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孩子是誇,還是批?

子涵媽越來越對青春期的兒子沒招, 不知道怎麼跟孩子溝通, 不知道怎麼才能讓孩子有自信, 不知道怎麼做孩子才會愛上學習……

不過今天她有譜了, 她剛聽了一場關於“賞識教育”的講座, 她熱血沸騰、腦袋發熱, 迫不及待地要把剛學到的“教育新理念、好辦法”用在兒子身上。

兒子正在家忙著畫畫, 爺爺馬上70大壽了, 他想創作一幅畫作為生日禮物送給爺爺。 這是件大事, 馬虎不得, 他要拿畫得最滿意的一張送給爺爺。 第一張, 不滿意, 撕了, 第二張, 還是不滿意, 又撕了。 正打算撕掉第三張時, 媽媽回來了。

媽媽看見兒子在畫畫,

Advertisiment
只掃了一眼, 就撲上去眉飛色舞地誇上了:“我的兒子是小畫家!我兒子畫的畫就是好, 就是棒!誰的畫也比不了我兒子的!”

這就是媽媽今天學到的:孩子是誇不壞的, 只要可勁誇, 就能誇出一個自愛、自信、有擔當的孩子。

媽媽誇完之後, 看到的卻是兒子疑惑的臉。 兒子問:“媽, 你今天這是怎麼啦?”媽媽平時對兒子可不是這個態度, 總是沒完沒了地批評兒子這, 數落兒子那, 沒有一處滿意的。

媽媽傻眼了, 說好的“不看廣告看療效”呢?

其實, 教育孩子是一件很複雜的事, 而只簡單地誇“孩子你真棒”了事, 是把複雜問題簡單化了。

“孩子你真棒”這話, 說給還沒有自我評價能力的小孩子(0~5歲)或是弱智尤其是殘疾的孩子, 可能有點效果,

Advertisiment
不管媽媽是如何不顧事實, 如何誇張都可以。 而對於已經上初中的正常孩子, 他已經具備自我評價能力, 知道自己哪行哪不行, 再去如此無原則地“吹捧”, 孩子肯定反感。

“賞識”二字, 辭典上的解釋是:認識到人的才能或者作品的價值而予以重視或讚揚。 這個被誇, 至少是先有被誇的“資本”。 但是現在鼓吹、推銷所謂“賞識教育”的人, 是要家長不管孩子做得怎麼樣, 都得“不吝嗇”地說“你真好”, “你真棒”, “你是天底下最好、最棒的孩子”, 一味奉行“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這不是“教育”孩子, 這是在“哄孩子”。 是把懂事的孩子看成是“不懂事”的小孩子, 把正常的孩子看成是不正常的“弱智”的孩子, 十分不尊重孩子。

沒錯, 家長要多肯定、讚揚孩子(但不是百分百哦)。

Advertisiment
這樣, 孩子會很開心, 內心得到滿足, 從而受到激勵, 孩子可能會百尺竿頭更進一步。 但這遠遠不夠, 在表揚孩子時, 還有一個更重要的任務, 是讓孩子學會自我評價, 知道自己的價值, 知道自己的長處, 也知道自己的弱勢。

肯定、讚揚孩子, 必須實事求是, 恰如其分, 才能達到預期效果。 如果不分青紅皂白, 不管是真棒還是假棒, 堅決執行無原則、無邊際的誇讚, 如果孩子從小就生活在這樣的吹捧中, 就會心浮氣躁、眼高手低, 孩子永遠學不會對自己做出客觀的評價。

這樣長大的孩子, 挺危險。

在家裡, 他一直認為自己是最棒的, 一旦進入社會生活, 看到比自己棒的, 孩子很難適應, 但是又不肯沉下心來好好工作學習。

Advertisiment
一個孩子行不行, 好不好, 社會生活和社會實踐是最公正、客觀、權威的評價。 何況, 這個世界從來沒有最棒, 只有更棒;沒有全棒, 只有某個微小、局部棒。 但是, 孩子會覺得周圍的人都故意跟自己對著幹, 看哪兒哪兒不順眼, 最後只能“逃離現場”。 現在有很多碩士博士“啃老族”, 就是因為不能適應現實生活, 回家裡養著的。 一路吹捧, 一路凱歌, 落這麼個結果, 再重新教育就難了。

早年間, 人們信奉“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 經常打罵孩子, 唯恐一表揚, 孩子驕傲的尾巴就翹上天, 沒有鼓勵的教育當然是違背教育原則的, 不會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而現在, 家長走另一個極端, 以為“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不分青紅皂白一味誇獎, 也是片面的,

Advertisiment
同樣不符合教育原則, 自然也不會有理想的教育效果。

那到底教育孩子是誇, 還是批呢?

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歷來都主張:教育孩子要以表揚為主, 批評為輔。 應該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該表揚就大力表揚, 該批評就嚴肅批評。 這才是正常的教育方式。 有了正常的表揚和批評, 孩子們自然會學到明辨是非、善惡、美醜, 逐步形成一個正確的行為標準, 提高自我評價的能力。

最後, 提醒一句, 批評要注意方式方法, 對事, 不對人。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