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寫作業, 發現小兒子抓耳撓腮, 我問他怎麼了, 他也不說話。 被逼急了才小聲說塗改帶被弄壞了。 一想到在學校他也可能因為這個原因完不成作業, 我就氣不打一處來。
問:“爸爸昨天不是剛剛給你修好嗎?”
兒子低聲說:“今天又被同學摔壞了!”
“還是上次那個同學嗎?”
“不是”兒子聲音低到幾乎聽不見。
“他是故意的嗎?”我厲聲問。
兒子先搖搖頭, 又點點頭, 然後就一聲不吭。
“就是因為你遇見任何事情都不表態沒有立場, 所以別人認為你好欺負, 才總是損壞你的東西。 你自己都無所謂, 別人當然更不在乎你了!” 我控制不住自己開始說教。
Advertisiment
聯想到他平時的表現, 我就更加窩火。 每次他和同學一起玩, 遇到挑釁, 他從不願和人發生正面衝突, 總是能躲就躲, 能讓就讓。 好多次看到他被人追逐和推搡, 他要麼跑開, 要麼退讓, 我特別生氣。 一是看到他被人欺負有些心疼, 二是擔心他長大以後不敢直面衝突, 繞著困難走, 變得懦弱、逃避問題、甚至不敢承擔責任……我越想越怕, 越想越氣。
害怕衝突的孩子會不會沒出息?我並非主張孩子橫行霸道爭強好勝,
Advertisiment
有次和朋友聊起我的擔憂, 朋友不以為然地說:“我覺得你兒子沒毛病, 倒是你的想法有問題。 ”
我說:“你是站著說話不腰疼!未來男孩子需要承擔更多的責任, 面臨更大挑戰。 如果現在遇到問題都躲躲閃閃, 長大以後也難免逃避和不敢承擔。 懦弱對於男人是致命地弱點。 ”
朋友反問我:“遇到矛盾一定要正面衝突才算勇敢嗎?如果你孩子一天到晚惹事生非, 你是不是也很煩。 而且, 我看你兒子性格溫和善良,
Advertisiment
和朋友聊完, 我自己也在思考, 不願與人發生衝突到底是懦弱還是寬容, 到底需不需要改變?
懦弱和寬容的區別是什麼呢?
懦弱是沒有原則和底線的退讓, 而寬容是善意的理解與包容。 區別是懦弱在情緒上表現為不甘與無力, 而寬容表現出的是一種淡然和放鬆。
12
害怕衝突的孩子會不會沒出息?於是, 我認真觀察兒子在處理衝突時的表現, 大部分時候都不太計較。 即使看似吃點小虧, 情緒上也沒有大的波動, 該玩還玩, 該鬧還鬧, 可見在他心中並沒有被欺負和受委屈的感受。 難道是我想多了, 或者是我帶有太多主觀判斷和干預在裡面?
Advertisiment
靜下來想想, 也確實常常聽到周圍人誇他:說他與人為善、心地寬厚;他的人緣還不錯, 走到哪裡都能跟人友好相處。 特別是外出聚會, 我經常讓他照顧一下弟弟妹妹, 他也很耐心。 可這些是我常常忽略和覺得理所當然的部分, 一心關注那些沒有達到我要求和沒做到的部分。
我得出一個經驗, 到底孩子是不是懦弱, 可以做一個簡單的判斷:
一、是否有負面情緒, 比如恐懼無助感。
二、是否有消極行為, 例如悲觀、抱怨、遷怒他人。
如果沒有上述情況, 意味著孩子是在自己可接受、可控的範圍進行社交活動, 家長大可不必過度擔心和干預。 成長本身是一個需要獨自經歷和體驗的過程, 我們無法代替他完成。
而如果你判斷孩子出現的是膽小怯懦的行為,
Advertisiment
一、過度保護:
家長大包大攬、過度溺愛、越庖代廚。 父母因疼愛孩子, 代替孩子做選擇、做決定、甚至代替完成, 導致孩子成了生活中的低能兒, 什麼都不用做、也不敢做、反正可以依靠他人解決, 久而久之讓孩子產生嚴重依賴心理。 最終孩子變得畏畏縮縮, 不敢面對問題。
二、過度管教:
家長太強勢, 對孩子各方面要求都很嚴格。 凡事指指點點, 這也不行那也不讓。 經常訓斥, 責駡甚至體罰孩子。 太多束縛讓孩子沒有主見, 缺乏自信。 因而自我信念越來越弱, 最終形成懦弱性格。
三、過度期待:
有著完美型人格的家長, 望子成龍對孩子期望過高, 孩子無論怎麼做都無法達到預期, 長時間的挫折感導致孩子不願嘗試,自我放棄。
找到孩子問題的成因,家長可以對症下藥:
過度保護型家長要捨得放手。該讓孩子做的事情絕不代勞,該讓孩子解決的問題不要出手,耐心引導,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
過度管教型家長要尊重孩子,允許孩子犯錯。多肯定少否定,多引導少約束。讓孩子在體驗的過程中積累經驗,調整行為。
過度期待型家長要根據孩子實際情況多鼓勵少苛責。不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不制定不符合孩子實際情況的計畫,讓孩子從小事上點滴積累自信。
近期,Facebook上一則漫畫,其中有一句話是:不要幫你的孩子清掃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障礙。”這裡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是,尊重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體驗,尊重孩子的選擇。讓我們耐心陪伴,靜待花開!
12 長時間的挫折感導致孩子不願嘗試,自我放棄。
找到孩子問題的成因,家長可以對症下藥:
過度保護型家長要捨得放手。該讓孩子做的事情絕不代勞,該讓孩子解決的問題不要出手,耐心引導,讓孩子學會自己處理問題。
過度管教型家長要尊重孩子,允許孩子犯錯。多肯定少否定,多引導少約束。讓孩子在體驗的過程中積累經驗,調整行為。
過度期待型家長要根據孩子實際情況多鼓勵少苛責。不拿自己的孩子與別人比較,不制定不符合孩子實際情況的計畫,讓孩子從小事上點滴積累自信。
近期,Facebook上一則漫畫,其中有一句話是:不要幫你的孩子清掃他們成長道路上的每一個障礙。”這裡有一個重要的觀點是,尊重孩子的成長,尊重孩子的體驗,尊重孩子的選擇。讓我們耐心陪伴,靜待花開!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