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被拐、被傷、被虐……每一次負面的新聞報導都會在我們內心深處留下印痕, 形成陰影, 揮之不去。 於是, 安全教育成了我們不得不直面的話題。
對於年幼的孩子來說, 不恰當的安全教育帶來的往往是不安全感, 弄不好就成了恐嚇教育, 恐怖教育, 給孩子帶來心理陰影, 變成傷“心”的教育。 把握好安全教育的度與方式, 是我們需要認真探究的一個問題。
下面的案例, 並非特例, 雖然大多數情形不至於如此嚴重。
故事發生在一個祖孫三代單傳的家庭。 因為擔心孩子遭遇意外, 家長從孩子2歲多就開始利用各種機會對其進行安全教育。
Advertisiment
“你看看, 那個小朋友出去沒有跟著媽媽, 就丟了/被壞人帶走了/被車撞了……出去要牽著媽媽(或者其他大人)的手, 要不很危險的。 記住了嗎?”
“乘電梯要注意安全, 電梯門一開就要趕快進去/出來, 小心被夾。 ”
“不要吃陌生人的東西。 ”
“不要告訴陌生人名字。 ”
“不要跟陌生人走。 ”
“不要爬到高處去。 ”
……
心思細膩的媽媽更是編了各種的故事告知孩子, 哪些環境安全, 哪些情形下該如何應對, 否則會有多麼可怕的後果。 然而, 事與願違。 過於密集的安全教育嚇壞了孩子。 於是, 在孩子眼中, 這個世界變得陰暗、恐怖、充滿血腥味。
Advertisiment
正如上述案例呈現的, 不恰當的安全教育不僅對孩子沒有任何幫助, 反而可能給孩子帶來傷害。
安全教育的重心不在讓孩子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雖然這也是安全教育的一個部分。 過分強調這個可怕的後果, 會讓孩子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 壓力持續, 孩子就可能因此崩潰。 對於學齡前兒童來說, 適當淡化後果的恐怖色彩,
Advertisiment
不嚇到孩子, 我們可以採取更溫暖的方式:
概略地告知孩子後果, 淡化其恐怖程度。
閱讀相關的繪本瞭解哪些情形下該如何做出反應。
設計遊戲, 讓孩子在遊戲中加深印象, 最終形成自然而習慣性的反應模式, 規避危險。
給孩子編故事, 一起閱讀, 利用突發事件告知孩子某些道理。
安全教育不是恐嚇教育, 更不是恐怖教育。 恐嚇、恐怖教育傷了孩子的“心”, 卻未必能保護得了孩子的身。 幫助孩子認清危險, 並本能地做出恰當的反應, 規避危險, 才是安全教育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