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務勞動是孩子的必修課

核心提示:你讓孩子做家務嗎?大多家長會搖頭。 你在家裡做家務嗎?大多孩子也會搖頭

東子:家務勞動是孩子成長的必修課。

范姜國一:這門課是我修得最好的。

爸爸東子 ———

你讓孩子做家務嗎?大多家長會搖頭。 你在家裡做家務嗎?大多孩子也會搖頭。

現在的孩子越來越遠離家務了。 現在城市中小學生中, 完全不做家務的占85%以上。

究其原因, 第一, 如今家家只有一個孩子, 孩子在家裡被祖父母、父母嬌寵著, 享受著小皇帝小公主的待遇, 大人們愛都愛不過來, 哪捨得讓孩子做家務。 第二, 好多家長把做家務和學習看成是一對矛盾體。

Advertisiment
做家務不是要耽誤學習嗎?孩子的主要任務就是學習, 做什麼家務啊?所以, 當孩子提出做家務的時候, 大部分家長會說:“不用你, 你去寫作業吧(去看書吧)。 ”做父母的希望孩子多才多藝, 希望孩子學舞蹈、學繪畫、學唱歌, 什麼都想讓孩子學, 可就是不讓孩子學做家務。 第三, 一些家長竟然認為, 做家務是沒出息的表現, 孩子有本事應該好好讀書考大學, 將來做高貴的人, 家務只要請鐘點工做就行了, 沒有必要現在學著做。

總之, 父母眼睛只盯著孩子的學習, 把提高成績放在教育孩子的第一位, 而對於自理能力的培養, 實在是漠視了又漠視。

事實上, 做家務不僅不會影響到學習, 而且對於提升孩子的能力、提高學習成績還有幫助呢。

Advertisiment
因為:第一, 可以鍛煉孩子的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直接作用于孩子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 可以提高孩子的數學和物理的學習能力以及語言邏輯能力;第二, 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 孩子會做的事情越多, 自信心就越強, 整個人也就越樂觀;第三, 可以培養孩子的責任心, 通過做家務懂得父母的辛苦, 從而懂得擔起自己的責任;第四, 勞動可以鍛煉身體, 讓大腦得到充分的休息。 所以, 當孩子長時間學習之後, 提出做家務勞動了, 即便出於讓孩子的大腦得以休息的目的, 也不該拒絕。

最初, 我倒沒想做家務的這種種好處, 我只覺得讓孩子做家務, 是她應該做的。 所以, 我把做家務當成一門功課,

Advertisiment
讓依依像學語文、數學一樣認真去學習它。

隨著女兒自理能力的一天天增強, 在做好自己的事情的同時, 她開始試著幫我們做一些事情了。

依依真正做家務, 是從買菜開始的。

依依5歲半的時候, 一天中午要吃飯時, 她媽媽想到市場買東西, 可又走不開。 正發愁的時候, 依依明白了媽媽為難的事情, 於是自告奮勇地申請由她去買。 她媽媽有些猶豫, 孩子還小, 市場離家裡不算太近, 而且市場裡的人很雜, 怎麼放心讓她一個人去市場呢?我鼓勵她說, 不妨放手讓孩子去一次, 小鳥不放出窩, 它永遠也飛不起來。

於是, 妻子拿了錢給依依, 交代她買油餅和海帶絲, 並詳細說了出門買東西的注意事項, 比如不和陌生人說話,

Advertisiment
陌生人問自己話也儘量不回答;買了東西不要逗留, 趕緊回家;錢和東西要帶好, 不要丟了……依依一一答應著, 臉上帶著一種去冒險的衝動和神往。

帶上錢出了門, 聽著門“咣當”一聲關上了, 我就站在了陽臺上, 看著通往市場的路。 不一會, 依依小小的身影出現在我的視野中, 只見她一蹦一跳地走著, 不時還東張西望著, 很快就拐進了市場。 很長時間沒見人出來, 我瞪得眼睛都疼了, 也不見她的影子。 在心裡盤算著這個時間她在買什麼, 下一步該買什麼, 怎麼算這麼長時間她也該走出市場, 出現在我盯著的那條路上呀。 可是, 怎麼還沒影子呢?我有些焦急了, 越想越待不住, 我從陽臺走回屋子, 打算下樓去看看。 可剛到客廳, 就聽門鈴響,

Advertisiment
從貓眼一看, 竟是依依回來了!

原來我稍未留意, 她已經走過了那條路, 在我還在陽臺焦急的時候, 她已經上樓了。 打開門, 把依依迎進屋, 只見她左手提著熱乎乎的油餅, 右手提著海帶絲。 換了鞋, 她自豪地舉著雙手, 展示著她的勞動成果。

這是依依第一次獨立去距家100多米的樓下市場買東西, 並順利完成了任務。

此後, 依依時常主動請纓, 幫她媽媽下樓買東西, 每次都買得很利索。 不過, 有一次發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 一向任務完成得很漂亮的依依, 這一次竟然買錯了菜。

那天家裡來了客人, 她媽媽在廚房忙碌著。

寫完了作業, 依依正想下樓玩, 就聽媽媽在廚房自言自語:“香菜不夠了。 ”“我去買吧?”依依像往常一樣向媽媽申請。

“好呀,快去快回啊。”媽媽高興地答應了。因為這已經不是依依第一次下樓買東西了,所以她媽媽對她很放心。

不到10分鐘,依依回來了,舉著買回來的“香菜”,像小英雄似的送到媽媽面前,等著媽媽的誇獎。她媽媽一看:“寶寶,這不是芹菜嗎?”看著媽媽皺了皺眉頭,依依感到不可思議,把菜拿到自己眼前仔細看了看,沒錯呀,這不是香菜嗎?和自己平時吃的香菜一樣啊,葉子一樣,莖也一樣,只不過手裡拿的這“香菜”比平時吃的大了點。大,說明生長得好呀,買回來這麼好的香菜,媽媽不表揚我,反而說我買錯了,可真是委屈自己了。依依想著,小嘴就撅了起來。

聽了依依的一番表述,媽媽笑著:“香菜和芹菜長的是挺像的,可是芹菜長的個子大,香菜的個子小。芹菜的莖很粗,葉子也很大,聞起來沒有香菜的那股鮮味。寶寶沒買對,媽媽一點也不埋怨你。以後你就認識了,什麼是香菜,什麼是芹菜了。”聽了媽媽的解釋,再想一想平時吃的香菜和芹菜,還真是像媽媽說的那樣:“原來芹菜是香菜的哥哥呀!”依依不好意思地笑了。

為了糾正自己的錯誤,依依轉身再次去了市場。這一次,依依沒有自己去菜攤上拿菜,而是告訴賣菜的阿姨要買香菜。看著阿姨從一堆蔬菜中挑出了幾棵看似芹菜的東西遞過來。依依接過來,特意和放在旁邊的芹菜比了一下,果然一個是大哥哥,一個是小弟弟。於是放心地拿著香菜回家交差。

後來,依依採購的內容越來越多,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食品和蔬菜了。無論叫她去買什麼,她都做得非常好。

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打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是孩子學習的一門課程。如果您真正愛孩子,那就讓孩子每天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女兒范姜國一 ———

我現在參與的家務勞動,已不僅是爸爸媽媽的小助手了,有時成了主角了,就如買菜購物吧。

這一天我又來到了菜市場,挑選黃瓜和茄子。以前爸爸買東西的時候,我總跟著他,漸漸地,我也學會了挑選物美價廉的物品,於是在爸爸不想下樓的情況下,就是我為家裡購物了,我會為家裡買菜或買日用品。這不又是我上場的時候了,前兩天,家裡沒有菜了,爸爸在忙,因此我到爸爸面前領“任務”。每次都是從爸爸那裡拿到了錢,記住需要買什麼,然後出門採購,回來後把剩餘的錢交給爸爸,報一下賬就可以了。

這一次也一樣,我出了門,徑直來到家門口的菜市場,一眼就看到了我的“獵物”:茄子。賣菜的是一個農村大媽打扮的中年婦女,用不標準的普通話問我:“丫頭,來點啥?”我指了指茄子說:“阿姨,我買茄子。”阿姨高興地點點頭,遞過來一個藍色的塑膠袋,說:“自己挑吧!”我接過袋子,把自己相中的兩大一小、表面光滑到反光的茄子裝進了塑膠袋。然後我問:“有黃瓜麼?”阿姨邊說有,邊走過來打開一個被布蓋上的盒子,映入眼簾的是一根根清脆可愛的嫩黃瓜,阿姨又拿來一個袋子,我拿了幾根頭上還戴著小黃花的“黃花大姑娘”。

最後,我把兩樣東西都給阿姨讓她幫我稱重量,阿姨算了一會後跟我說:“茄子一塊四,黃瓜一塊七,一共是三塊一,你給阿姨三塊得了!”我付了錢後,提著菜向家走去……

“好呀,快去快回啊。”媽媽高興地答應了。因為這已經不是依依第一次下樓買東西了,所以她媽媽對她很放心。

不到10分鐘,依依回來了,舉著買回來的“香菜”,像小英雄似的送到媽媽面前,等著媽媽的誇獎。她媽媽一看:“寶寶,這不是芹菜嗎?”看著媽媽皺了皺眉頭,依依感到不可思議,把菜拿到自己眼前仔細看了看,沒錯呀,這不是香菜嗎?和自己平時吃的香菜一樣啊,葉子一樣,莖也一樣,只不過手裡拿的這“香菜”比平時吃的大了點。大,說明生長得好呀,買回來這麼好的香菜,媽媽不表揚我,反而說我買錯了,可真是委屈自己了。依依想著,小嘴就撅了起來。

聽了依依的一番表述,媽媽笑著:“香菜和芹菜長的是挺像的,可是芹菜長的個子大,香菜的個子小。芹菜的莖很粗,葉子也很大,聞起來沒有香菜的那股鮮味。寶寶沒買對,媽媽一點也不埋怨你。以後你就認識了,什麼是香菜,什麼是芹菜了。”聽了媽媽的解釋,再想一想平時吃的香菜和芹菜,還真是像媽媽說的那樣:“原來芹菜是香菜的哥哥呀!”依依不好意思地笑了。

為了糾正自己的錯誤,依依轉身再次去了市場。這一次,依依沒有自己去菜攤上拿菜,而是告訴賣菜的阿姨要買香菜。看著阿姨從一堆蔬菜中挑出了幾棵看似芹菜的東西遞過來。依依接過來,特意和放在旁邊的芹菜比了一下,果然一個是大哥哥,一個是小弟弟。於是放心地拿著香菜回家交差。

後來,依依採購的內容越來越多,已經不僅僅局限於食品和蔬菜了。無論叫她去買什麼,她都做得非常好。

讓孩子學會照顧自己,打理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是孩子學習的一門課程。如果您真正愛孩子,那就讓孩子每天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

女兒范姜國一 ———

我現在參與的家務勞動,已不僅是爸爸媽媽的小助手了,有時成了主角了,就如買菜購物吧。

這一天我又來到了菜市場,挑選黃瓜和茄子。以前爸爸買東西的時候,我總跟著他,漸漸地,我也學會了挑選物美價廉的物品,於是在爸爸不想下樓的情況下,就是我為家裡購物了,我會為家裡買菜或買日用品。這不又是我上場的時候了,前兩天,家裡沒有菜了,爸爸在忙,因此我到爸爸面前領“任務”。每次都是從爸爸那裡拿到了錢,記住需要買什麼,然後出門採購,回來後把剩餘的錢交給爸爸,報一下賬就可以了。

這一次也一樣,我出了門,徑直來到家門口的菜市場,一眼就看到了我的“獵物”:茄子。賣菜的是一個農村大媽打扮的中年婦女,用不標準的普通話問我:“丫頭,來點啥?”我指了指茄子說:“阿姨,我買茄子。”阿姨高興地點點頭,遞過來一個藍色的塑膠袋,說:“自己挑吧!”我接過袋子,把自己相中的兩大一小、表面光滑到反光的茄子裝進了塑膠袋。然後我問:“有黃瓜麼?”阿姨邊說有,邊走過來打開一個被布蓋上的盒子,映入眼簾的是一根根清脆可愛的嫩黃瓜,阿姨又拿來一個袋子,我拿了幾根頭上還戴著小黃花的“黃花大姑娘”。

最後,我把兩樣東西都給阿姨讓她幫我稱重量,阿姨算了一會後跟我說:“茄子一塊四,黃瓜一塊七,一共是三塊一,你給阿姨三塊得了!”我付了錢後,提著菜向家走去……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