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教育:表揚與鼓勵的差別 看完震驚你!

如何做好家庭教育, 其實很多家長都感到“很吃力”。 哪怕平常在工作上面非常出色, 任何的困難都有能力去解決的高層幹部或領導。 但面對家裡的小屁孩, 很多時候卻沒了“招”。

其實, 教育孩子和家長的學歷無關, 和家庭經濟更沒有直接的關係。 但和父母用心的程度以及方法有關。

據調查資料顯示, 家庭教育之所以失敗, 那是因為多數家長在家庭教育中都走進了兩個教育誤區。 一是過度表揚, 二是過多批評。 如果家長能把這些“表揚”與“批評”換成“鼓勵”, 效果或許會讓你驚喜萬分。

今天小編分享的來自斯坦福大學的測試結果卻令人震驚,

Advertisiment
“表揚”與“鼓勵”的結果大相徑庭!

1、孩子對表揚或鼓勵有多敏感?

一句話劃出風水嶺。

首先, 讓孩子們獨立完成一系列智力拼圖任務。

研究人員每次只從教室裡叫出一個孩子, 進行第一輪智商測試。

測試題目是非常簡單的智力拼圖, 幾乎所有孩子都能相當出色地完成任務。

每個孩子完成測試後, 研究人員會把分數告訴他, 並附一句鼓勵或表揚的話。

研究人員隨機地把孩子們分成兩組, 一組孩子得到的是一句關於智商的誇獎, 即表揚, 比如, “你在拼圖方面很有天分, 你很聰明。 ”另外一組孩子得到是一句關於努力的誇獎, 即鼓勵, 比如, “你剛才一定非常努力, 所以表現得很出色。 ”

為什麼只給一句誇獎的話呢?

Advertisiment

對此, 德韋克解釋說:“我們想看看孩子對表揚或鼓勵有多敏感。 我當時有一種直覺:一句誇獎的話足以看到效果。 ”

2、第二輪拼圖測試, 結果逐漸呈現差別!

隨後, 孩子們參加第二輪拼圖測試, 有兩種不同難度的測試可選, 他們可以自由選擇參加哪一種測試。

一種較難, 但會在測試過程中學到新知識。 另一種是和上一輪類似的簡單測試。

結果發現, 那些在第一輪中被誇獎努力的孩子中, 有90%選擇了難度較大的任務。 而那些被表揚聰明的孩子, 則大部分選擇了簡單的任務。

由此可見, 自以為聰明的孩子, 不喜歡面對挑戰。

為什麼會這樣呢?

德韋克在研究報告中寫道:“當我們誇孩子聰明時, 等於是在告訴他們, 為了保持聰明,

Advertisiment
不要冒可能犯錯的險。 ”

這也就是實驗中“聰明”的孩子的所作所為:為了保持看起來聰明, 而躲避出醜的風險。

3、測試繼續進行, 差別越來越大

第三次次, 所有孩子參加同一種測試, 沒有選擇。 這次測試很難, 是初一水準的考題。

可想而知, 孩子們都失敗了。

先前得到不同誇獎的孩子們, 對失敗產生了差異巨大的反應。 那些先前被誇獎努力的孩子, 認為失敗是因為他們不夠努力。

這次測試中, 德韋克團隊故意讓孩子們遭受挫折。

接下來, 他們給孩子們做了第四輪測試, 這次的題目和第一輪一樣簡單。

那些被誇獎努力的孩子, 在這次測試中的分數比第一次提高了30%左右。

而那些被誇獎聰明的孩子, 這次的得分和第一次相比,

Advertisiment
卻退步了大約20%。

4、令人震驚的結果

德韋克一直懷疑, 表揚對孩子不一定有好作用, 但這個實驗的結果, 還是大大出乎她的意料。

她解釋說:“鼓勵, 即誇獎孩子努力用功, 會給孩子一個可以自己掌控的感覺。 孩子會認為, 成功與否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 反之, 表揚, 即誇獎孩子聰明, 就等於告訴他們成功不在自己的掌握之中。 這樣, 當他們面對失敗時, 往往束手無策。 ”

在後面對孩子們的追蹤訪談中, 德韋克發現, 那些認為天賦是成功關鍵的孩子, 不自覺地看輕努力的重要性。

這些孩子會這樣推理:我很聰明, 所以, 我不用那麼用功。

他們甚至認為, 努力很愚蠢, 等於向大家承認自己不夠聰明。

德韋克的實驗重複了很多次。

她發現,

Advertisiment
無論孩子有怎樣的家庭背景, 都受不了被誇獎聰明後遭受挫折的失敗感。

男孩女孩都一樣, 尤其是好成績的女孩, 遭受的打擊程度最大。 甚至學齡前兒童也一樣, 這樣的表揚都會害了他們。

5、父母必知

鼓勵是指鼓勁而支持, 表揚則是指對一件事或品行的宣揚。

鼓勵通常是針對過程和態度的, “爸爸看到你這學期的努力, 為你驕傲!”

表揚通常是針對結果和成效的, “爸爸看到你成績提高, 為你高興!”

多鼓勵, 少表揚;

多描述, 少評價, 可以避免孩子被表揚綁架, 或輸不起, 未達目的而不擇手段。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