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拒絕“外行”的父母

你用刀割他, 他能不痛嗎?你用火燒他, 他能不焦嗎?你把他放在冰天雪地裡, 他能不凍僵嗎?你用惡劣的語言去說孩子, 就是用刀去割他, 他的心就會留下傷口;你不去疏導而去激怒孩子, 孩子的理性就會在暴躁中燒焦;你讓孩子感不到任何愛, 他的心就會凍僵。

家庭是個環境, 孩子就像生長在其間的植物。 環境裡的土壤營養是否充足, 水分和陽光是否適當, 都會影響到孩子這株“植物”的“精神生命和物質生命”。 給“外行”的父母當孩子, 就像是植物生長在土壤或者光照有問題的環境裡, 肯定會有這樣或那樣的發育不良。

Advertisiment

觀察孩子, 要著重關注孩子的性格和人生態度, 因為性格和價值觀對孩子的影響是長久的。 如果把孩子比成一部汽車, 那麼, 價值觀就是這輛車的方向盤, 孩子的性格和智力就是車的性能。 我們應該既要鍛造孩子的良好“性能”, 又要避免讓孩子走錯方向。

家庭教育的過程中, 家長不應該僅僅注意現在孩子身上的問題, 更要注意觀察一些成年人身上的缺陷, 要注意從成年人身上總結教育孩子的經驗, 因為那才是童年環境、家庭教育所產生影響的最後結果。 從孩子身上看問題, 很容易一葉障目, 因為孩子身上的每個具體問題都讓父母掛心, 這些問題分散了父母對孩子的真正問題的注意。 教育孩子目光要長遠一些。

Advertisiment

一個孩子就是一份“試題”, 時時處處都在考驗著父母的家庭教育水準;一個成年人就是一份“答案”, 處處時時都體現著父母對教育試題的回答。 孩子是教育的“開始”, 成年人是教育的“結果”。 分析“開始”, 我們作出的往往都是些主觀的預測和假想;分析“結果”, 可以讓我們更客觀地借鑒這個人所受的家庭教育的利弊。 所以, 對於成年人的分析和觀察, 對於我們教育孩子有更多的借鑒意義。 在此, 我們簡單地列幾種成年人身上常見的問題, 供家長朋友們在教育子女時借鑒。

一、喪失生活的快樂

人生雖然不是一場歡宴, 但是, 也會有很多美妙的感覺供我們品味, 對於孩子來講更是如此, 因為他們很容易滿足。

Advertisiment

但是, 在功利心強的父母眼裡, 快樂並不值得追求。 每當看到孩子興高采烈地沉浸在遊戲中時, 他們就會想, 要是孩子能把這時間用在學習上該有多好……

其實, 學習、玩耍、溝通、與家人相處等活動都有其各自的快樂, 然而, 不會教育孩子的父母, 只會讓孩子感覺學習是負擔、玩耍沒自由、溝通很壓抑、相處很無聊, 只有擺脫父母跟小夥伴們在一起時, 才能得到些許的快樂。

許多父母情緒化嚴重, 高興起來什麼都好, 對孩子的錯誤視而不見;煩躁起來, 孩子一身都是錯。 喜怒無常使孩子無所適從……

快樂是一件很要緊的事, 只有當生活在孩子眼裡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時, 孩子才會對生活充滿熱情和興趣, 才能形成開朗、樂觀、主動的性格。

Advertisiment

二、缺乏安全感

缺乏安全感的人容易緊張, 情緒起伏大, 要麼盲目輕信, 要麼無端地多疑。 事到臨頭, 他們很容易既拿不起又放不下;追求某個目標的時候, 也常常缺乏自信, 患得患失。 雖然這樣的人當中也不乏很有才華的人, 但是, 他們很少能夠感到真正的踏實和滿足, 缺乏安全感的狀態是他們一生的負擔。

安全感是否健全充足, 由孩子0~6歲的經歷決定。 家庭的重大變故、父母的感情破裂、教養方式的暴戾都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 而安全感一旦被破壞, 就很難恢復。

三、沒有能力

有些人上學的時候學業失敗, 成年後, 也會出現做事情沒有思路、分不清輕重緩急、效率低下等問題。 並非所有學習成績不好的孩子長大後都沒有能力,

Advertisiment
這裡指的是很想學習, 卻總是不得法、沒效果的那一部分人。

缺乏能力的人除了極少數是因為智力不足之外, 大多是因為父母過分的保護和指導, 打破了他們內在的節奏與和諧, 導致他們缺乏主動思考的習慣、眼界狹窄、思維刻板、缺乏自信。

四、情商過低

情商低的人在適應環境、人際交往、把握機遇等多個方面都存在明顯的缺陷。 很多時候, 情商比智商發揮著更重要的作用, 不懂得寬容、忍耐和克制的人, 獲得成功的幾率要比情商高的人低得多。

過分的溺愛和嬌慣, 以及父母本身的情緒化過分嚴重, 往往都會造成孩子的情商發展滯後。

五、缺乏主見

有些人毫無主見、遇事不自信, 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 習慣於聽從別人的幫助和安排。 這樣的人遇事猶豫、言行保守,個人成長和發展都十分緩慢。這實際上是一種人格缺陷。沒有主見很多時候就意味著沒有自我,這樣的人是很可憐的。

支配型和專制型的父母教導出來的孩子容易缺乏主見;相反,在民主的、寬鬆的、支持型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比較有主見。

六、刻板書生化

有些學生把學業的成功作為唯一的價值來追求,一味地死讀書,對那些在其他方面才藝突出、但是學業落後的同學非常輕視,言行刻板、不苟言笑。他們的閱歷單一,僅限於學校和家庭;交往圈子狹窄,僅限於幾個要好的同學。

這樣的學生雖然能夠在學業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缺乏必要的適應和變通能力,看問題很容易絕對化、理想化。

父母刻板的“學業至上”的價值觀,是這種書生化人格最主要的成因。

七、聰明自恃

許多成年人特愛耍小聰明,從來不踏踏實實做事。這種人做事很難成功,交友也很難長久。很多人感覺這不算什麼,還稱讚這些人聰明。其實,這種有機靈就抖的人很可憐,捨近求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是他們最常見的結局。

這種愛耍小聰明的行為,與父母的教養方式直接相關。其實,在孩子剛開始露出這種苗頭的時候,父母如果能夠及時地制止他們的行為,並生動地舉出這樣做的害處的話,這種錯誤是很好糾正的。怕就怕做父母不僅認識不到這種行為的危害,反而以此為榮、以此為樂。果真如此,孩子的這種傾向就將與日俱增。

八、怨天尤人

這種人,上恨父母沒根基,下恨兒女不爭氣,除了自己沒有他不抱怨的。弄砸了事情絕對不是他的錯,犯了錯誤他也是無辜的。凡事總是找藉口,絲毫不能忍受別人說他不對,嘴上永遠不服輸,不停地抱怨、矯情。這種脆弱無知的表現,通常是由家庭的嬌慣、缺乏要求造成的。

九、緊張型人格

這種人太在意別人和外界的看法,生怕自己的行為不符合別人的要求,被人指責、鄙視。舉輕若重,事情很小,心裡還是擱不下,明天來個客人,今晚就睡不著覺,稍微有個場合,手腳就不知道往哪裡放。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不滿,要麼就壓抑,要麼就過激。做事唯唯諾諾,墨守成規,害怕衝突與冒險,回避嘗試。

這樣的人大多是從小就被父母過分管制,泯滅了自己的個性,除了服從,沒有膽量和習慣堅持自己的想法。

十、無所事事

這種人胸無大志,沒有任何追求,為了“生存”而生活,生命對他們而言,除了被動地度過外,沒有任何主動的方向。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分,可是,在早期的生活中,沒有優秀的榜樣供孩子借鑒,家庭生活中,精神世界過於貧乏,沒有精神追求和個人見解。因此孩子內心的火把得不到點燃,最終熄滅。

十一、道德敗壞、趣味低級

有的人精神空虛,缺乏修養,追求感官刺激;惟利是圖,居心險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巧言令色,好耍手腕……這些性格缺陷,都與父母的生存風格和價值追求直接相關。

這樣的人遇事猶豫、言行保守,個人成長和發展都十分緩慢。這實際上是一種人格缺陷。沒有主見很多時候就意味著沒有自我,這樣的人是很可憐的。

支配型和專制型的父母教導出來的孩子容易缺乏主見;相反,在民主的、寬鬆的、支持型的家庭氛圍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比較有主見。

六、刻板書生化

有些學生把學業的成功作為唯一的價值來追求,一味地死讀書,對那些在其他方面才藝突出、但是學業落後的同學非常輕視,言行刻板、不苟言笑。他們的閱歷單一,僅限於學校和家庭;交往圈子狹窄,僅限於幾個要好的同學。

這樣的學生雖然能夠在學業上取得一定的成績,但是缺乏必要的適應和變通能力,看問題很容易絕對化、理想化。

父母刻板的“學業至上”的價值觀,是這種書生化人格最主要的成因。

七、聰明自恃

許多成年人特愛耍小聰明,從來不踏踏實實做事。這種人做事很難成功,交友也很難長久。很多人感覺這不算什麼,還稱讚這些人聰明。其實,這種有機靈就抖的人很可憐,捨近求遠、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是他們最常見的結局。

這種愛耍小聰明的行為,與父母的教養方式直接相關。其實,在孩子剛開始露出這種苗頭的時候,父母如果能夠及時地制止他們的行為,並生動地舉出這樣做的害處的話,這種錯誤是很好糾正的。怕就怕做父母不僅認識不到這種行為的危害,反而以此為榮、以此為樂。果真如此,孩子的這種傾向就將與日俱增。

八、怨天尤人

這種人,上恨父母沒根基,下恨兒女不爭氣,除了自己沒有他不抱怨的。弄砸了事情絕對不是他的錯,犯了錯誤他也是無辜的。凡事總是找藉口,絲毫不能忍受別人說他不對,嘴上永遠不服輸,不停地抱怨、矯情。這種脆弱無知的表現,通常是由家庭的嬌慣、缺乏要求造成的。

九、緊張型人格

這種人太在意別人和外界的看法,生怕自己的行為不符合別人的要求,被人指責、鄙視。舉輕若重,事情很小,心裡還是擱不下,明天來個客人,今晚就睡不著覺,稍微有個場合,手腳就不知道往哪裡放。不能恰當地表達自己的不滿,要麼就壓抑,要麼就過激。做事唯唯諾諾,墨守成規,害怕衝突與冒險,回避嘗試。

這樣的人大多是從小就被父母過分管制,泯滅了自己的個性,除了服從,沒有膽量和習慣堅持自己的想法。

十、無所事事

這種人胸無大志,沒有任何追求,為了“生存”而生活,生命對他們而言,除了被動地度過外,沒有任何主動的方向。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天分,可是,在早期的生活中,沒有優秀的榜樣供孩子借鑒,家庭生活中,精神世界過於貧乏,沒有精神追求和個人見解。因此孩子內心的火把得不到點燃,最終熄滅。

十一、道德敗壞、趣味低級

有的人精神空虛,缺乏修養,追求感官刺激;惟利是圖,居心險惡,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巧言令色,好耍手腕……這些性格缺陷,都與父母的生存風格和價值追求直接相關。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