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安慰物讓我獲得更多安全感

心理關鍵字:安慰

2歲以後, 我突然發現, 媽咪不再只是屬於我自己一個人, 於是, 我需要一個鮮亮的毛絨玩具、柔軟的小毛毯或者類似的東西來部分地替代媽咪, 成為媽咪關愛的簡易偽裝, 帶給自己足夠的安全感。

行為描述

從2歲開始, 豆豆走哪兒都喜歡帶著他的小毛毯。 那塊已經被磨得有些破舊的小毛毯經常被他拖在地上, 沾上灰土, 甚至有時候沾上他的小便, 簡直髒亂不堪。 於是, 豆豆媽不得不每天晚上把他的小毛毯清洗乾淨, 然後烘乾, 準備他第二天再用。 有一天, 豆豆媽好不容易哄著豆豆把那塊小毛毯扔在家裡,

Advertisiment
準備去姥姥家, 結果走到半路, 豆豆突然想起了他的小毛毯, 並因此哭鬧得不可開交。 無論豆豆媽怎麼哄怎麼呵斥, 甚至不得不拍豆豆幾下小屁股, 但這一切都無濟於事。 無奈的豆豆媽最終不得不中途改變主意, 放棄去姥姥家的打算, 大包小包提著打道回府。

心理分析

1.安慰物是寶貝獲得安全感的一種方式

類似豆豆這樣的情況在2-3歲的寶貝中並不少見。 隨著寶貝的長大, 一般2歲以後, 他不得不放棄“媽咪只屬於我自己”的幻想, 開始接受媽咪也會短暫地離開自己的事實。 當媽咪不在身邊, 尤其當寶貝處在陌生環境的時候, 他需要一個與自己緊密關聯的物品作為母子依戀的替代品來給予自己安慰,

Advertisiment
幫助他擺脫那種不安全感。 當寶貝對某種物品產生依戀之後, 這種物品也能替代媽咪給予寶貝的安全感, 從而減少他在陌生環境中產生的焦慮與恐懼的情緒, 幫助他更好地適應他所處的環境。

2.安慰物可以幫助寶貝更自信更獨立

一般來說, 寶貝依戀的物件往往是那些柔軟的物品, 其中最常見的安慰物是寶貝蓋的小毛毯, 其次是他最喜歡的布娃娃等等。 寶貝對安慰物的依戀雖然不能替代對父母的依戀, 但寶貝可以隨意控制他的安慰物, 因此安慰物會帶給他一種全新的感受, 説明他認識自己已經“長大”的事實, 讓他更容易產生一種獨立感和成就感, 並在控制安慰物的過程中逐漸學會自己適應周圍環境,

Advertisiment
控制自己情緒。

3.安慰物不會對心理發展造成不良影響

寶貝從一出生就學會了期待媽咪的聲音、相貌, 渴望媽咪的擁抱與撫摸, 他與媽咪的這種特殊的依戀關係是在與媽咪的不斷交往中建立起來的, 並因此發展出一種對他人和周圍世界的信賴之感。 依戀非生命物品只是寶貝依賴媽咪的一種替代物, 一樣不會對寶貝的心理發展產生嚴重的不良影響, 他只是寶貝減輕對媽咪的過度依戀, 逐步走向獨立的一個過渡物。

一般到4歲左右時, 寶貝對安慰物的依賴就會減輕, 開始嘗試以別的方式, 比如偶爾把自己的安慰物落在某個地方來試探在沒有安慰物的情況學習控制自己, 或者通過別的遊戲活動等來緩解自己的恐懼,

Advertisiment
幫助自己重新建立安全感等等。

心理疏導策略

1.淡看寶貝對安慰物的依賴行為

“戀物”本身不會對寶貝的成長產生消極的影響, 而“戀物”的源頭——安全感的缺失才是我們必須時刻關注, 並且真正有可能給寶貝帶來消極影響的因素。 當寶貝突然對一件他熟悉的物品產生了特別的興趣, 甚至達到須臾不可分離的地步, 父母最明智的做法是不要刻意限制寶貝, 因為這種限制會更多地強化寶貝的這種行為, 不僅於事無補, 還會產生一些負面的影響。 如果強行剝奪他的這種需求, 甚至會帶給他更多的不安全感。

只要情緒、行為等方面發育正常, 寶貝對物品的依戀就不會是異常的。 一般來說, 多數寶貝只是在特定的時候才需要安慰物,

Advertisiment
如必須抱著枕頭或玩偶、手撚被面才可入睡等等。 對於這種情形, 媽咪一般無需干涉, 更不應生硬地制止甚至強行奪走寶貝的安慰物, 只要保證寶貝安慰物的衛生, 其他順其自然就可以了。

2.用充滿樂趣的活動轉移寶貝的注意力

如果寶貝過分依戀他的小毛毯之類的物品, 父母首先要審視自己的行為, 尋找寶貝是否因為安全感缺失而導致這種行為。 如果是因為安全感缺失, 父母要多和寶貝開展一些有趣的活動, 轉移寶貝的注意力, 同時更多地親近寶貝, 讓寶貝和家庭成員之間建立更加牢固穩定而正常的依戀關係, 逐漸削弱他對安慰物的依賴程度。 當寶貝從別的活動中獲得控制周圍環境的能力時, 他的自信心就會得到增強,安全感也隨之建立起來。

他的自信心就會得到增強,安全感也隨之建立起來。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