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的思考與心得體會

接到學校命令, 要求家長寫一篇關於育兒經驗方面的文章, 如實說, 頭腦裡閃過走捷徑的偷懶想法, 終究也想趁這個機會稍微梳理一下自己的一些感想, 談經驗太過, 僅就個人育兒理念及心得體會做些簡單分享。

1.尊重她的獨立個體, 欣賞接納孩子的所有。 個人認為這一點是進行家庭教育這項聖工的奠基石。 國人通常的觀念認為, 生兒育女乃傳宗接代, 延續香火, 望子成龍, 望女成鳳, 光宗耀祖, 甚而把孩子看成自己的另一個載體, 將自己的意願強加于孩子身上而不顧孩子自己的意願表達, 所以才有大學生承受極大壓力,

Advertisiment
為實現父母心願, 讀父母意願的學校、理想的專業, 最終卻以留文書自殺的極端方式表達回歸自我的訴求。 其實, 每個孩子都有一個獨立的靈魂, 她藉你而來, 由你而生, 卻不屬你, 不是你的私有物, 我們所能為他們做的, 就是在她尚未能獨立生存時, 給於生活必須的的供應, 精神、心靈的餵養, 品格的塑造, 使其成為一個可愛的人, 去實現她自己的人生意義和使命。 也正因此, 孩子的優秀, 無需臉上有光, 孩子的不完美, 亦無需太過糾結羞愧, 以平常心, 照著她的本相接納她的所有, 她獨特的個性, 耐心陪伴她走一段難忘美妙的旅程。 因著人性的軟弱, 我也是需要時常提醒自己保持客觀平常的心態教養兒女。
Advertisiment

2.家庭統一戰線, 統一育兒原則。 許多人認為在家庭教育過程中, 一方父母唱紅臉, 另一方唱白臉, 一緊一松。 于我而言, 父母可以有各自不同的性格氣質和孩子互動, 但是育兒的理念、原則卻必須統一, 而非各執一是, 這樣會讓孩子無所適從, 不知以何為準確的形式準則。 現在的孩子又古靈精怪的很, 她可以很快判斷誰是對她更"好"的一方, 也很會利用這個空子, 達到自己的目的或躲避管教。 我們家中便是這種情形。 於我的理解, 每個年齡段的孩子應有相應的行為責任, 而妞爸則常以為他的寶貝女兒還小, 不需要過於"嚴厲"要求。 (女兒真是爸爸的小情人, 我這是羡慕嫉妒恨嗎?調皮表情)直至女兒身上開始出現許多差強人意的表現,

Advertisiment
妞爸這才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 也願意與我統一戰線, 並肩作戰, 當孩子看到父母的同心合意, 而非分歧不一時, 你可以想像孩子的反應及學習效果。

3.不在怒中管教孩子, 而是事先溝通, 使其明白規則和界限。 一般情況下, 我會盡可能用簡單易懂的話和妞妞解釋什麼是可以接受的行為, 什麼不是, 而非簡單地說不可以這個, 不可以那個, 儘量讓她明白每個"不可以"背後都是因為愛的出發點。 所以, 當她違背規則時, 有的結果本身就能給她教訓, 有的則需要啟動我事先和她約好的人為懲罰, 直至她承認自己的錯誤時, 我會擁抱她, 重申我對她的愛及當下的事件理解, 儘量避免一味忍受, 忍無可忍, 脾氣發作,

Advertisiment
怒中管教, 而是愛與規則雙管齊下, 保持冷靜、平衡之心態。 當然, 我也是能正面, 積極的教育就不會用負面消極的方式, 儘量以鼓勵, 引導正向的行為為主。 (說明:我非聖賢, 不是都做的很好, 只是有這樣的一個努力的方向前進)4.教導孩子用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需要並學習節制, 延後滿足。 印象中, 妞妞以前是不愛哭的, 隨著年齡漸長, 自我意識漸強, 再加上自己一段時間的缺席, 再見妞妞時, 發現女兒脾氣急躁許多, 喜歡以哭鬧的方式表達需求, 這種情況下, 我通常不會立馬回應, 而是訓練她平靜下來, 用正常的語言表達自己的需要及申請説明, 我也會判斷她的申請是否在她能力範圍, 儘量鼓勵她自己想辦法解決問題,
Advertisiment
超出她能力範圍的, 才給予幫助, 且要她學習對他人的付出表示感謝。 這一點, 目前還需要反復提醒妞妞, 教育是個慢活, 只能慢慢來, 慢慢沉澱。

5.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和責任意識, 尊重孩子的物權等。 通常孩子玩耍時磕著、碰著, 尋求我的安慰時, 我也會讓她學會安慰自己, 同時還需要有正確的責任意識, 是她沒有照顧好自己, 而不是像以前的長輩通過拍打桌椅、櫃子使孩子心裡平衡, 她需要去撫摸她撞到的桌椅、地板, 說"對不起, 我是不小心, 不是故意的, 請你原諒我"。 雖然是無生命的物體, 我也常擬人化之, 讓妞妞以同理心待其如有生命之物, 人際互動更是如此。 因為我是二寶媽, 所以在與兩個孩子間的互動時, 我也會比較注意公平、公正原則, 姐弟常有爭搶玩具現象,如果玩具是明確所屬,則需要物主同意,另一個孩子才能暫時玩耍,通常不會簡單地以"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這樣的話來勉強姐姐,尊重孩子的物權,不使其有被剝奪感,在愛和自由中分享,而非被勉強、在壓力下分享,在我看來,二者之間是有著極為不同的意義,對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深遠影響。如若是共有玩具,誰先拿到玩具,誰有優先權,可以先玩5-10分鐘,另一個孩子則需耐心排隊等候,學習節制,延後滿足。

總而言之,家是孩子第一個生存環境,也是其生存最長久的環境。孩童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品格塑造的基礎奠定期。孩子的問題,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父母的問題,所以我很樂意保持一個反思的學習態度,藉著教養子女的過程,也不斷完善提升自己,過程辛苦,意義非凡,卻是幸福的事兒。

姐弟常有爭搶玩具現象,如果玩具是明確所屬,則需要物主同意,另一個孩子才能暫時玩耍,通常不會簡單地以"你是姐姐,要讓著弟弟"這樣的話來勉強姐姐,尊重孩子的物權,不使其有被剝奪感,在愛和自由中分享,而非被勉強、在壓力下分享,在我看來,二者之間是有著極為不同的意義,對健康人格的形成有著深遠影響。如若是共有玩具,誰先拿到玩具,誰有優先權,可以先玩5-10分鐘,另一個孩子則需耐心排隊等候,學習節制,延後滿足。

總而言之,家是孩子第一個生存環境,也是其生存最長久的環境。孩童期是一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品格塑造的基礎奠定期。孩子的問題,從某種角度而言,就是父母的問題,所以我很樂意保持一個反思的學習態度,藉著教養子女的過程,也不斷完善提升自己,過程辛苦,意義非凡,卻是幸福的事兒。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