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家庭是對孩子進行德育的最重要的地方

家庭是人的第一個社會生活環境, 是德育最長久的場所, 而德育核心就是孩子健康品格的養成教育。 精神成長的富足, 定會蕩滌著孩子的心靈, 定會終生受益匪淺。

1.為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家庭德育環境。 兒子的童年應該是愉快的。 進入小學, 因為是獨生子女, 家中很少有人來玩, 孩子有時會產牛孤獨感。 我就鼓勵孩子多和小夥伴、小朋友在一起, 並時常邀請鄰居小朋友到我家中或他到別的小朋友家中玩、住。 小朋友家中沒有的玩具, 兒子會主動借給別人, 有時損壞了, 我們也覺得無所謂。 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家中只有一個而產生孤獨,

Advertisiment
性格也不會變得孤僻, 同時在玩的過程中也提高了孩子與人交往的能力。

2.因地制宜, “遇物則誨”。 孩子上二年級時的。 一次課間和同學玩的時候, 嘴唇碰到了操場上的滑車上, 頓時鮮血直流。 我及時趕去帶他到醫院治療。 兒子告訴我是一位小朋友惡作劇扳起了他的腿才碰到了滑車上。 看到兒子縫合的嘴唇, 我真心疼, 為了讓孩子也接受教育, 我對兒子說:“他肯定小是故意的, 是你們不小心造成的, 以後和小朋友玩時應該注意安全, 誰都不要做危險性的遊戲, 這點小事不要和小朋友計較。 ”當那位小同學的媽媽得知她的孩子在學校惹了禍趕到學校時, 我已帶著孩子從醫院回到學校,

Advertisiment
見到她語氣平和地說:“沒關係, 孩子們還是好朋友。 ”這使家長深受感動, 也讓孩子在與小夥伴的交往中學會了謙讓和寬容。 自習課上, 同學撞掉了他手中的筆, 他會從地上撿起並重新寫字, 碰倒了他正在看的書, 他會換個角度接著看, 不會與別人爭執, 影響學習。

3.寓理於情, 寓教於養。 小學階段, 我和孩子中午不回家, 在食堂吃飯, 買什麼吃什麼。 兒子從小幾乎穿的都是大人衣服改過的褲子。 上年級了, 穿的還是我的棉衣。 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讓孩子懂得穿戴不與別人攀比。 假期外出旅遊, 我們會有意把錢讓孩子管理, 旅途中需要的東西兒子負責。 公車上兒子會主動給老人讓座。 街頭, 一根冰糕棍兒他會拿上很久, 找到垃圾箱再扔。

Advertisiment
在家中, 儘管家務都是我主動承擔, 但我會找機會讓兒子參與, 打掃衛生、整理房間、擦地板, 甚至連織毛衣、繡花兒這種女孩兒學的手工活兒, 我都會叫兒子一起動手, 在勞動的過程中, 進行著愛與親情的傳遞。 大學畢業後, 我們還專門交給了兒子一些烹飪知識, 同時兒子也學會了駕車技術。

相關用戶問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