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催促快點
請媽媽回想一下, 從今天早上起床到把孩子送到學校之間, 你一共說了幾次“快點”?“快做啊!”“快吃啊!”“快睡覺啊!”“快做作業啊!”諸如此類的催促, 媽媽們一天總要念上幾十次。 孩子長期生活在這種貧乏的語言環境中, 他的語言表達也不會豐富。
凡事都一個勁地說明理由
“寶寶, 桌子是用來幹什麼的呀?是大家一起吃飯的地方吧。 如果把髒髒的腳丫子放在桌上, 細菌就會跑到爸爸媽媽的肚子裡, 肚子就會痛痛哦, 所以要把腳放下來哦。 ”這種溫溫吞吞的話, 讓人聽著心焦, 也不容易讓孩子明白大人究竟要表達什麼。
Advertisiment
用無法改變的事實訓斥孩子
“你是做哥哥的不是嗎?”“你不是男孩嗎?”“你已經5歲了呀!”這些對孩子來說都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孩子不是自己喜歡成為長子的, 也不是出於自己的意願生為男孩的, 對此他們沒有選擇。 因此, 這樣訓斥孩子, 只會徒增孩子的困惑和壓力, 對解決問題沒有幫助。
對孩子狐假虎威
“上幼稚園遲到, 老師會生氣的哦!”“看, 前面的老爺爺生氣了吧。 安靜點!”這樣狐假虎威地嚇唬孩子, 只會令媽媽威嚴掃地。 一直堅持這樣的教育方式,
Advertisiment
壓抑孩子的感情
“就這麼點小事哭什麼呀!”“不怕, 不怕!”“不可以生氣!”“不疼, 不疼!”遇到上述情況, 媽媽首先要接受孩子表現出來的真實情緒, 說:“想哭就哭吧!”“這真有點嚇人呢!”“這真讓人生氣呢!”“很痛吧!”而不是否定孩子的感情。 人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感情的, 如果你否定孩子的情緒, 孩子便會傷害自己, 在心裡責怪自己, 長此以往, 變成或壓抑或暴躁, 總之是不會管理情緒的孩子。
把孩子的話全當真
Advertisiment
今天, 老師用剪刀紮我。 家長一氣之下, 馬上向教育局投訴:某某幼稚園, 有老師進行體罰!其實, 班主任只是在午餐時間, 看到孩子把腳放到了桌子上, 輕輕敲了一下而已。 孩子之間的爭吵也是如此。 有個孩子向媽媽抱怨:“誰誰誰咬我, 每天都咬我!”“我再也不去幼稚園了!”媽媽馬上向幼稚園和對方父母提出抗議, 但發現, 對方孩子的手上, 也清清楚楚地印著自己孩子的牙印。 因此, 不要馬上就把孩子的話全當真, 要聽取雙方的說法, 確認好事件的詳情, 再採取行動。
強制孩子吃不愛吃的
想解決孩子的偏食問題, 其實, 只要在孩子身邊快樂地吃孩子不喜歡的食物就好。 或者, 給孩子讀一本關於這種食物的故事書,
Advertisiment
不讓孩子做家務
讓孩子一起做家務, 反而會增加做家務的時間, 所以, 著急的媽媽總會把所有的事都做完。 但是, 讓孩子參與做家務是很重要的, 可以培養孩子持續做同一件事的耐性, 養成即使厭煩也能忍耐下去的性格。 如果毛巾疊得不好, 媽媽可以等孩子睡了再重新疊;碗沒洗乾淨, 媽媽也可以重新洗。 讓孩子堅持做, 他就能越做越好。
只叮嚀, 不示範
有的媽媽自己不給孩子做榜樣, 只對孩子反復叮嚀:“要疊得漂亮!”由於孩子對疊漂亮並沒有概念, 所以不懂媽媽在說什麼。 媽媽應該拿出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