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已五歲了, 近來情緒的變化與以前絕然不同, 那張活潑可愛的小臉換成了愁眉苦臉, 水靈靈的秀眼充滿了憂慮, 平日又蹦又跳的小淘猴如今卻常常坐著發呆:我到底怎么了? 爸爸罵我, 媽媽怨我, 爸爸走了不要我, 媽媽生氣不理我, 都是我的錯, 惹得爸爸媽媽吵嘴打架分了家。
波波本來有個幸福的家庭, 爸爸媽媽都受過高等教育, 爸爸還是一家大公司的經理, 家里的日子過得相當殷實。 自從波波降臨人世, 就成了媽媽的最愛, 超過一切, 甚至勝過自己的生命, 波波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的童年。 但有了波波后,
Advertisiment
Advertisiment
心理學博士郝春東分析說, 近年來離婚率不斷上升, 尤其孩子在3歲至5歲時, 年輕夫妻離婚率占的比例較大。 但離婚之后, 孩子的監護權是由法律裁定, 而對孩子的教育則是離異雙方的共同責任。
第一, 夫妻雙方在鬧矛盾的過程中, 盡量避開孩子, 既不能當孩子的面吵鬧, 也不能把各自的怨氣潑到孩子身上,
Advertisiment
第二, 如果母親擁有孩子的監護權, 就應該調整好自己的心態, 振作精神, 好象什么也沒有發生一樣, 不要把自己封閉起來, 更不要把孩子圈起來, 且要多花一些時間陪陪孩子, 關心孩子, 幫助孩子, 補償孩子應得的父愛。
第三, 與丈夫分手之后, 母親應有勇氣把離婚的事實告訴孩子, 讓孩子知道以后爸爸不再同他們一起生活, 但母子倆人一樣可以過得很快樂。 隱瞞真情, 欺騙孩子, 結果只會給孩子造成更大的傷害。
第四, 母親受到感情的傷害后, 不要把這種陰影映射到孩子身上, 不要老說丈夫的不是, 把責任都推給丈夫, 免得孩子對父親滋生怨恨而真正失去父親的愛。
Advertisiment
第五, 母親要豁達大度點,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要主動地多與孩子的父親溝通協商, 不能感情用事, 他傷害了我, 就是冤家仇人, 老死不相往來。 要理智冷靜地商量父母共同負起教育孩子的責任, 讓孩子感受到完整的愛。 允許孩子與父親聯絡并與父親一起玩樂。