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要講究方法, 講究藝術。 教育得當會事半功倍, 教育不當反而會適得其反。
1.不要說孩子笨
有時在我們著急上火的時候, 也許會對孩子說:“你怎麼這樣笨!”或者“你是木頭人嗎?”每當這類有傷孩子自尊的話脫口而出時, 都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自信心, 給孩子心理蒙上陰影。 如果這句話成了家長的口頭禪, 一個沒有主見、沒有自信、呆頭呆腦的笨孩子可能真的會誕生。
2.不要恐嚇孩子
有時, 對調皮、貪玩或屢教不改的孩子, 我們也許會說:“再不聽話, 就讓大灰狼來吃你。 ”或者說:“老妖精來了, 還不快跑?”每當這些恐嚇孩子的話語講出來的時候,
Advertisiment
3.不要賄賂孩子
有些家庭, 夫婦雙方有矛盾, 為了擴大勢力, 都想拉攏孩子, 想讓孩子站在自己一邊, 而手段多數是賄賂。 也有一些家庭, 為了孩子能夠取得好成績, 或者實現別的什麼目標, 就採取許諾、賄賂的辦法。 比如“你如果做得怎樣, 我就給你什麼獎勵”, 以此刺激作為動力。 但這的確不是個好辦法。
前一種賄賂會把孩子攪進父母的是非之中, 也往往造成孩子是非觀念的混亂, 不利於孩子身心的健康發展。 而後一種賄賂,
Advertisiment
4.不要過度保護、監督孩子
過度保護、監督孩子是很多家長所犯的通病。 他們總覺得孩子還小, 還不能獨立。 因而對孩子的方方面面進行全方位、掠奪式保護。 但這樣過度保護, 會挫傷孩子的自我觀念, 削弱孩子的自主能力。 因為當父母過分保護孩子時, 其實也是在告訴孩子:“你不能照料自己。 ”長此下去, 就會塑造出一個沒有生活獨立能力, 凡事依賴父母、縮手縮腳的孩子。 所以, 我們應該把“只要孩子能做, 決不包辦代替”當作座右銘。 這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創新精神,
Advertisiment
5.不要對孩子嘮叨不休
嘮叨是80%以上家長的通病, 也是幾乎100%孩子反感的父母的缺點。
父母之所以嘮叨, 是覺得孩子在某些方面的表現不合自己的要求, 但又怕孩子不注意、不改正, 因而時時提醒、事事提醒, 這樣就形成了嘮叨的習慣。 而孩子呢又恰好反感父母這樣的做法。 他們認為:有些話說一遍已經夠了, 沒有必要不停嘮叨。 過分嘮叨, 會使孩子覺得父母認為他沒有理解事物的能力, 久而久之, 孩子會產生厭惡, 甚至產生很強的逆反心理, 專門和父母對著幹, 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糕。 其實, 有條理地向孩子交代事情, 會增強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Advertisiment
6.不要強迫孩子盲目服從
強迫孩子盲目服從也是許多家長常犯的錯誤。 其根源還是我們靈魂深處家長專制的封建思想在作怪。
我們往往出於為孩子好的目的, 卻做出了不尊重孩子、違背孩子意願, 甚至傷害孩子的事情;我們常常強迫孩子停下他自己喜歡的事情, 而做一些孩子痛苦但家長認為重要的事情。 很多時候, 孩子沒有選擇的權利和自由, 有的只是盲目服從。
長此下去, 不但扼殺了孩子的個性, 也剝奪了他分析、思考、判斷、選擇的能力。 就這樣一個滿身耳朵, 卻沒有腦袋的孩子產生了。 這樣的結果, 也絕對不是我們家長所想要的。 有時候, 如果你想要孩子丟開他正做的事,
Advertisiment
7.不要掩蓋孩子的錯誤, 不要過分縱容孩子
犯錯誤是孩子的共性和權利, 孩子在不斷地犯錯誤, 然後改正錯誤的過程中, 不斷地積累經驗, 從而成長、成熟。
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 家長就必須及時提醒、糾正。 但是, 往往有一些家長, 總認為孩子還小, 要麼視而不見, 要麼採取掩飾、縱容的方式對待孩子的錯誤。 我覺得作為父母, 適當地寬容孩子的缺點、錯誤是可以也是必需的。 但過分縱容孩子並不利於孩子的成長。 因為孩子遲早要長大成人, 要走上社會, 有些在家裡行得通的事, 到外面就很難說了。 因此, 縱容孩子只會剝奪孩子潛在能力的發展, 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
8.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是部分家長常犯的錯誤之一。
所以,孩子需要家長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他。但家長還要注意不要定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假如你希望一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一樣守規矩顯然是不科學的。因為你期望於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準。
9.不要對孩子濫用獎勵
濫用獎勵也是一些家長常犯的毛病。大人們常說:“如果你做到什麼,我就獎勵你什麼東西”,“如果你考試達到多少分,我就獎勵你什麼東西”這樣拿獎勵來糾正孩子的錯誤,或者拿獎勵激勵孩子進步的方法,實際上是對孩子的賄賂,是非常錯誤的教育方法。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培養了孩子懶惰和不正確的價值觀。
曾看過一幅漫畫:一個孩子拿著100分的試卷,爸爸獎勵了他100元錢;第二次,孩子拿著90分的試卷,媽媽獎勵了他90元錢;第三次孩子拿著88分的試卷,奶奶獎勵了他88元錢;第四次,孩子拿著50分的試卷,向爺爺要50元錢的獎勵,卻遭到了全家人的責駡。這幅漫畫很好地諷刺了亂用獎勵的惡果。
我覺得,我們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應該有個標準。做好了表揚,做不好批評。有時候也可以象徵性地來一點小小的物質刺激,但不能濫用,更不能拿獎勵作為糾正孩子錯誤的方法。比如學習就是孩子的職責,考好了應該表揚、肯定,但以考多少分為依據獎勵多少錢的做法,就大錯特錯了。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切記:不能濫用獎勵。
10.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有些家庭,家庭關係不和諧,夫妻之間常常吵鬧。修養好的,還能顧及孩子,儘量避開孩子;修養差的,則根本無所顧忌,甚至專挑孩子在的時候吵鬧。這樣吵鬧的結果,既破壞了家庭歡樂、和諧的氛圍,又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還會讓孩子看不起父母。
也有一些家庭,父母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致而公開爭吵,這樣就會使孩子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聽誰的好。最後往往都是按一方的意見行事,長此下去,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不說,還使得讓步的一方在孩子眼中的地位下降。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真有非常大的分歧,也要避開孩子進行討論。不要讓孩子感到只有一個人說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不起作用。
11.不要將孩子的缺點揪住不放
生活中總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嚴,將孩子的缺點、過錯揪住不放。
可能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提醒孩子、教育孩子,但他們這樣做的後果恰恰是挫傷孩子、打擊孩子、不斷地強化孩子對自己缺點的認同感,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時也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思想。
比如一個膽小、見了生人不愛說話的孩子,家長不是表揚他的大方、勇敢,而是一遇到生人就說:“我這孩子膽小,不愛說話。”家長已經給孩子下結論了,還怎麼讓孩子開口說話?還有就是,有的家長不停地說自己的孩子貪玩、調皮、不愛學習。時間一長,孩子真的不愛學習了。為什麼呀?因為你已經給孩子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了。
在我20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這樣、那樣的優點和不足,如果你能不斷地發現並表揚他的優點,有意淡化他的不足,時間一長,他的優點會更加突出,不足反而漸漸地消失了。同理,我們進行家庭教育也一樣,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有意淡化不足,這樣也許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此,我要送大家一句話:“對於孩子,優點說了不得了,缺點不說漸漸少。”不信你可以試試。
12.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基本特徵,既是孩子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又是孩子創新思維的精神源泉。
對於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他們這也好奇、那也新鮮,因此他們常常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稀奇古怪的想法和不合常理的舉動。對這些可貴的表現,有的家長能因勢利導,從而培養了孩子愛發問、愛思考、愛探索的好習慣,進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但也有部分家長,他們很煩孩子的問題,很怕孩子的提問,對孩子可貴的好奇心,往往報以冷漠的拒絕或無情的打擊。他們常常批評孩子:“你怎麼這麼多話這麼多問題,少問些問題好不好?”或者說“你問的問題多傻”“你的想法多可笑”“快別這樣,人家知道會笑你的”。就這樣,一個對外部世界充滿渴望、充滿好奇的孩子,漸漸變成一個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不求進步、循規蹈矩、缺乏熱情、缺乏創新精神、平靜而平庸的人。而這一切都源於他的好奇心的喪失。
所以我們在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千萬千萬!
13.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
對孩子報有希望,是每一個家庭的共同情懷。但是對孩子期望過高,當脫離了孩子自身實際能力閾限的時候,期望就會變成束縛、變成壓力、甚至是災難。
阻礙他成為能幹、獨立、能自我調節的人。8.不要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
用不一致的規矩管教孩子是部分家長常犯的錯誤之一。
所以,孩子需要家長用一套一致、可信、可靠的規矩來教育他。但家長還要注意不要定不適合孩子年齡的規矩。假如你希望一個兩歲的孩子同五歲的孩子一樣守規矩顯然是不科學的。因為你期望於他的,是他的年齡不可能達到的行為水準。
9.不要對孩子濫用獎勵
濫用獎勵也是一些家長常犯的毛病。大人們常說:“如果你做到什麼,我就獎勵你什麼東西”,“如果你考試達到多少分,我就獎勵你什麼東西”這樣拿獎勵來糾正孩子的錯誤,或者拿獎勵激勵孩子進步的方法,實際上是對孩子的賄賂,是非常錯誤的教育方法。這樣做的結果,往往是培養了孩子懶惰和不正確的價值觀。
曾看過一幅漫畫:一個孩子拿著100分的試卷,爸爸獎勵了他100元錢;第二次,孩子拿著90分的試卷,媽媽獎勵了他90元錢;第三次孩子拿著88分的試卷,奶奶獎勵了他88元錢;第四次,孩子拿著50分的試卷,向爺爺要50元錢的獎勵,卻遭到了全家人的責駡。這幅漫畫很好地諷刺了亂用獎勵的惡果。
我覺得,我們在要求孩子做什麼事的時候,應該有個標準。做好了表揚,做不好批評。有時候也可以象徵性地來一點小小的物質刺激,但不能濫用,更不能拿獎勵作為糾正孩子錯誤的方法。比如學習就是孩子的職責,考好了應該表揚、肯定,但以考多少分為依據獎勵多少錢的做法,就大錯特錯了。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切記:不能濫用獎勵。
10.不要在孩子面前爭吵
有些家庭,家庭關係不和諧,夫妻之間常常吵鬧。修養好的,還能顧及孩子,儘量避開孩子;修養差的,則根本無所顧忌,甚至專挑孩子在的時候吵鬧。這樣吵鬧的結果,既破壞了家庭歡樂、和諧的氛圍,又影響了孩子正常的心理發育,還會讓孩子看不起父母。
也有一些家庭,父母因教育孩子的方法不一致而公開爭吵,這樣就會使孩子感到不知所措,不知道聽誰的好。最後往往都是按一方的意見行事,長此下去,起不到應有的教育效果不說,還使得讓步的一方在孩子眼中的地位下降。所以,在孩子面前父母最好保持一致。如果真有非常大的分歧,也要避開孩子進行討論。不要讓孩子感到只有一個人說了算,以免一方不在場時,另一方不起作用。
11.不要將孩子的缺點揪住不放
生活中總有一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高、過嚴,將孩子的缺點、過錯揪住不放。
可能他們的出發點是為了提醒孩子、教育孩子,但他們這樣做的後果恰恰是挫傷孩子、打擊孩子、不斷地強化孩子對自己缺點的認同感,反而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有時也可能激起孩子的反感,產生“破罐子破摔”的消極思想。
比如一個膽小、見了生人不愛說話的孩子,家長不是表揚他的大方、勇敢,而是一遇到生人就說:“我這孩子膽小,不愛說話。”家長已經給孩子下結論了,還怎麼讓孩子開口說話?還有就是,有的家長不停地說自己的孩子貪玩、調皮、不愛學習。時間一長,孩子真的不愛學習了。為什麼呀?因為你已經給孩子貼上不愛學習的標籤了。
在我20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每個學生身上都有這樣、那樣的優點和不足,如果你能不斷地發現並表揚他的優點,有意淡化他的不足,時間一長,他的優點會更加突出,不足反而漸漸地消失了。同理,我們進行家庭教育也一樣,要善於發現孩子的優點,有意淡化不足,這樣也許能夠獲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在此,我要送大家一句話:“對於孩子,優點說了不得了,缺點不說漸漸少。”不信你可以試試。
12.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是孩子的基本特徵,既是孩子認識事物、獲取知識的內在動力,又是孩子創新思維的精神源泉。
對於豐富多彩的外部世界,他們這也好奇、那也新鮮,因此他們常常有一些稀奇古怪的問題、稀奇古怪的想法和不合常理的舉動。對這些可貴的表現,有的家長能因勢利導,從而培養了孩子愛發問、愛思考、愛探索的好習慣,進而一步一步走向成功。但也有部分家長,他們很煩孩子的問題,很怕孩子的提問,對孩子可貴的好奇心,往往報以冷漠的拒絕或無情的打擊。他們常常批評孩子:“你怎麼這麼多話這麼多問題,少問些問題好不好?”或者說“你問的問題多傻”“你的想法多可笑”“快別這樣,人家知道會笑你的”。就這樣,一個對外部世界充滿渴望、充滿好奇的孩子,漸漸變成一個對任何事情都提不起興趣、不求進步、循規蹈矩、缺乏熱情、缺乏創新精神、平靜而平庸的人。而這一切都源於他的好奇心的喪失。
所以我們在進行家庭教育的時候,一定要保護好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千萬不要打擊孩子的好奇心,千萬千萬!
13.不要對孩子期望過高
對孩子報有希望,是每一個家庭的共同情懷。但是對孩子期望過高,當脫離了孩子自身實際能力閾限的時候,期望就會變成束縛、變成壓力、甚至是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