耳濡目染,減少家中開電視的時間,全家一起坐下來“看”書,即使幼小的孩子也都會靜下來“翻”書的。

選故事書的方法:

1、字體清晰粗大,容易辨別的;圖畫色彩鮮豔、不渾沌的。

2、外語童話書的話,最好是字句與插圖能一致,並反復出現多次。

3、使用較多形容詞或象聲語等,具律動感的內容較佳。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