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 我們常看到這樣的情景:有小孩走路時被桌角或凳腿絆倒, 哇哇大哭, 有些家長會心疼地抱起孩子, 痛駡或拍打桌角或凳腿, 說是它們的錯;有些家長擔心孩子不會系鞋帶, 於是就買不用系鞋帶的鞋子。 另外, 媒體上也經常報導, 有的孩子因為受了點委屈就跳樓, 有的孩子因為一次考試成績不好就離家出走, 甚至自殺。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個高考生成績一直很好, 家長對其期望很高, 考上名牌大學不成問題, 可高考後自己估分覺得考得不理想, 感覺完全崩潰, 就留下遺書自殺了, 結果是這個孩子的成績考得很好,
Advertisiment
現在, 不少家長只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 關心他們的吃穿住行, 可偏偏忽視了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 以及吃苦耐勞和向困難挑戰的精神, 而這些精神上的東西才是真正使孩子適應社會發展的核心力量, 也是孩子心理發展所必需的。 因此, 我們要重視挫折教育, 不妨給孩子碰碰釘子。
有求不必總應現如今, 多數家庭中只有一個孩子,
Advertisiment
顯然, 這樣的“教育”已經人為地去除了生活中的挫折, 難以讓孩子見識生活的本來面貌, 也剝奪了孩子對抗挫折的機會, 不利於他們在“游泳中學會游泳”, 增強抗挫折能力。 一旦遇到逆境, 孩子就可能不知所措,
Advertisiment
另外, 如果孩子不需努力, 僅僅憑自己的弱小, 就可以輕而易舉地獲得想要的東西, 對於他們的生活態度, 也是一種不好的影響。 孩子很容易憑藉弱小尋求庇護, 失去自我發展的力量, 不利於他們直面生活的挑戰, 積極適應。 因此, 對孩子不能有求必應, 有些事儘量讓孩子自己解決, 有些事可以緩一緩, 不合理的事堅決不答應。
品嘗失敗的滋味抗壓性差、挫折容忍力低、輸不起, 是現代孩子的通病。 現在的孩子缺乏韌性, 見困難就躲, 意志力差。 因為父母總是幫孩子打理好生活中的一切事務, 讓他們無憂無慮, 甚至規劃好未來的一切。 孩子往往也因萬事順利而無法承擔生活中小小的不如意,
Advertisiment
當然, 凡事皆有個度, 適可而止才是最重要的。 若是家長一味地對孩子提出過高的要求, 人為地設計陷阱, 使孩子在壓力面前產生強烈的挫折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