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完美主義會使孩子的身心受到損害!

完美主義——挑剔、苛刻使身心受損

盡善盡美才肯甘休的孩子

申幼蓉(8歲/女)

“幼蓉經常熬夜寫作業, 花費了很多時間把完成的作業改了又改, 還是抱怨作業寫得不盡如人意。 其實在我看來, 作業已經完成得非常棒了。 幼蓉做事認真仔細是好事, 但令我擔心的是, 她過分追求完美了。 ”

父母過高的期待, 誘發強迫症

父母都希望子女認真學習, 獨立完成作業, 取得好成績。 但是這種“追求完美的努力”一旦變為“強迫症”, 以後就得受苦了。 因為, 孩子過分追求完美不僅給身邊人帶來困擾, 自己也容易產生挫敗感。

Advertisiment

首先, 如果瞭解完美主義的成因及表現, 就可以知道孩子的努力是否屬於正常水準。 所謂完美主義, 就是凡事過於病態地追求盡善盡美的傾向, 神經性地認為事事都不滿意, 不完美, 同時害怕發現不完美。 有這種傾向的人, 他們往往對自己的行為與事情的結果感到失望、自卑和沮喪, 有時還表現出強迫的徵兆。

完美主義者通常脫離客觀實際, 為自己設置可望而不可即的目標。 同時, 他們嚴格苛刻地要求自己, 持有“若不完美就與失敗沒兩樣”的極端態度。

完美主義者有三種類型, 分別是要求自我型、要求他人型和被人要求型。 要求自我型完美主義者, 他們強烈要求自己變完美, 自己設定不切實際的高標準, 並為達到這種標準而竭盡全力;要求他人型完美主義者,

Advertisiment
他們與要求自我型完美主義者相似, 但他們總希望別人把事情做得盡善盡美;被人要求型完美主義者, 他們深信其他人對自己寄予厚望, 所以不顧一切只求完美。

害怕失誤的恐懼心理, 為自己設定高標準, 父母的期待和嘮叨, 講究整潔和秩序等, 這些都是隱含于完美主義之後的因素。 在這些因素之中, 害怕失誤的恐懼心理以及父母的態度影響最為重大。

很多能力出眾的孩子都有完美主義傾向, 約有15%~20%的孩子在某些問題上有著嚴重的完美主義強迫症狀。

神經性食欲不振、強迫性性格障礙、偏執症、不安神經症等與完美主義息息相關, 過分完美主義往往會產生以上精神疾病。

Advertisiment
完美主義者要求自己優秀且不容許失誤和紕漏, 很多時候, 他們這種性格是由於身邊人過高的期望和贊許以及諸多社會因素引起的。 這些孩子小的時候, 父母往往要求他們出類拔萃、與眾不同, 因此他們為了達到父母的要求, 經常挑剔、苛刻地要求自己。 除此之外, 也有社會因素, 電視、雜誌等大眾媒體也給孩子傳播追求完美的資訊。

完美主義孩子的共同點

完美主義並不都是不好的。 竭盡全力把事情做得完美無瑕而倍感愉悅是完美主義好的一面。 有些完美主義者堅持適度原則, 遇到不可能的情況, 他們懂得滿足也知道放棄。 但是, 無法控制自己的完美主義者追求極端的卓越, 他們為實現不切實際的高目標而竭盡全力,

Advertisiment
以致於給自己的身心健康帶來危害。 他們嚴格判斷自己是否達到設定的標準並評價自己的總體價值, 這樣的孩子若是達不到設定的標準, 則會陷入深深的痛苦之中。 因此, 他們像是背負著沉重的“包袱”, 時常表現出沮喪困惑。

那麼, 完美主義孩子的表現怎樣才算是合理正常的呢?讓我們先來看一下有嚴重完美主義傾向的孩子的幾個共同特徵, 參考以下內容判斷孩子完美主義傾向的程度。

*非常嚴格, 以“非此即彼”的思維考慮問題。 例如成績表上, 成績為良, 孩子就認為一定要取得優才算是成功, 良即意味著失敗。

*非常聰明, 給自己設定不切實際的高標準, 並不滿於結果, 嚴厲苛刻要求自己, 導致深陷痛苦而不能自拔。

Advertisiment

*總是對自己不滿並深感內疚難過。 一部分孩子有攝食障礙、神經性食欲不振或腹痛的症狀, 也有孩子患上酗酒、藥物依賴, 更有甚者, 患上憂鬱症。

*制訂過高目標, 過度追求完美, 往往無法實現而倍感挫敗。

*即使有些事情成功, 也不完全滿足於此。

*由於害怕不完美, 做事時, 過分糾纏在一件事上, 不然就表現出完全放棄的極端態度。

*為達成自己所願而創造屬於自己的世界, 為此他們花費了很多時間, 並且十分討厭他的世界中的秩序被破壞。

肯定孩子的行為並保持一貫性

判斷孩子的完美主義傾向是否在可擔憂範圍內有兩個標準:一是“是否因為這樣的傾向, 無法完成該做的事情”, 另一個是“完美主義是否危害到孩子的性格”。 雖然這些並非絕對的判斷標準,但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很重要的。

看看以下例子,想想孩子是否做過與之類似的舉動。若有類似行為,可懷疑有嚴重完美主義傾向。

*拒絕加入某一小組,理由是“無法成為該小組的第一”。

*就算完成了學校以比賽為目標而佈置的作品,並且大家都稱讚其作品很優秀並推薦其參加比賽,孩子也會由於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達不到參賽的水準而拒絕參加比賽。

*考試成績98,但因沒有考得100而自責。

*拒絕和與自己水準不相當的孩子共同完成小組任務。

*害怕某件事不完美,把該做的事一再推遲。

*因在學校裡老師對自己的表現評價為良好而焦急憂鬱。

孩子們並不是突然變為完美主義者的,父母經常關注孩子的言行,就會發現孩子在某些事情上逐漸表現出來的完美主義傾向。也許這是由於社會過度提倡向非現實榜樣學習,或是因為孩子受身邊親近的人影響。因此,父母進行自我檢討是很重要的。請認真想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有多高,如何養育孩子,自己的人生有何成就。若父母有完美主義傾向抑或過分要求孩子,那麼在糾正孩子問題之前,父母應先正己身。

研究表明,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孩子,其父母的養育方式大體上相差無幾。他們無法忍受孩子“不完美”的行為舉動,好不容易肯定了孩子的行為,又無法保持一貫性。因此只在孩子取得很高成就時,才愛孩子,認可孩子。

作為父母,要承認自己不好的一面,確實是不易之事。但是請記住,父母做這樣的努力可以影響孩子,使孩子的一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家長做如下努力的同時,慢慢改善孩子的狀態。

*降低對孩子學業成就的期待值,或者至少明確合理地要求孩子。

*防止孩子為完成作業投入無限時間,可與老師交流,限制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

*讓孩子學會自己調整速度的方法,把鐘錶擺放在顯眼之處。

*與孩子一起參加“毫無競爭性質的活動”。與孩子一起散步、郊遊、畫畫、寫故事等,遠離分勝負的棋牌遊戲。

*多留時間與孩子相處,要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多說能改變孩子內在認識的話語。“如果你所有的科目成績都是‘優’,我可能會更開心,但這並不是成為優秀人才所必需的。”或者說“能拿‘優’更好,但其實你拿‘良’我也同樣開心。”諸如此類,指導孩子與自己進行肯定的對話。把“一定”、“不可以這樣做”這樣的話語,變成類似於“你很努力,這就夠了”、“我永遠為你驕傲”這樣的話語。

雖然這些並非絕對的判斷標準,但是父母無微不至的關懷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很重要的。

看看以下例子,想想孩子是否做過與之類似的舉動。若有類似行為,可懷疑有嚴重完美主義傾向。

*拒絕加入某一小組,理由是“無法成為該小組的第一”。

*就算完成了學校以比賽為目標而佈置的作品,並且大家都稱讚其作品很優秀並推薦其參加比賽,孩子也會由於覺得自己做得不夠好,達不到參賽的水準而拒絕參加比賽。

*考試成績98,但因沒有考得100而自責。

*拒絕和與自己水準不相當的孩子共同完成小組任務。

*害怕某件事不完美,把該做的事一再推遲。

*因在學校裡老師對自己的表現評價為良好而焦急憂鬱。

孩子們並不是突然變為完美主義者的,父母經常關注孩子的言行,就會發現孩子在某些事情上逐漸表現出來的完美主義傾向。也許這是由於社會過度提倡向非現實榜樣學習,或是因為孩子受身邊親近的人影響。因此,父母進行自我檢討是很重要的。請認真想一下:自己對孩子的期待有多高,如何養育孩子,自己的人生有何成就。若父母有完美主義傾向抑或過分要求孩子,那麼在糾正孩子問題之前,父母應先正己身。

研究表明,有完美主義傾向的孩子,其父母的養育方式大體上相差無幾。他們無法忍受孩子“不完美”的行為舉動,好不容易肯定了孩子的行為,又無法保持一貫性。因此只在孩子取得很高成就時,才愛孩子,認可孩子。

作為父母,要承認自己不好的一面,確實是不易之事。但是請記住,父母做這樣的努力可以影響孩子,使孩子的一生變得更加豐富多彩。家長做如下努力的同時,慢慢改善孩子的狀態。

*降低對孩子學業成就的期待值,或者至少明確合理地要求孩子。

*防止孩子為完成作業投入無限時間,可與老師交流,限制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

*讓孩子學會自己調整速度的方法,把鐘錶擺放在顯眼之處。

*與孩子一起參加“毫無競爭性質的活動”。與孩子一起散步、郊遊、畫畫、寫故事等,遠離分勝負的棋牌遊戲。

*多留時間與孩子相處,要有充分的休息時間。

*多說能改變孩子內在認識的話語。“如果你所有的科目成績都是‘優’,我可能會更開心,但這並不是成為優秀人才所必需的。”或者說“能拿‘優’更好,但其實你拿‘良’我也同樣開心。”諸如此類,指導孩子與自己進行肯定的對話。把“一定”、“不可以這樣做”這樣的話語,變成類似於“你很努力,這就夠了”、“我永遠為你驕傲”這樣的話語。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