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品, 是家家戶戶都需要的東西, 即便你沒有“囤”藥或準備藥箱的習慣, 但在生病的時候, 也少不了各種藥物的幫忙。 尤其是家有寶寶的情況下, 打針吃藥更是成了常態, 幾乎隔三差五就會用上。
然而, 經常給孩子用藥的你, 是否真的懂得如何正確用藥、怎樣安全用藥呢?你真的沒有踩到用藥“地雷”嗎?其實, 即便是家庭常用藥物也是有禁忌的, 據調查發現, 99%的家長都在寶寶用藥問題上犯了大禁忌。
家庭常備藥的使用禁忌
例子:若家裡備的退燒藥是對乙醯氨基酚, 如果孩子感冒了, 媽媽去藥店或醫院就診又開了氨酚黃那敏顆粒類藥物,
Advertisiment
在家吃自備藥時, 一定要看看藥品說明書, 有沒有跟醫生開的其他藥物成分相同的, 避免用藥重複的安全隱患。
所以, 如果家裡只備一種退燒藥的話, 首選的應該是布洛芬, 因為兒童常用感冒藥裡面很少會含有布洛芬, 降低了重複用藥的風險。
某病人服用辛伐他汀治療高脂血症, 他每天喝一罐西柚汁, 5天后出現了嚴重的橫紋肌溶解。 原因是西柚汁是一個很強的肝酶代謝抑制劑,
Advertisiment
遵循醫囑別自便
患者服用任何一種藥物, 都要嚴格遵循醫生的醫囑, 切不可隨意自便。 對於非處方類藥品, 要注意掌握規律, 一般用藥劑量是從小劑量開始, 如果無效再逐漸加大到最大允許量, 再無效, 則到醫院請教醫生是否換另一種藥品。
老人用藥參照年輕人, 但應當適當減量。 但不論什麼情況, 都不可將藥品的用量超過最大允許量, 否則可能會帶來難以預料的後果。
Advertisiment
服藥別當家常飯
有病吃藥, 這是理所當然。 但不要將藥品當作家常便飯一樣, 有一點不舒服就用藥。 其實有些疾病, 比如感冒, 藥物的作用並不是十分明顯, 對於一般的感冒, 即使不吃藥, 過一段時間後也會自愈。
那種認為吃藥會使病好得快的說法, 在很多時候都是站不住腳的。 因此, 不要認為服藥越多、服藥時間越長對身體越好。 應當做的是儘量多採用非藥物療法(如運動、針灸、理療等)來治療一些疾病, 一定要做到病癒藥止。
家庭常備藥的使用禁忌
不良反應不是病
有些藥品在服用後會有一定的不良反應, 這時要注意, 不要把藥物的不良反應誤認為是疾病本身的加重, 從而再次加大藥物劑量,
Advertisiment
看重療效不重價
有的人認為, 藥品的價錢越貴, 藥效肯定會越好, 這種看法是不準確的。 我們用藥更重要的一條是治病, 不論是什麼價錢的藥品, 只要對症, 只要效果好, 便可以大膽使用。 有些藥品的價格很高, 但治療效果並不見得好。 因此, 每一位患者在自行用藥時, 除了注意療效外, 還要注意自己的經濟能力。
加強保管防誤服
所有用藥必須到正規藥店去購買, 且不可貪圖便宜購買一些品質不過關的藥品。 所有藥品都要有標籤和說明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