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校互動,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線上

學生的“常見病”

編輯:老師, 您好!作為一名從事小學語文教學三十年的“老”教師, 您認為在小學階段, 孩子學習語文會犯哪些“常見病”。 而孩子又以犯哪種“毛病”最厲害?

老師:對於語文知識學習中的“常見病”莫過於這三項:

一、錯別字多;

二、怕寫作文;

三、考試時“閱讀練習”這一項失分最多。

而就孩子來說, 主要問題是——錯別字。

減少錯別字需要家長來幫忙, 從入學的第一天起, “報聽寫”應該是家長們“陪讀”的必做功課;有些家長“偷懶”, 讓孩子背熟字後自己默, 表面上看是鍛煉孩子自主能力, 其實不然。 低年級的孩子,

Advertisiment
瞬間記憶力很強, 臨時記熟的字能很快就能默出來, 但忘起來也很快。

家長報聽寫的過程, 也是在幫助孩子回憶的過程, 是一種思維能力訓練, 通過反復記憶的東西, 才能記得準確、記得長久。 一旦默寫錯了, 經過, 認真加以改正, 記住了就很難忘記了。

其實, 識字的方法有很多, 我認為先得讓孩子“讀”好書。 低年級的課文比較短, 孩子們往往讀得很熟。 這樣, 讀書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順口溜”, 而不注意看課文中的文字。 所以, 在指導時, 要讓孩子在讀書的時候眼、腦、口學會相互配合, 要注意用眼睛去注視文字, 再讀出來。

對孩子的識字不要急於求成, 學過的字非要一下子記住, 要想法讓孩子和生字多見面, 在應用中加強記憶。 還可以做一些識字、記字的遊戲。

Advertisiment
家長留心一下, 就會發現生活中處處都有認字的地方, 比如小的袋子、路邊的看板等等, 好好的把握合理利用, 這樣會更好的提高識字量和學字效果。

編輯:有的家長反映孩子作業寫得很慢, 看著著急不說, 還總是被老師留校——罰抄。 對此, 您有什麼好的方法嗎?

老師:對, 這也是一種“常見病”, 是學習能力上的。

小朋友注意力很容易分散, 有時只是抄寫幾個簡單的拼音字母, 也要花好長時間。 最近我想了一個辦法:在他們寫作業的時候, 我首先表揚那些專心致志, 作業速度快的同學, 口頭評選他們為“小白兔”;然後告訴大家, 作業速度最慢的三個同學將會評為“小烏龜”。 我發現寫完作業的“小白兔們”都顯得十分高興,

Advertisiment
而那三隻“小烏龜”則有些不服氣。 這時我再提醒這些同學以後再不要邊寫邊玩了, 爭取也成為“小白兔”。 漸漸地, 學生們的作業速度真的快了許多。

我建議家長們也可以採取這種鼓勵的辦法, 和孩子比賽寫作業, 會有利於提高孩子寫字的積極性。

編輯:有的孩子挺聰明的, 可就是考不了滿分, 寫字不是多一筆就是少一劃, 這馬虎的毛病可怎麼治啊?

老師:犯這種“常見病”是因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馬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的是性格問題, 急性子愛馬虎;有時是態度問題, 對學習不認真就是馬虎;有的是熟練問題, 對知識半生不熟最容易馬虎;有的是認識問題, 沒認識到馬虎的害處。

針對這些, 可以採取不同的辦法,

Advertisiment
比如給孩子準備一本“錯字集”, 或者限制孩子使用橡皮, 錯了不許擦, 都很有效。 孩子的作業, 儘量讓他自己去檢查, 免得養成他的依賴心理。 還可以和孩子換換角色, 讓孩子考家長。 孩子都喜歡“為難”家長, 他們會成心出些容易錯的字, 把家長考住。 這對孩子也是一種教育, 將來他們做題時就會很自然地認真起來。

總之, 有了好習慣, 才能有好成績, 才能有好的未來。 家長朋友們, 如果您的孩子才讀一年級, 您千萬不要把分數放在第一位, 説明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是最重要的。

孩子的家長該怎麼辦?

編輯:孩子進小學前, 該不該突擊學點漢字, 免得將來跟不上?

老師:這要視具體情況而定, 有的孩子入學前就認了好幾百甚至好幾千個字;而有的孩子提前半年入學,

Advertisiment
都跟不上。 如果一個孩子學前基礎很差的話, 我建議家長先從學拼音入手, 不一定硬逼孩子不寫, 讓他會讀、會拼就行了。 也可以適當寫一些簡單的字, 練一練手, 不然上學的時候開始會不適應, 至於其他的沒有必要特別去教, 入學後再學完全可以。

對入學前孩子的輔導, 一定要注意, 千萬別給孩子太多壓力, 免得他以後產生厭學情緒。 要根據年齡特點, 循序漸進, 最好將“學”融於遊戲之中。

編輯:一旦孩子入學, 家長又該做哪些輔導呢?

老師:一般可以採取下面幾種辦法。

一、 做生字卡片。 把孩子剛剛學過的生字, 做成小卡片, 每天晚上抽出5-10個生字卡讓他認讀, 並試著組詞。 還可以在組詞的基礎上說一句話或一段話, 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比如,當您抽出“魚”字時,他能組詞“小魚”,並能說出一句或一段話,如“小魚在水裡游來遊去。”

二、 孩子在家裡讀、背課文的時候,家長要耐心傾聽,並在書上簽字。這樣,一方面能督促和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三、 關於拼音學習。在平時認生字過程中讓孩子學著拼讀,或者讓孩子自己閱讀帶拼音的童話故事,可以幫助他們提高拼讀的能力。

四、 孩子給您講故事時,要傾心去聆聽,哪怕講得不夠通順,不夠吸引人,做家長的也要有一個全神貫注的表情,並且多鼓勵孩子:“真好聽,下次講得再好一點,好嗎?”“真不錯,我的孩子會講故事了。”給孩子一個敢說的環境,鍛煉他的口頭表達能力。畢竟在學校裡時間有限,每個學生講一遍故事,一堂課的時間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家長配合我們,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五、 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留心生活中新奇有趣的東西,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六、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從小就應當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這件事雖不能馬上顯現出效果,卻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做家長的要每天抽時間陪孩子讀書,並提供健康有趣的閱讀材料。如兒童讀物、訂兒童的報紙等。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發表看法。家庭的作用不是學校可以替代的。家庭閱讀的好處,也不僅僅是配合了學校的教育。孩子一旦喜歡上閱讀,所獲得的好處絕不僅僅在提高寫作水準這一方面,它會對孩子的終身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

編輯:您一直在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可孩子要是不喜歡讀書呢?

老師:關鍵不在於讀多少書,而在於閱讀興趣的培養。要引導、鼓勵孩子喜歡上閱讀。

家長千萬別天天拿讀書當作任務來壓孩子。可以在週末或者假期裡,挑一些能激發孩子好奇心的書,跟孩子一塊分享。家長可以用一篇孩子剛剛讀過的文章,告訴孩子:“這篇文章挺不錯的,只是你剛才讀時,媽媽沒聽清,請你再讀一遍好麼?”讓孩子再讀一遍,體會成功的快感!

孩子們都喜歡成功,一件事能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會爭著做;不斷的鼓勵,又會加強“成就感”,從而讓孩子愛上閱讀。

作文從寫話開始

編輯:作文要不要從一年級抓起?

老師:作文確實需要從一年級抓起,但不要把它當成作文來教,不能拿我們眼中的作文來要求孩子,教他們學會“寫話”就行了。

“寫話”的目的,在於激發寫的興趣,培養寫的習慣,學習基本的句式。因此,我們不能計較品質,只要孩子寫了,是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或是經歷的,不論對、錯,不論是否通順,都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在有了好的寫作習慣或是愛好之後,我們再給以適當的指導,給孩子提供一些範文。

同時,家長還可以做一些新的嘗試,如讓孩子寫“繪畫日記”,用繪畫表達他們心中所想,然後加以簡單文字敘述,這種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興趣,也達到了訓練“寫話”的能力。

編輯:我看過一些孩子寫的話,很亂,有時候意思都沒講明白。

老師:低年級的學生還處在作文的起步階段,老師和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孩子表達的興趣,不要過多的加以要求和限制,不要讓孩子們覺得寫作是一種負擔,要啟發孩子們通過手中的筆寫出自己想說的話,讓他們知道,這也是一種與人交流的方式。

家長和老師都要抱著欣賞的態度,並且做出真誠的回應。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願意與家長、老師交流,進而提高交際能力和“寫話”水準。

因此,我們在評價低年級學生“寫話”作品時,要求不宜太高,不要太注重章法。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努力發現孩子們筆下閃動著的靈光。

“家”、“校”互動,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線!

編輯:有許多家長在來電中,表達這樣的觀點——既然孩子上了學,由學校嚴格要求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要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

老師:語文回家作業主要分成口語和書面。在學校裡,老師每一天都會強調回家作業是什麼,並且細緻地指導學生如何去完成。可是,老師也會發現有些家庭對於孩子的回家作業不是很重視,認為孩子進了學校,教育就是老師的事情,與已無關了。

家長有這樣的想法也在常理之中,但是,正如家長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能夠嚴格要求一樣,老師也會需要家長從另一方面配合學校教育。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任何有成就的孩子,成長道路上,都離開不開親人的教誨!

編輯:每年開學的前幾天,我都會去學校門口觀察,常發現有的孩子哭著鬧著,不肯上學校,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老師: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種的,比如家長在學前過分強調學校的“管束性”;也有的家長提前給孩子施加了過多的學習壓力;或者校園的環境讓有的孩子不能適應等等。我認識一個小孩,他做過一個噩夢,夢見一頭怪獸在學校門口攔著他,醒來之後說什麼也不肯上學了。所以,家長一定要找出孩子不願意上學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編輯:岳老師,您在近30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您最深感受的是什麼?

老師:作為語文老師,我盡力使學生熱愛語文,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引導孩子們從閱讀、習字中,感受語言文字的。

作為班主任,我更看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我要引導孩子熱愛生活,勤奮學習,善待他人,明辨是非,不怕。我要讓孩子體會到,美好的生活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敢於和困難作鬥爭,即使暫時失敗也不灰心,就是——熱愛生活。

鍛煉孩子的口語表達能力。比如,當您抽出“魚”字時,他能組詞“小魚”,並能說出一句或一段話,如“小魚在水裡游來遊去。”

二、 孩子在家裡讀、背課文的時候,家長要耐心傾聽,並在書上簽字。這樣,一方面能督促和培養孩子自覺學習的習慣,另一方面也增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感情。

三、 關於拼音學習。在平時認生字過程中讓孩子學著拼讀,或者讓孩子自己閱讀帶拼音的童話故事,可以幫助他們提高拼讀的能力。

四、 孩子給您講故事時,要傾心去聆聽,哪怕講得不夠通順,不夠吸引人,做家長的也要有一個全神貫注的表情,並且多鼓勵孩子:“真好聽,下次講得再好一點,好嗎?”“真不錯,我的孩子會講故事了。”給孩子一個敢說的環境,鍛煉他的口頭表達能力。畢竟在學校裡時間有限,每個學生講一遍故事,一堂課的時間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家長配合我們,提高孩子的綜合能力。

五、 讓孩子多接觸社會,多留心生活中新奇有趣的東西,對學生以後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

六、 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孩子從小就應當養成每天閱讀的好習慣。這件事雖不能馬上顯現出效果,卻會使他們終身受益。做家長的要每天抽時間陪孩子讀書,並提供健康有趣的閱讀材料。如兒童讀物、訂兒童的報紙等。最好和孩子一起討論,發表看法。家庭的作用不是學校可以替代的。家庭閱讀的好處,也不僅僅是配合了學校的教育。孩子一旦喜歡上閱讀,所獲得的好處絕不僅僅在提高寫作水準這一方面,它會對孩子的終身學習都有很大的影響。

編輯:您一直在強調閱讀的重要性,可孩子要是不喜歡讀書呢?

老師:關鍵不在於讀多少書,而在於閱讀興趣的培養。要引導、鼓勵孩子喜歡上閱讀。

家長千萬別天天拿讀書當作任務來壓孩子。可以在週末或者假期裡,挑一些能激發孩子好奇心的書,跟孩子一塊分享。家長可以用一篇孩子剛剛讀過的文章,告訴孩子:“這篇文章挺不錯的,只是你剛才讀時,媽媽沒聽清,請你再讀一遍好麼?”讓孩子再讀一遍,體會成功的快感!

孩子們都喜歡成功,一件事能讓他們感到成功的喜悅,他們就會爭著做;不斷的鼓勵,又會加強“成就感”,從而讓孩子愛上閱讀。

作文從寫話開始

編輯:作文要不要從一年級抓起?

老師:作文確實需要從一年級抓起,但不要把它當成作文來教,不能拿我們眼中的作文來要求孩子,教他們學會“寫話”就行了。

“寫話”的目的,在於激發寫的興趣,培養寫的習慣,學習基本的句式。因此,我們不能計較品質,只要孩子寫了,是自己看到的、聽到的、感受到的或是經歷的,不論對、錯,不論是否通順,都要給予鼓勵和表揚。

在有了好的寫作習慣或是愛好之後,我們再給以適當的指導,給孩子提供一些範文。

同時,家長還可以做一些新的嘗試,如讓孩子寫“繪畫日記”,用繪畫表達他們心中所想,然後加以簡單文字敘述,這種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孩子們的興趣,也達到了訓練“寫話”的能力。

編輯:我看過一些孩子寫的話,很亂,有時候意思都沒講明白。

老師:低年級的學生還處在作文的起步階段,老師和家長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孩子表達的興趣,不要過多的加以要求和限制,不要讓孩子們覺得寫作是一種負擔,要啟發孩子們通過手中的筆寫出自己想說的話,讓他們知道,這也是一種與人交流的方式。

家長和老師都要抱著欣賞的態度,並且做出真誠的回應。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願意與家長、老師交流,進而提高交際能力和“寫話”水準。

因此,我們在評價低年級學生“寫話”作品時,要求不宜太高,不要太注重章法。應該用欣賞的眼光,努力發現孩子們筆下閃動著的靈光。

“家”、“校”互動,孩子不會輸在起跑線!

編輯:有許多家長在來電中,表達這樣的觀點——既然孩子上了學,由學校嚴格要求不就行了嗎?為什麼還要家長督促孩子完成作業?

老師:語文回家作業主要分成口語和書面。在學校裡,老師每一天都會強調回家作業是什麼,並且細緻地指導學生如何去完成。可是,老師也會發現有些家庭對於孩子的回家作業不是很重視,認為孩子進了學校,教育就是老師的事情,與已無關了。

家長有這樣的想法也在常理之中,但是,正如家長希望老師對自己的孩子能夠嚴格要求一樣,老師也會需要家長從另一方面配合學校教育。畢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任何有成就的孩子,成長道路上,都離開不開親人的教誨!

編輯:每年開學的前幾天,我都會去學校門口觀察,常發現有的孩子哭著鬧著,不肯上學校,碰到這種情況怎麼辦?

老師: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是多種的,比如家長在學前過分強調學校的“管束性”;也有的家長提前給孩子施加了過多的學習壓力;或者校園的環境讓有的孩子不能適應等等。我認識一個小孩,他做過一個噩夢,夢見一頭怪獸在學校門口攔著他,醒來之後說什麼也不肯上學了。所以,家長一定要找出孩子不願意上學的原因,然後對症下藥。

編輯:岳老師,您在近30年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您最深感受的是什麼?

老師:作為語文老師,我盡力使學生熱愛語文,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引導孩子們從閱讀、習字中,感受語言文字的。

作為班主任,我更看重學生的心理健康。我要引導孩子熱愛生活,勤奮學習,善待他人,明辨是非,不怕。我要讓孩子體會到,美好的生活中也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敢於和困難作鬥爭,即使暫時失敗也不灰心,就是——熱愛生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