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準備懷孕>遺傳優生>正文

害羞也會遺傳?你信嗎?

相關標簽:遺傳

有些孩子害羞怕見生人, 在陌生的地方容易怯場。 他們中有的成年后會變得外向, 但美國的科學家在研究中發現, 即使是這些克服了害羞的人, 其大腦特定區域在功能上仍然與從小性格就外向的人有明顯不同。

據最新一期美國《科學》周刊報道, 哈佛大學研究人員得出的上述結果表明, 害羞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一種遺傳的性格傾向, 也為治療與極度害羞有關的社交恐懼癥和抑郁癥提供了新線索。

研究人員們對22名20歲出頭的年輕人進行了試驗。 這些試驗對象兩歲左右時就參加過性格比較研究,

Advertisiment
13人被認定為性格拘謹或者說怕羞, 另外9人從小無拘無束,性格外向。 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結果顯示, 當給試驗對象看一些沒有什么表情的陌生人照片時, 那些小時候就比較害羞的人, 腦扁桃體的活動比從小就性格外向者明顯活躍。 腦扁桃體被稱為人腦的情緒“發動機”, 在人對那些需要特別警覺的事件做出反應時發揮著重要作用。

負責這項研究的卡爾·施瓦茨指出, 新的研究結果表明人的害羞性格與外向性格, 與腦扁桃體功能有關。 而且腦扁桃體功能的這種差別在人成長過程中一直存在, 并且能夠被檢測到。 施瓦茨說, 一些早先的研究曾認為, 從小極其害羞的人長大后可能更容易患上社交恐懼癥或抑郁癥。

Advertisiment
因此可以說, 了解害羞等性格的生物學基礎, 將有助于及早對一些有患病傾向的孩子進行診斷或者針對性的預防。

不過, 施瓦茨也強調說, 雖然害羞等性格也許具有一定遺傳性, 但后天環境因素和個人成長經歷對性格的塑造會產生重要影響。 性格與某些精神疾病發病之間的關系并不是決定性的。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