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補液鹽(Oral Rehydration Salts, ORS)是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治療急性腹瀉脫水有優異療效的藥物, 處方組成合理, 價廉易得, 方便高效, 其糾正脫水的速度優於靜脈滴注。
基本資訊簡介
口服補液鹽是世界衛生組織1967年制定的配方, 其成分是氯化鈉3.5克、碳酸氫鈉2.5克和葡萄糖20克, 加水至1000毫升後飲用, 用於治療小兒消化不良和秋季腹瀉引起的輕度及中度脫水。 口服補液鹽應用不當會加重病情, 甚至導致不良後果, 其原因在於消化不良和急性胃腸炎患者的消化道粘膜有炎性水腫, 吸收功能很差, 短時間內大量快速服用補液鹽,
Advertisiment
功能主治
該品對急性腹瀉脫水療效顯著, 常作為靜脈補液後的維持治療用。
1、此療法不單適用於醫療條件較好的城市, 適宜於邊遠地區的。 在世界範圍內, 口服補液鹽療法的推廣應用每年可挽救數十萬患者的生命。
2、該品雖為口服製劑, 但同樣強調含量準確、配製方法及使用方法之規範。 在通常情況下, 口服液體製品主要強調主藥的攝入總量, 如某液體藥劑, 每次要求口服10%溶液15ml(主藥1.5g), 若改用5%溶液30ml或20%溶液7.5ml以水服下亦可。 但作為口服補液鹽而言則不可類推, 其含鹽類不僅應準確, 添加的葡萄糖也並非可濃可淡,
Advertisiment
3、鈉與葡萄糖相互依賴促進相互間的吸收是因為它們有共同的載體。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另外, 含有碳酸氫鈉的口服補液鹽的配製是不可以用開水或高溫水沖配的, 配製成的液體更不可以加熱滅菌, 這是因為碳酸氫鈉加熱會分解(2NaHCO 3 →Na 2 CO 3 +CO 2 +H 2 O), 使HCO 3- 丟失而不能進入體內, 達不到應有的目的。 因此, 口服補液鹽的配製只能使用蒸餾水或溫(涼)開水。
“配製好的口服補液鹽放入熱水瓶中待用”的說法也是不當的。 普通的飲用水因不含有機物質, 再加上注入熱水 瓶時多為沸水, 細菌感染的機會較少, 故存放24h甚至48h後飲用還是比較安全的。 口服補液鹽含有細菌的營養物質葡萄糖, 再加上配製時容器的轉換、攪拌, 液體溫度已有所下降, 而液量又大大小於熱水瓶的容積, 以及每數分鐘1次的開啟、傾倒,
Advertisiment
用法及用量
口服或胃管滴注:輕度脫水每日30~50ml/kg, 中、重度脫水每日80~110ml/kg, 於4~6小時內服完或滴完。腹瀉停止,應立即停服,以防止出現高鈉血症。對小兒或有噁心、嘔吐而口服困難的患者,可採用直腸輸注法,輸注宜緩慢,一般於4~6小時內補完累積損失量。
於4~6小時內服完或滴完。腹瀉停止,應立即停服,以防止出現高鈉血症。對小兒或有噁心、嘔吐而口服困難的患者,可採用直腸輸注法,輸注宜緩慢,一般於4~6小時內補完累積損失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