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行為心理學的觀點, 習慣化是對某個刺激的反應由於該刺激的重複出現而逐漸降低。
比如, 一個兒童在看到新玩具時, 會感到很有興趣, 當他持續玩這個玩具時, 就會逐漸習慣化, 而不會產生最初的情緒。
相對孩子而言, 特別是一二年級的小學生, 最初寫作業相比玩看動漫、玩遊戲,
Advertisiment
那麼, 如何養成愛寫作業的習慣呢?
根據成功學專家易發久的研究, 習慣的形成大致分為三個階段:
1.第一階段1-7天左右。 此階段表現為“刻意, 不自然”, 需要十分刻意地提醒自己。
2.第二階段7-21天左右。 此階段表現為“刻意, 自然”, 但還需要意識控制。
3.第三階段21-90天左右。 此階段表現為“不經意, 自然”, 無需意識控制。
然而, 在現實中, 父母常常堅持幾個月甚至半年、一年, 孩子依然不愛寫作業,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
關鍵並不在於習慣形成理論的問題, 而在於父母培養孩子習慣的方法上存在問題。
1、缺乏一致的原則
通常父母只會要求孩子每天放學後要完成作業,
Advertisiment
結果, 有時父母為了鼓勵孩子, 規定寫完作業可以玩玩具或看動漫, 但由於時間過晚, 導致原來的承諾無法向孩子兌現, 就會使孩子對規則的權威性產生懷疑, 進而對寫作業反感。
所以, 父母在確定規則時, 一定要明確而一致, 即使因為其他事。 比如偶爾家中來客人或吃飯時間晚, 都需要提前和孩子說明變化的原因, 並盡可能晚一些再堅持, 不要讓孩子認為, 規則是大人可以經常隨意改變的, 即使因特殊情況改變, 也是父母與孩子協商的結果。
2、違背了發展規律
習慣化的形成往往針對一至二件事時會更有效,
Advertisiment
比如, 要求孩子每天寫作業或練習鋼琴, 最初的階段父母不僅要求固定時間進行, 同時還要完成一定的時間量, 就意味著孩子即要習慣固定時間點, 還要習慣固定時間量, 這就可能使孩子產生厭倦。
因此, 對於固定完成作業習慣的養成, 初期需要給予口頭鼓勵、積分或實物獎勵等方式, 來説明孩子首先養成固定時間點的習慣, 爾後可以逐步過渡到寫完作業再適當拓展學習的階段, 比如, 完成作業再學習十分鐘, 經歷一段時間後, 再逐漸延長, 以消除孩子習慣養成中的不適感。
同時, 對於樂器或書法練習等內容, 需要通過兩到三個月的時間,
Advertisiment
這就如同人適應一個原本不喜歡的口味時, 比如辣椒, 需要循序漸進、逐漸加量一樣, 如果一次吃最辣的食物, 可能你一生都不願意再吃這樣的東西。
3、錯誤的鼓勵方式
在鼓勵孩子時, 父母可能會用口頭表揚、積分獎勵(代幣強化物)、購買玩具, 承諾孩子看動漫或玩遊戲(活動性強化物), 甚至還會用到取消遊戲時間、零食等懲罰的方式, 究竟哪種方式更有效呢?
其實, 每種方式在特定的情況下都是有效的, 包括懲罰, 但主要看如何使用, 而這取決於孩子當時的狀態。
比如, 今天孩子在學校受到了老師的表揚, 這時父母只需及時給予口頭鼓勵,
Advertisiment
而對於實物、積分、活動性等強化物, 應根據孩子的學習狀態適當使用, 更應鼓勵使用口頭鼓勵方式, 因為當孩子習慣于實物、代幣、活動等強化物時, 如果父母不能及時給予兒童, 就會使兒童對寫作業產生反感。
所以, 適當地、經常性地變換鼓勵的方式, 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因為當父母為了一個好習慣而強化孩子時, 同時可能會對孩子產生錯誤的強化, 比如, 不給禮物就不好好寫。
4、效果不好的督促
多數父母會選擇陪伴的方式來督促孩子學習, 但僅僅陪伴就能讓孩子對寫作業產生興趣嗎?
雖然有時這種方式產生了一定效果, 但卻沒能培養出孩子的學習興趣。 他或許迫于父母的壓力,或許習慣于與母親呆在一起而寫作業。
其實,父母陪伴孩子寫作業,並不僅是要求他安靜地把作業完成,而應是一個培養學習興趣、享受學習樂趣的過程。比如,及時對孩子完成好的內容給予表揚,或者與孩子一起寫,競賽誰寫得好,等等。
這樣,孩子在寫作業過程中,就會因為父母的引導和參與,降低對寫作業的反感程度,就如同有些事,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只有大家一起做才有興趣一樣。
所以,父母的陪伴應該是高品質的陪伴,不需要總是要求孩子必須完成作業才能如何,就像兒童看動漫不會疲倦一樣,只有讓他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才能感受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
而針對某一具體學習內容的引導,才能讓孩子時時刻刻融入學習之中,畢竟孩子的自控力還不強,要求他一至二小時乖乖坐在那裡對多數孩子來說是不行的。
他或許迫于父母的壓力,或許習慣于與母親呆在一起而寫作業。其實,父母陪伴孩子寫作業,並不僅是要求他安靜地把作業完成,而應是一個培養學習興趣、享受學習樂趣的過程。比如,及時對孩子完成好的內容給予表揚,或者與孩子一起寫,競賽誰寫得好,等等。
這樣,孩子在寫作業過程中,就會因為父母的引導和參與,降低對寫作業的反感程度,就如同有些事,無論是兒童,還是成人,只有大家一起做才有興趣一樣。
所以,父母的陪伴應該是高品質的陪伴,不需要總是要求孩子必須完成作業才能如何,就像兒童看動漫不會疲倦一樣,只有讓他自然而然地融入其中,才能感受到學習過程中的快樂;
而針對某一具體學習內容的引導,才能讓孩子時時刻刻融入學習之中,畢竟孩子的自控力還不強,要求他一至二小時乖乖坐在那裡對多數孩子來說是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