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對外界事物充滿了好奇, 即使是在家中, 也非常容易出現碰傷、燙傷、誤食異物等各種意外傷害, 家長需要為孩子營造一個安全的家庭環境。 有哪些經驗和妙招可以幫助各位家長掃除家庭安全隱患?平時生活中應該注意怎麼做呢?一起來看看星寶寶媽媽家家長們是怎麼做的吧!
家長要做細心人, 給寶寶創造安全的環境
星媽—文文媽媽:
如何為寶寶掃除在家庭中的安全隱患?這個問題只能靠家長們平時在日常生活中, 從點點滴滴的各種方面來注意, 因為小孩才不會管那麼多, 他們都是莽撞莽沖的,
Advertisiment
星媽—欣蕊麻麻:
之前看到新聞說有小孩摔地上戳到剪刀、小孩從樓上跌落還有小孩家中玩火等等各種危險隱患事件, 我現在有了小孩也要特別注意這些事項, 孩子雖小在學爬行, 但是有時間我就得做好一切措施工作,
Advertisiment
會走路的小孩難免會磕磕碰碰, 也可以買好防護條把桌角、床角等尖尖的地方都用防護條和防護套弄好, 現在科技發達有人發明了這些安全措施對我們這些新媽媽真的很有幫助。
還有要注意的是, 小孩大了會手舞足蹈沒停過, 大人桌上放開水和菜的時候要考慮到小孩萬一碰到要燙傷可大可小,
Advertisiment
家裡一些小的紐扣小的玩意還有果凍什麼都要收拾乾淨, 以免小孩不懂塞進嘴巴誤食噎住, 也很危險。 作為母親家裡危險物品全部清理乾淨可以放在櫃子裡買個鎖鎖好這樣小孩也打不開, 平時多和小孩說說家裡外面不好碰到危險物品, 告訴她碰了危險物品的後果性, 也可以舉例給她聽讓他腦海記住。 我們大人要保護好小孩的安全隱患, 同時也要警告小孩不許碰危險物品。 為了小孩安全, 大人要考慮周到周全點。
讓孩子適當做些“危險”的事
星媽—丫丫媽媽:
家裡安全隱患多, 也不多。 孩子探索欲很強,
Advertisiment
星媽—恢恢媽媽:
在為寶寶掃除家庭安全隱患方面, 我做的最多的就是讓他自己學會如何防範, 弄清這些物品或一件事發生的來朧去脈。
Advertisiment
我很少告訴他這不准碰那不准摸, 如果是危險的我說一下他就不去碰了。 記得家裡的開水瓶是放地上的觸手可及, 我沒有選擇放高處, 而是在裡面裝滿熱水的時侯讓他用手去感受燙的溫度, 讓他對“燙”這詞有實際的感受。 我們家蠻多危險品的, 電水壺、熱水瓶他會幫我灌水進去, 放瓶蓋, 然後我插上電源告訴他燙, 他就不碰了。
有時候, 孩子的親身經歷也是一種財富, 這種防範也很安全。 這也要求家長對危險品做到心中有數, 孩子盡可能不要離開你的視線,否則不可輕易讓他嘗試有危險的東西。
口腔期的寶寶儘量把危險品都收起來,讓他拿不到夠不著。今天又讓小寶“嗨”了一把,外公鄰居家大概是要裝修,放了一車的沙子,脫掉他的褲子讓他盡情的玩沙,用容器裝了倒,爬來爬去,教他埋玩具再挖出來,還把他的腰以下都埋起來了,他還抓起來嘗了一下。寶寶髒了可以洗乾淨,通過親身體驗不但玩到了又認識了一個新事物,更明白了這個沙子的作用與不可食用。比如筷子和筆除了告訴他可以吃飯寫字,還把筷子和筆橫著放嘴裡示範給他看。他也覺得很好玩,而不豎著放嘴裡。
危險品隨時隨地都存在,一味地讓危險品躲躲藏藏是不夠的,父母的引導才是最重要的。
安全教育讓寶寶免受意外傷害
星媽—雯婧媽媽:
身為父母,總是竭盡全力保護著自己的寶寶。但事實上,就算我們的保護措施再完備,也不能防備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因此,對寶寶進行安全教育,教給寶寶一些安全常識是早期教育必不可少的一課。幫助寶寶從小養成珍惜生命、自律安全的行為和思維,讓活潑、好奇的寶寶沒有家長的庇護之翼時能保護好自己。
1、融入日常生活
如帶寶寶上公共廁所時,父母可能從衛生角度考慮,抱寶寶蹲在便盆邊緣就是危險動作(曾有寶寶滑落而摔傷骨盆)。先用衛生紙擦拭便盆邊緣,再鋪上乾淨衛生紙,讓寶寶坐下方便,是既衛生又安全的做法。
2、認識危險狀況,制定明確規則
年齡越小的寶寶越無法分辨事物的危險性,需要父母説明,如2歲寶寶處於探索期,喜歡爬高、把東西塞入口中,父母除了說“不可以”外,還應提供可滿足或轉移孩子興趣的替代物。而三四歲的寶寶則已能和他討論:“如果……會發生什麼事”、“如果……要怎麼辦”,讓孩子從各角度來認識危險狀況,並以孩子的能力制訂簡單明確的規則。
3、訓練主動維護安全的能力
如過馬路走斑馬線;逛街時請他“照顧”父母,別讓父母迷路;出門前請他檢查家裡電器是否關掉電源等。
4、設計角色遊戲
通過角色遊戲,幫助寶寶從模擬情境中揣摩緊急狀況的應變方式。如父母扮演大灰狼和寶寶演“七隻小羊”,讓寶寶從劇情對話中體驗面對陌生人敲門的狀況;讓寶寶扮演醫生,可降低他生病時吃藥打針的焦慮;扮演消防隊救火,進行失火時沿牆匍匐逃生的練習等。
5、心理安全照顧
除了身體安全,父母還要兼顧寶寶的心理安全,與其說“你爬那麼高,我要打斷你的腿”,“不准吃別人的東西,裡面有毒藥會毒死你”,不如說“如果你爬那麼高,跌下來受傷了,我會很難過”,“別人給你東西吃,要經過爸媽同意才可以”。否則,為了維護寶寶身體安全,而影響他的心理安全,對別人或環境產生畏縮、不信任、充滿恐懼,那又是另一種傷害了。
孩子盡可能不要離開你的視線,否則不可輕易讓他嘗試有危險的東西。口腔期的寶寶儘量把危險品都收起來,讓他拿不到夠不著。今天又讓小寶“嗨”了一把,外公鄰居家大概是要裝修,放了一車的沙子,脫掉他的褲子讓他盡情的玩沙,用容器裝了倒,爬來爬去,教他埋玩具再挖出來,還把他的腰以下都埋起來了,他還抓起來嘗了一下。寶寶髒了可以洗乾淨,通過親身體驗不但玩到了又認識了一個新事物,更明白了這個沙子的作用與不可食用。比如筷子和筆除了告訴他可以吃飯寫字,還把筷子和筆橫著放嘴裡示範給他看。他也覺得很好玩,而不豎著放嘴裡。
危險品隨時隨地都存在,一味地讓危險品躲躲藏藏是不夠的,父母的引導才是最重要的。
安全教育讓寶寶免受意外傷害
星媽—雯婧媽媽:
身為父母,總是竭盡全力保護著自己的寶寶。但事實上,就算我們的保護措施再完備,也不能防備一些意外情況的發生。因此,對寶寶進行安全教育,教給寶寶一些安全常識是早期教育必不可少的一課。幫助寶寶從小養成珍惜生命、自律安全的行為和思維,讓活潑、好奇的寶寶沒有家長的庇護之翼時能保護好自己。
1、融入日常生活
如帶寶寶上公共廁所時,父母可能從衛生角度考慮,抱寶寶蹲在便盆邊緣就是危險動作(曾有寶寶滑落而摔傷骨盆)。先用衛生紙擦拭便盆邊緣,再鋪上乾淨衛生紙,讓寶寶坐下方便,是既衛生又安全的做法。
2、認識危險狀況,制定明確規則
年齡越小的寶寶越無法分辨事物的危險性,需要父母説明,如2歲寶寶處於探索期,喜歡爬高、把東西塞入口中,父母除了說“不可以”外,還應提供可滿足或轉移孩子興趣的替代物。而三四歲的寶寶則已能和他討論:“如果……會發生什麼事”、“如果……要怎麼辦”,讓孩子從各角度來認識危險狀況,並以孩子的能力制訂簡單明確的規則。
3、訓練主動維護安全的能力
如過馬路走斑馬線;逛街時請他“照顧”父母,別讓父母迷路;出門前請他檢查家裡電器是否關掉電源等。
4、設計角色遊戲
通過角色遊戲,幫助寶寶從模擬情境中揣摩緊急狀況的應變方式。如父母扮演大灰狼和寶寶演“七隻小羊”,讓寶寶從劇情對話中體驗面對陌生人敲門的狀況;讓寶寶扮演醫生,可降低他生病時吃藥打針的焦慮;扮演消防隊救火,進行失火時沿牆匍匐逃生的練習等。
5、心理安全照顧
除了身體安全,父母還要兼顧寶寶的心理安全,與其說“你爬那麼高,我要打斷你的腿”,“不准吃別人的東西,裡面有毒藥會毒死你”,不如說“如果你爬那麼高,跌下來受傷了,我會很難過”,“別人給你東西吃,要經過爸媽同意才可以”。否則,為了維護寶寶身體安全,而影響他的心理安全,對別人或環境產生畏縮、不信任、充滿恐懼,那又是另一種傷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