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都希望孩子成為一個人才, 甚至成為一個傑出人物, 往往把許多人生經驗告訴孩子, 以至於成了嘮嘮叨叨的人。 其實, 父母做了什麼比說了什麼給孩子影響更為深刻, 因為孩子容易接受的是形象的影響, 而不是抽象的說教。
家庭要過健康的生活、文明的生活、和諧的生活, 才有利於孩子的健康。
除了要重視養成運動的習慣, 父母特別要培養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 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 等於在他心裡裝了一部成長的發動機。 養成讀書的習慣, 人就一輩子不寂寞;養不成讀書的習慣, 人一輩子不知所措。
Advertisiment
小孩子讀書不是讀書, 而是吃書, 吃進去了, 滲透到他的血肉和骨骼。 所以說衡量一個家庭是不是一個有利於孩子成長的家庭, 可以看這個家裡有沒有讀書的氛圍。 父母讀書多, 孩子讀書也多。 想想看, 有沒有可能多帶孩子逛幾次書店, 帶孩子逛書店比逛商店更有益處。
兒童教育就是培養好習慣。 烏申斯基說, 習慣是人的行為的反射。 反射是可以改變的。 也就是說, 可以培養好習慣, 也可以養成壞的習慣。
習慣的養成是一把雙刃劍。 搞不好習慣的養成也可能成為傷害兒童的過程。 所以對待兒童的習慣養成, 父母要小心翼翼的, 不要定過多清規戒律。 我們研究的是少年兒童的行為習慣與人格的關係, 是研究與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益的行為習慣,
Advertisiment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因此習慣也是會有差異性的。 比如說有的人習慣於桌子上擺得很整齊, 有的人桌子上就似乎有點兒亂。 我屬於後者。 我桌子上不是很整齊。 這是個性差異, 不妨礙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