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

1.家庭教育的優勢特點
(1)奠基性強。 兒童從出生的第一天起, 就開始接受家庭教育, 父母是他們的第一任老師, 他們最先熟悉並模仿的對象是父母, 在父母的關懷愛☆禁☆撫中, 認識世界, 陶冶人格與情操。 事實證明, 從幼年時期開始教育比較容易。 因此, 家庭教育是一項奠基性工作。
(2)感染性強。 家庭成員之間一般都具有血緣關係, 父母對子女有一種特殊的親切感, 子女對父母懷有深切的依戀、愛戴之情, 父母的喜怒哀樂, 時刻感染著子女。 子女對父母有一個特殊的信任感, 父母的教育與批評, 從感情上容易接受,

Advertisiment
而子女通常也願意以好的行為來取悅父母。 父母對子女情感的薰陶作用, 是難以用其它方式所代替的。
(3)針對性強。 家庭教育往往是以瞭解子女為前提條件, 俗話說“知子莫如父”。 家長最瞭解子女, 因此也就容易做到從實際出發, 對症下藥, 有的放矢, 從而進行有針對性的教育。
2.家庭教育的缺陷
(1)組織性差。 家庭教育有很大的自主權和很強的獨立性, 缺乏嚴格的組織性。
(2)系統性和計劃性差。 家庭教育一般沒有什麼固定的內容, 往往以家長的好惡為標準, 較為隨機和分散, 沒有計劃性, 缺乏系統性。
(3)可控性差。 由於家庭生活的內容相當複雜, 有些內容是積極有益的, 而有些內容可能是消極無益的, 有些複雜的家庭情況, 往往在孩子面前難以控制和回避。
Advertisiment

(4)目的性差。 不少家庭對子女的教育盲目性太大, 缺少目的性。
(5)重智輕德。 不少的家長過分地滿足孩子的物質欲求, 忽視了對孩子的基本行為規範的培養, 缺乏嚴格的行為規範, 結果嬌生慣養, 甚至失去理智, 染上不良行為。
(6)方法不當。 溺愛式的家庭教育方式為孩子心理發育不良埋下了最初的種子。 由於家長這種溺愛, 孩子逐漸養成了“自我為中心”的心理定勢, 進而“任性”、“要尖”, 形成人格的偏執, 對己不克制, 對人不尊重;過度地保護使孩子失去親自動手幹事情的機會, 使孩子膽怯、嬌弱, 經不起挫折, 受不得委屈;過高的期望值, 使孩子產生厭煩、焦慮情緒;許多家長缺少教育學、心理學知識, 不瞭解青少兒的心理變化,
Advertisiment
要麼一切包辦代替, 甚至家長對孩子陪學、陪睡、陪玩, 從而使孩子產生依賴性;要麼方法簡單粗暴, 強迫命令、強制訓斥, 甚至粗暴打罵, 嚴重損傷了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使孩子心理上產生逆反與對抗, 與父母的“心理距離”越來越遠, 甚至厭學、厭世、厭家, 以至出走或自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