翊恒是我班的插班生, 他是個開朗可愛的男孩, 很喜歡交朋友, 但性格有些急躁, 不善言辭, 這導致他與同伴之間的交往不太順利。 一次遊戲活動中, 我讓幼兒自由選擇同伴分成小組。 由於擔心小組人數太多會影響組內成員的溝通效果, 我對每組人數作了限定。 翊恒和班裡其他幾名幼兒同住一個社區, 所以想和他們分在一組, 但當他提出這個要求時, 其中一名叫彬彬的女孩卻拒絕了他, 並試圖向他說明他們組人數已經夠了。 可是翊恒一聽說自己被拒絕了, 氣呼呼地轉身就走, 根本不聽彬彬解釋。
Advertisiment
在短暫的交流中, 我發現翊恒媽媽對事件經過的認識僅來自翊恒的片面敘述, 而且翊恒的失敗經歷使她對“自由分組”的認識有失偏頗。 同時我也意識到, 翊恒在這一事件中的表現充分暴露了他在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問題, 如果能借這次事件讓翊恒媽媽認識到這一點並與我們教師達成一致, 說不定可以很好地幫助翊恒提高同伴交往能力。 於是我決定耐心地聽她傾訴, 以便瞭解她的真實想法, 瞭解翊恒平時在家的表現。
Advertisiment
聽完她的話, 我仔細回想了一下, 根據我這一段時間的觀察, 我覺得翊恒作為插班生與同伴的關係沒有其他幼兒那麼緊密這個客觀原因確實存在,
Advertisiment
聽了我的分析, 翊恒媽媽若有所思。 我繼續說:“當然, 與人交往, 光有熱情並不夠,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聽完她的話, 我試著從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幼兒的交往需要入手, 為她作進一步分析。 我告訴她:“不用等到小學, 翊恒現在就有交往的意願。 如果失敗了就放棄, 以後他會遇到更多的問題。 到了大班, 這樣的自由分組活動會越來越多, 每次都被拒絕可能會使他失去交往熱情。 其實你已經發現了他的不足之處, 如, 他的表達方式很外露, 多用行為代替語言, 這樣容易讓別人不舒服, 從而被排斥。 要避免孩子因為失敗而受傷, 一味逃避是沒有用的, 最好的方法是提供機會引導他學習。
我們讓孩子自由分組就是出於這樣的目的, 自由分組更能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讓孩子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慢慢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並進行自我調整,努力解決問題。最近我發現翊恒已經注意控制那些讓同伴感到不舒服的動作了。”聽我這樣說,翊恒媽媽很驚喜,說:“是嗎?那太好了!”我接著說:“如果您能將這些經歷看作是孩子不斷學習和發展的過程,孩子從中獲得的是對今後有益的交往經驗、交往方法,您是不是就不會太焦慮了呢?”聽完我的話,翊恒媽媽表示會嘗試著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不再“斤斤計較”翊恒眼前在同伴交往中的挫敗,並且願意配合幼稚園老師的教育方式,保證家園教育方法的一致性。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翊恒媽媽和我們共同努力,教給翊恒一些交往方法,鼓勵他多嘗試,避免急躁。不久後的一次自由分組活動中,翊恒終於爭取到了一個小組的接納。這次成功體驗增強了翊恒的交往自信,在同伴交往中,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急躁,能試著去理解同伴的想法,努力想辦法爭取別人的接納。我將這些情況回饋給翊恒媽媽,她高興地說:“這幾天翊恒回家後情緒很好,還說有了新朋友,我也表揚他,要他和同伴好好玩。我以後會配合老師多鼓勵他的。”
對翊恒同伴交往情況的處理讓我體會到了及時的家園溝通對實現有效家園合作的重要性,教師應該給予家長充分表達的機會,耐心傾聽,敏感地捕捉其中有用的資訊,做好家長的參謀,讓教育這件幸福的事更加美麗!
自由分組更能鍛煉孩子的自主能力,讓孩子在一次次的嘗試中慢慢意識到自己存在的問題,並進行自我調整,努力解決問題。最近我發現翊恒已經注意控制那些讓同伴感到不舒服的動作了。”聽我這樣說,翊恒媽媽很驚喜,說:“是嗎?那太好了!”我接著說:“如果您能將這些經歷看作是孩子不斷學習和發展的過程,孩子從中獲得的是對今後有益的交往經驗、交往方法,您是不是就不會太焦慮了呢?”聽完我的話,翊恒媽媽表示會嘗試著把眼光放長遠一些,不再“斤斤計較”翊恒眼前在同伴交往中的挫敗,並且願意配合幼稚園老師的教育方式,保證家園教育方法的一致性。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翊恒媽媽和我們共同努力,教給翊恒一些交往方法,鼓勵他多嘗試,避免急躁。不久後的一次自由分組活動中,翊恒終於爭取到了一個小組的接納。這次成功體驗增強了翊恒的交往自信,在同伴交往中,他不再像以前那樣急躁,能試著去理解同伴的想法,努力想辦法爭取別人的接納。我將這些情況回饋給翊恒媽媽,她高興地說:“這幾天翊恒回家後情緒很好,還說有了新朋友,我也表揚他,要他和同伴好好玩。我以後會配合老師多鼓勵他的。”
對翊恒同伴交往情況的處理讓我體會到了及時的家園溝通對實現有效家園合作的重要性,教師應該給予家長充分表達的機會,耐心傾聽,敏感地捕捉其中有用的資訊,做好家長的參謀,讓教育這件幸福的事更加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