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中的無意識的錯誤教育

正確的、適合孩子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向正確的方向發展, 反之則誤入歧途。 但是不管是什麼教育方式, 都有不能觸碰的礁石, 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也應該避開。

常詢問孩子在班級的名次

家長不能以每次考試成績的排名來肯定或否定孩子, 對於一個不可能得第一的孩子反復強調名次, 勢必使孩子陷於自卑。 而孩子的自我否定, 不僅會使其學習成績進一步下降, 孩子未來的整體發展都會受到妨礙。

常指責孩子的失敗

比如有兩個孩子的語文考試不及格, 家長甲對孩子說:“媽媽和爸爸都很關心你的語文成績,

Advertisiment
我相信這次考試還沒有反映出你的水準, 你要加油呀, 孩子!”家長乙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做, 你以後肯定考不上大學!”家長甲傳達的是關心和愛護, 家長乙引發的卻是焦慮和憎恨, 前者能激發孩子進一步學習的積極性, 注重於問題的解決;後者則會打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和自信心。 孩子通常都實踐父母和教師對他們的期望, 給孩子摧毀性的預言會造成傷害。

常阻止孩子玩耍而命其回到書桌前

玩是孩子的天性, 一味地阻止, 迫使其“學”, 而且學之不盡, 孩子必然會產生厭煩心理。 成功的教育是變“要我學”為“我要學”, 即將外在動機轉化為內在動機, 充分調動孩子的學習積極性。

Advertisiment
而不恰當的教育, 則只會使孩子原本存在的學習興趣也沒有了。

不給孩子養生獨立自主習慣的機會

對於孩子的學習, 家長承擔的最主要的職責不是陪讀, 不是代替, 而是培養一個好習慣。 如果家長在孩子的生活、學習中包辦太多, 孩子沒有生活自理能力作基礎, 獨立學習能力自然建立不起來。 於是, 家長越著急, 孩子越不急, 反正一切都由別人替自己操心。 結果, 家長很累, 孩子反而不長進。

有時家長會實行棍棒教育

往往只是因為一時衝動, 可是您是否知道:經常挨打的孩子, 會出現以下一些不良的心態和心理偏差。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