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媽媽經常會跟我說, 我的孩子怎麼那麼大的脾氣, 哭起來簡直是又抓頭髮又撞地的, 關鍵是他們會以“哭”來“要脅”大人。 這篇文章, 我就來要聊一聊, 以哭鬧“要脅”大人的“心機”孩子, 到底是如何養出來的?
▌別誤把寶寶的“心機”當聰明
很多媽媽常常會用“小大人”來形容寶寶, 覺得孩子有的時候比大人還會察言觀色。 比如, 發現哪個大人“最好欺負”。
微信中曾經有位媽媽就這樣跟我說過:
“我的寶寶太有‘心計’了, 他總是能看出誰能對他的要求逆來順受。 平時奶奶和姥姥是最慣著他的, 我和爸爸會對他要求比較嚴格。
Advertisiment
就拿看電視來說, 我在家的時候會控制他只能看20分鐘的動畫片, 然後我會要求他自己關上電視, 他都能很好地配合。 但我也經常在下班回家後, 發現電視是開著的, 一問奶奶, 已經看了1小時了。
我總是會跟老人說, 不能什麼事都順著他, 看電視對眼睛和智力發展都不好, 可老人總是禁不住孩子的撒潑耍賴, 真是沒轍。 ”
你家也有一個小小“兩面派”寶寶嗎?小小的娃娃怎麼會如此有“心機”?先來看看下面這幅4格漫畫吧, 看看寶寶是怎樣使用“心機”的。
漫畫中講述的是:寶寶和奶奶、媽媽一起來到超市, 寶寶吵著要喝可樂(TIP:不要給孩子喝可樂, 因為可樂裡含有碳酸因素, 會對寶寶的成長不利)。
接下來, 這個寶寶想喝, 不能夠被滿足,
Advertisiment
寶寶哭得這麼可憐, 媽媽還是堅持不給寶寶買, 但是奶奶已經悄悄地靠近了可樂銷售的地方。 趁著媽媽不注意, 奶奶給寶寶買了一瓶可樂, 寶寶頓時喜笑顏開。
▌隔代親, 容易養出 “心機”寶寶
我特別想跟大家分享這樣一個觀點:不聽話的寶寶跟我們的教養方式非常相關, 尤其是表現出有老人在的時候, 和爸爸媽媽在的時候差別非常大。
確實如此, 我們經常會說的一句話叫做“隔代親”。 “隔代親”是指爺爺奶奶和姥姥姥爺可能會更溺愛寶寶。 實際上, 我們經常會用“溺愛”這個詞, 是因為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確實在很多時候會無原則地滿足寶寶的所有需求。 但是爸爸媽媽,
Advertisiment
▌父母溺愛容易養出沒規矩的孩子
被炒得沸沸揚揚的李天一案件, 大家都很明白。 這個孩子在很富裕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因為李雙江老來得子, 所以自然就會對孩子產生一些溺愛, 以至於到了現在一個無法收拾的地步。
當然並不是說所有的溺愛都會最終走向那樣的一個結局, 但是被溺愛的孩子一定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 最大的問題就是他不能夠遵守社會的規則和別人建立一個規則底下的友誼、親情, 以及各種各樣的關係。
Advertisiment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是一切關係的總和”。 如果一個人不能夠處理好各種關係, 他的社會功能就一定大大折扣。 說到這裡, 我們要跟家長說的一點是, 隔代教養確實有很多問題, 但是現在又不得不面臨大多數孩子都在進行隔代教養的現實。 那麼, 怎麼來應對和解決這個問題呢?
▌媽媽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保持開放的心態
我們想跟大家講的一點就是, 在整個教養過程裡, 媽媽要起到一個非常非常關鍵的作用。 因為, “上面”媽媽要連接姥姥和奶奶, “中間”媽媽要連接爸爸, “下面”媽媽要連接孩子。
所以, 媽媽首先要有一個成長、開放的心態, 才可能慢慢地把這些問題消化, 以一個非常好的方式來處理。
▌可以有爭論,
Advertisiment
在孩子整個的教養過程中, 如果出現了爭論, 或出現了爭吵我們該怎麼辦?
我想跟大家說的是, 所有的孩子都可以接觸爭論, 爭論不怕, 可以讓孩子聽到各種各樣的“聲音”, 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好處的。 但是不要爭吵, 尤其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吵得面紅耳赤。
孩子會學到一點, 那就是“誰的聲音大誰就贏了”。 其實, 有時候我們看到小孩子外出的時候, 有些小孩兒特別霸道, 他會跟別人搶玩具, 還會很大聲地說話。 這時候, 其他的孩子就不敢吭氣了。 所以, 他就會更加堅定地認為“誰的聲音大誰就贏了”。
但是, 當我們長大成人後, 一定會知道“並不是誰的聲音大, 誰就能贏”, 反而是聲音越大, 越容易出問題。 所以, 爸爸媽媽可以讓寶寶聽到爭論, 但是不要讓寶寶聽到爭吵。
▌家庭中確定第一責任人,父母做責任人最佳
在孩子整個的教養過程中,如果爸爸媽媽就有很多意見是相左的,那我們該怎麼辦?
首先,一定要確定一個“第一責任人”。什麼是“第一責任人”? “第一責任人”是要負責寶寶的吃喝拉撒睡,以及生理上的需求滿足,還要給寶寶一個正確的引導。這個“引導者”一定要是這個第一責任人來做,我推薦爸爸媽媽來擔當“第一責任人”。
如果爸爸媽媽覺得,自己不能夠擔當,自己還比較年輕,自己都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就有了這樣一個孩子,而爸爸媽媽覺得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可以充當這樣的角色,也沒有問題。但是,等到孩子上幼稚園以後,爸爸媽媽一定要把這個“棒”接過來。
如果確定好了“第一責任人”,那必須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即使遇到再大的分歧,也要由“第一責任人”做最後的判定。比如,“第一責任人”說寶寶現在不許吃手,那麼,其他家庭成員都要堅定地說“寶寶現在就是不能吃手”。
如果“第一責任人”說孩子現在就是吃手的年齡,讓他吃手。那麼,其他家庭成員都要遵守這個規則。而不是在爸爸或者媽媽這個“第一責任人”不在的情況下,就隨意地告訴孩子不許吃手,甚至是破壞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和一些好的行為。
▌責任人要穩定、開放
當隔代教養出現衝突的時候,除了確定“第一責任人”的原則外,還有就是這個“責任人”必須有一個開放、穩定的狀態。什麼叫開放?不是一家獨言,我說一就是一,而是要聽取老人的一些建議,經常完成自我成長。所以,我經常會說:“要想讓你的孩子成長,你首先需要成長”。
▌一切為了成長
我們現在不再說“一切為了孩子”,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打著這樣的旗號,做著一些並不利用孩子成長的事情。譬如說,我們給孩子很明確的規則 “你不許這樣,你不許跟媽媽親近”、“你也不許那樣,你是男子漢大丈夫”……這些都通通不要。
我們不該說“一切為了孩子”,我們更該說“一切為了成長”。因為父母成長了,孩子也一定會成長。
但是不要讓寶寶聽到爭吵。▌家庭中確定第一責任人,父母做責任人最佳
在孩子整個的教養過程中,如果爸爸媽媽就有很多意見是相左的,那我們該怎麼辦?
首先,一定要確定一個“第一責任人”。什麼是“第一責任人”? “第一責任人”是要負責寶寶的吃喝拉撒睡,以及生理上的需求滿足,還要給寶寶一個正確的引導。這個“引導者”一定要是這個第一責任人來做,我推薦爸爸媽媽來擔當“第一責任人”。
如果爸爸媽媽覺得,自己不能夠擔當,自己還比較年輕,自己都沒有做好當父母的準備,就有了這樣一個孩子,而爸爸媽媽覺得爺爺奶奶,或者姥姥姥爺可以充當這樣的角色,也沒有問題。但是,等到孩子上幼稚園以後,爸爸媽媽一定要把這個“棒”接過來。
如果確定好了“第一責任人”,那必須要明白的一件事情就是:即使遇到再大的分歧,也要由“第一責任人”做最後的判定。比如,“第一責任人”說寶寶現在不許吃手,那麼,其他家庭成員都要堅定地說“寶寶現在就是不能吃手”。
如果“第一責任人”說孩子現在就是吃手的年齡,讓他吃手。那麼,其他家庭成員都要遵守這個規則。而不是在爸爸或者媽媽這個“第一責任人”不在的情況下,就隨意地告訴孩子不許吃手,甚至是破壞孩子的一些興趣、愛好,和一些好的行為。
▌責任人要穩定、開放
當隔代教養出現衝突的時候,除了確定“第一責任人”的原則外,還有就是這個“責任人”必須有一個開放、穩定的狀態。什麼叫開放?不是一家獨言,我說一就是一,而是要聽取老人的一些建議,經常完成自我成長。所以,我經常會說:“要想讓你的孩子成長,你首先需要成長”。
▌一切為了成長
我們現在不再說“一切為了孩子”,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打著這樣的旗號,做著一些並不利用孩子成長的事情。譬如說,我們給孩子很明確的規則 “你不許這樣,你不許跟媽媽親近”、“你也不許那樣,你是男子漢大丈夫”……這些都通通不要。
我們不該說“一切為了孩子”,我們更該說“一切為了成長”。因為父母成長了,孩子也一定會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