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如何讓反抗寶寶變獨立

當孩子能走路會說話以後, 獨立意識萌發, 事事喜歡自己來。 成人開始感覺到孩子在家庭教育上不那麼聽話了, 心理學上稱之為幼兒成長發展過程中的轉折期, 也稱“反抗期”。 之所以反抗, 很重要的原因是成人限制了孩子獨立能力的表現, 適當的教育則可以使幼兒轉折時期減少反抗表現, 發展獨立能力。

家庭教育如何讓反抗寶寶變獨立 那麼, 獨立能力的培養到底有多重要呢?
美國心理學家推孟曾對1500名超常兒童進行長期的追蹤觀察, 30年後發現20%的人沒有取得什麼成就, 與其中成就最大的20%的人對比,
Advertisiment
發現最顯著的差異並不在智力方面, 而在於個性品質不同, 成就卓著者都是有堅強毅力、獨立性和勇往直前等個性品質的人。 事實證明一個人要想取得成功, 僅有聰明的頭腦是不夠的, 還必須具有獨立性、自製力、堅韌性等良好的個性品質。
抓住獨立性培養的關鍵期
兩歲左右是孩子獨立性發展最快的一個階段, 出現了最初的自我概念, 以第一人稱“我”稱呼自己, 開始出現“給我”、“我要”、“我會”、“我自己來”等自我獨立性意向。 也許昨天還是媽媽懷裡的嬌寶寶, 事事依靠媽媽, 今天突然間要獨立, 什麼都要“自己來!”明明自己做不好, 還不讓別人幫忙, 如果父母仍像以前那樣, 孩子有時就會發脾氣。 不瞭解孩子的父母也許會說:“這孩子變得不聽話了!”其實這是幼兒成長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Advertisiment
也是孩子可喜的進步。 成人應該抓住這個孩子要獨立的敏感期, 掌握必要的教育策略與要點, 讓孩子的獨立要求得到滿足, 避免過度依賴的形成或抵觸“反抗”的出現??
要點一:珍惜幼兒自我獨立性意向
心理學家指出:當幼兒的獨立活動的要求得到某種滿足或受到成人支持時, 幼兒就表現出得意、高興, 出現“自尊”、“自豪”等最初的自我肯定的情感和態度, 否則就出現否定的情感和態度。 因此, 我們必須十分珍惜幼兒的獨立性意向, 給予熱情鼓勵和支持, 使獨立性不斷發展。
要點二:尊重孩子
注意對孩子說話的口氣和方式, 要認真聽孩子講話, 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
Advertisiment
孩子吃飯不要硬逼, 讓孩子做事儘量不用命令的口吻。 不要當眾斥責孩子“不爭氣”、“笨蛋”、“沒出息”等, 這樣會深深傷害孩子的自尊心。 以平等的態度對待孩子, 尊重孩子的人格, 並非是嬌慣孩子。 事實證明:受到父母充分尊重的孩子, 大多與父母非常合作, 待人友善, 懂禮貌, 舉止大方, 自我獨立意識強, 心理學家認為這是孩子受到應有尊重的良好反應。
要點三:不要過度保護孩子
在歐美國家父母非常重視孩子獨立性的培養, 推崇“個人奮鬥”、而不是依賴父母和其他人, 他們主張從小就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 孩子一出生就讓他獨宿一室, 極少與父母同住。 孩子剛學走路時, 跌倒了, 讓他自己爬起來。
要點四:從興趣上培養
讓孩子們做任何事情都要避免簡單的命令,
Advertisiment
防止他們對勞動產生對立情緒或厭惡心理。 幼兒對遊戲活動有強烈的興趣, 讓幼兒做些象徵性的勞動時, 要儘量遊戲化, 這樣他們就會以極大的興趣積極參加, 如果能經常地堅持訓練, 他們就會逐步養成熱愛勞動的習慣。 獨立性和勤勞、不畏艱苦是密不可分的, 不愛勞動, 害怕艱苦, 怎麼能夠堅持獨立性和自主性呢。
要點五:慢速分解動作
儘管兩歲左右的孩子獨立意識已經萌發, 但由於各項能力的發展並不能完全達到他自己想達到的水準, 所以還需要成人的説明和指導。 父母可以根據孩子的水準決定提供何種程度的支援。 比如吃飯, 孩子可能在開始獨立進餐時並不知道怎樣拿勺,
Advertisiment
怎樣往嘴裡放, 父母可以將吃飯的動作分解, 一步一步地教給孩子。 著名教育學家蒙特梭利主張, 在針對孩子的教育活動中, 動作一定要慢, 要分解, 也許一般人看起來有些誇張, 但對孩子是非常必要的。
要點六:語言指導必不可少
儘管幼兒的語言理解和表達能力並不很高, 但如果清楚的示範動作配以適當的語言講解, 也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兩歲孩子也正處於語言發展的敏感期, 直觀的形象動作是詮釋語言含義的最好工具。
小編總結:兒童的獨立意識和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養出來的, 它需要父母在家庭教育堅持不懈地努力。 兩歲的孩子能跑、能跳、能說, 有了生理上獨立的能力和心理上獨立的要求, 那何不讓孩子的獨立生活從兩歲開始呢?
(兼職編輯:鄒利軍) 那何不讓孩子的獨立生活從兩歲開始呢?
(兼職編輯:鄒利軍)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