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害羞寶寶的正確引導方式

寶寶在家愛說愛笑, 可是出了門卻變成了“小啞巴”, 碰到熟人只會往媽媽身後躲。 這個害羞的寶寶讓媽媽著急, 寶寶為什麼不愛說話, 該怎麼引導害羞的寶寶呢?

故事:害羞的佳佳

佳佳4歲了, 平時和家人在一起的時候活潑可愛, 愛說愛笑, 可是在外人面前, 就完全變了一個樣子, 她或是低頭不語, 或是滿臉通紅, 或是聲音很低, 或是乾脆躲到媽媽的身後, 媽媽感覺很無奈, 可是怎麼說都不管用。

專家分析

害羞的佳佳心裡在想什麼, 如果你是佳佳的父母, 肯定會為寶寶的表現所困擾。 其實, 內向與外向, 害羞或張揚本是個性問題,

Advertisiment
沒有優劣之分。 害羞是人內心產生的一種不安的情緒, 從積極的方面考慮, 它是性格內向的人應對失敗而形成的一種自我保護措施。

媽媽是孩子的保護傘, 一定要堅定地站在孩子一邊, 而不是站在孩子的對面挑剔他的毛病。

害羞影響寶寶的發展

雖然, 害羞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 但是在這個越來越開放, 越來越需要交流和表達的世界裡, 如果孩子過分害羞, 就可能影響他正常的學習、生活和交往, 甚至影響到他將來的人生發展。

害羞容易使寶寶自卑

害羞的孩子普遍對自我形象持否定態度, 他們對自己的評價往往較低, 他們認為自己相貌平平、能力一般、不招人喜歡, 缺乏魅力、不善表達等等,

Advertisiment
而這些想法會使孩子經常被一些負面的情緒所困擾, 他們在生活中會感到焦慮和沮喪, 如果再遭受一些挫折, 受到別人的嘲弄, 其自卑感就會更加強烈。

害羞影響寶寶與人交往

害羞會直接影響寶寶與他人的交往, 害羞的寶寶在別人眼裡是沉悶而乏味, 因此大家都不太願意與其相處, 儘量採取回避的方式來對待他們, 無形中與他們保持相當的距離。 害羞的孩子一般都有很強的孤獨感, 常感到自己形單影隻, 他們好被同學和夥伴們排斥在各種活動之外, 無法很好地使自己融入同齡人的圈子。

害羞影響寶寶語言、情緒等認知能力的發展

害羞寶寶往往不願意與人交往, 說話的機會和時間自然比別的孩子少很多,

Advertisiment
而0~3歲是寶寶語言和情緒等認知能力發展的關鍵期, 如果寶寶在這個時期過分害羞, 往往影響寶寶語言能力、情緒的發展。

讓寶寶告別羞澀

害羞可能是寶寶性格的原因, 也可能是寶寶遭遇尷尬、失敗挫折的事情使然。 面對寶寶的害羞, 父母要反思自己的言行。

推薦閱讀:

小兒害羞行為的特徵和原因

如何讓孩子在人前不害羞

改變三類害羞寶寶的良策

不要給孩子貼上害羞的標籤

情景重播:丁丁媽媽每週都要和朋友聚一次, 每次都會帶上4歲的丁丁。 每當朋友和丁丁打招呼時, 丁丁都會躲到媽媽的身後, 這時, 丁丁媽媽會向朋友解釋說:“她很害羞。 ”

朋友又問丁丁:“要不要喝果汁, 吃餅乾嗎?”媽媽替丁丁回答:“她太害羞了,

Advertisiment
別管她, 她想喝會自己喝的。 ”

分析

當著寶寶的面說寶寶害羞是不妥的, 這會給寶寶貼上標籤, 並深深植入她的內心, 認為自己就是這樣的, 可能以後她還會利用這個標籤來逃避不喜歡的人——這是有意識。

建議

◆向別人介紹自己的孩子時, 不要說他很害羞, 即使孩子不說話, 也不要跟別人說他是因為害羞。

◆如果孩子不理別人, 媽媽不要替他說話, 也不要哄他們開口, 只需繼續談話並相信孩子在他們準備好後會主動加入。

如果父母對孩子的某種行為很反感, 表明孩子覺得只有在你注意到他時, 才獲得歸屬感。 丁丁媽媽這才意識到, 自己的確對孩子的害羞很反感, 但一直以來都縱容著她, 並給予了她過度的關注。

正確做法:之後,

Advertisiment
丁丁媽媽不再告訴別人女兒很害羞, 也不再替她回答別人的問題。 她告訴女兒:“我發現有時候別人問你問題時, 你不搭理別人, 雖然這對我沒有什麼, 但如果你能告訴別人不想說話, 也許會更好。 無論你什麼樣子, 我都會愛你, 如果你想要什麼, 就讓我知道。 ”

沒過多久, 丁丁不害羞了。 媽媽甚至不知道丁丁從什麼時候改變的。

給孩子適應新環境的時間

情景重播:每次出門前, 媽媽都要囑咐銘銘, 見到認識的人, 一定要主動問好, 可是每次銘銘都躲在媽媽身後, 任憑媽媽怎麼說, 都不說話。 一次, 媽媽帶銘銘去單位玩, 媽媽讓銘銘給叔叔阿姨唱支歌, 銘銘不點頭也不搖頭, 站在大家面前只是不說話, 媽媽催急了, 銘銘眼淚都流下來了, 讓媽媽很是尷尬。

分析

性格內向的孩子進入一個新環境,往往適應的比較慢。如果媽媽勉強孩子在外人面前做他不願意或不會做的事時,孩子會覺得緊張,甚至產生逆反的心理。

建議

◆有時候孩子退縮是完全有道理的,尤其是在他們面對新情況,或者不想參與其中又不得不依照別人的標準行事的時候,應該允許他們小心翼翼的處理新情況。

◆審視一下你有沒有想方設法讓孩子按照你認可的某種方式做事,孩子可能正在運用這種保持沉默的被動方式來向你表明你無法讓他按照你的意願來做事。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的與他人建立關係。

正確做法:如果媽媽不勉強銘銘給叔叔阿姨唱歌,銘銘還是很願意來媽媽單位玩的。那個戴眼鏡的叔叔可喜歡把銘銘扛在肩膀上了,那個文文靜靜的阿姨會給銘銘好多好吃的。和叔叔阿姨熟悉了以後,銘銘的嘴可甜了,叔叔阿姨叫個不停,有一次,竟然繪聲繪色地給大家講起了故事。媽媽吃驚地發現銘銘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鼓勵孩子的勇敢表現

情景重播:“下雨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媽媽偶爾會問莎莎和小夥伴類似的問題。“這太簡單了。”莎莎搶著說。“那你說說看。”“這是因為——,我不告訴你了,反正我知道。”說著又自己玩玩具去了。她常常是事先鼓起了勇氣,卻在臨到子彈出膛的那一刻敗下陣來,將剛才已經邁出的“腳”又縮回來了。

分析

孩子欲言又止,可能是擔心說錯會受到小夥伴的嘲笑,或者有過因為做錯事受過指責的經歷,所以才會關起勇氣又洩氣。

建議

◆照顧寶寶的自尊心,避免在寶寶面前表揚其它性格開朗愛交際的孩子,這會加重寶寶害羞的程度。

◆孩子在試圖突破時,會有些許的尷尬,此時需要你更多的鼓勵才會再向前走出最艱難的一步。所以,你要將鼓勵進行到底,即便是孩子有一點點的進步,也要給予表揚。

◆創造環境讓孩子在家裡無憂無慮地學會大膽說話,讓他們自己決定在外面該不該也大膽說話。

正確做法:“莎莎知道答案,快告訴我們吧,我們都等著聽呢。”媽媽用鼓勵的眼神望著莎莎,溫和地說。莎莎還是欲言又止,“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為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呀?”“想!”小朋友異口同聲。媽媽不再催莎莎,自言自語:“為什麼呢?”這時,莎莎終於開口了。雖然不是那麼清楚,但是媽媽還是很高興,悄悄地沖莎莎豎起大拇指。

tips:給媽媽的知心小貼士

1.讓孩子知道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都有很多優點,只是優點表現不同。

2.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學會面對失望和痛苦,如果他們不喜歡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他們自然會有所改變。

3.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所想,問問孩子為了讓他在別人面前覺得更自在,你可以做些什麼。

4.不要強迫孩子面對他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新情況。

5.跟孩子談談他的行為,但不要貼標籤。比如,你可以對孩子說:“我發現別人跟你說話時,你會低著頭不說話,你如果不想別人打擾你,你可以告訴他們‘我現在不想說話。’”

讓媽媽很是尷尬。

分析

性格內向的孩子進入一個新環境,往往適應的比較慢。如果媽媽勉強孩子在外人面前做他不願意或不會做的事時,孩子會覺得緊張,甚至產生逆反的心理。

建議

◆有時候孩子退縮是完全有道理的,尤其是在他們面對新情況,或者不想參與其中又不得不依照別人的標準行事的時候,應該允許他們小心翼翼的處理新情況。

◆審視一下你有沒有想方設法讓孩子按照你認可的某種方式做事,孩子可能正在運用這種保持沉默的被動方式來向你表明你無法讓他按照你的意願來做事。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的與他人建立關係。

正確做法:如果媽媽不勉強銘銘給叔叔阿姨唱歌,銘銘還是很願意來媽媽單位玩的。那個戴眼鏡的叔叔可喜歡把銘銘扛在肩膀上了,那個文文靜靜的阿姨會給銘銘好多好吃的。和叔叔阿姨熟悉了以後,銘銘的嘴可甜了,叔叔阿姨叫個不停,有一次,竟然繪聲繪色地給大家講起了故事。媽媽吃驚地發現銘銘像換了一個人一樣。

鼓勵孩子的勇敢表現

情景重播:“下雨的時候,我們為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見雷聲?”媽媽偶爾會問莎莎和小夥伴類似的問題。“這太簡單了。”莎莎搶著說。“那你說說看。”“這是因為——,我不告訴你了,反正我知道。”說著又自己玩玩具去了。她常常是事先鼓起了勇氣,卻在臨到子彈出膛的那一刻敗下陣來,將剛才已經邁出的“腳”又縮回來了。

分析

孩子欲言又止,可能是擔心說錯會受到小夥伴的嘲笑,或者有過因為做錯事受過指責的經歷,所以才會關起勇氣又洩氣。

建議

◆照顧寶寶的自尊心,避免在寶寶面前表揚其它性格開朗愛交際的孩子,這會加重寶寶害羞的程度。

◆孩子在試圖突破時,會有些許的尷尬,此時需要你更多的鼓勵才會再向前走出最艱難的一步。所以,你要將鼓勵進行到底,即便是孩子有一點點的進步,也要給予表揚。

◆創造環境讓孩子在家裡無憂無慮地學會大膽說話,讓他們自己決定在外面該不該也大膽說話。

正確做法:“莎莎知道答案,快告訴我們吧,我們都等著聽呢。”媽媽用鼓勵的眼神望著莎莎,溫和地說。莎莎還是欲言又止,“小朋友,你們想不想知道為什麼先看見閃電後聽到雷聲呀?”“想!”小朋友異口同聲。媽媽不再催莎莎,自言自語:“為什麼呢?”這時,莎莎終於開口了。雖然不是那麼清楚,但是媽媽還是很高興,悄悄地沖莎莎豎起大拇指。

tips:給媽媽的知心小貼士

1.讓孩子知道內向的人和外向的人都有很多優點,只是優點表現不同。

2.不要過度保護孩子,讓孩子學會面對失望和痛苦,如果他們不喜歡自己選擇的生活方式他們自然會有所改變。

3.跟孩子溝通,瞭解孩子所想,問問孩子為了讓他在別人面前覺得更自在,你可以做些什麼。

4.不要強迫孩子面對他們還沒有準備好的新情況。

5.跟孩子談談他的行為,但不要貼標籤。比如,你可以對孩子說:“我發現別人跟你說話時,你會低著頭不說話,你如果不想別人打擾你,你可以告訴他們‘我現在不想說話。’”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