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齡期兒童的個性發育有何特點

小學生入學後, 其學習活動已經成為主導活動, 而社會交往面擴大了, 一些與學習、同學、教師有關的社會情感越來越占主導地位。 如理智感、榮譽感、友誼感、責任感等都有了一定的發展。 此時兒童的情感正處於過渡期, 從外露的、易激動的表現, 向內向化、穩定的表現發展。 小學生的道德品質有一定年齡特點。 如從對道德概念的認識來看, 是從直觀的、具體的、比較膚淺的認識逐步過渡到較抽象的、本質的認識。 一般小學低年級兒童多從行為客觀後果的嚴重性出發而判斷事情的好壞。 而小學高年級的兒童(9-11歲).則從行為的主觀動機去作判斷。

Advertisiment
如有一個小朋友在家中亂翻東西時, 將一隻玻璃杯碰在地上而將玻璃杯打壞;而另一個小朋友在幫助媽媽打掃衛生時將一茶盤玻璃杯打壞。 小學低年級兒童一般從行為客觀後果的嚴重性來判斷事情的好壞, 認為將一茶盤玻璃杯打壞的小朋友不好, 因為他打壞的玻璃杯較第一個小朋友多。 而小學高年級學生則從行為的動機出發, 認為那個幫助媽媽幹活的小朋友好, 雖然他在幹活中打壞了許多杯子, 但也比不幹活亂翻還將杯子打壞的小朋友要好得多。 小學生在此期間對自我已經有了評價, 這種評價往往來自別人(教師、同學和家長對他的評價), 此時小學生還缺乏獨立評價自己的能力。
Advertisiment
小學生已經具有能對其他兒童的行為進行評價的能力, 但往往針對某個具體的行為, 到小學高年級時才能從個性品質上來分析判斷別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